分享

个人微信号为什么不能更改?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2010年,美国手机上出现了一个应用程序,叫做Kik,这个程序一个月时间就吸引了100万用户注册。
2005年,腾讯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一直开发的邮件产品,收购来之后,张小龙还是负责邮箱产品。有一天张小龙看到了Kik的火爆,告诉马化腾,我们也应该做这个,马化腾同意了,那就仿呗。张小龙负责高仿工作。2011年,微信发布。
微信发展史很短,更新迭代很快,不几年增加了不少功能,一直到今天这个布局。公众号的出现,更是将微信的媒体功能推向了一个高度,后来的小程序让很多APP挂了,小程序门槛低,背靠腾讯,容易做,安全性高。
微信用户很多,海量,当然最初的用户都来自于它的老大哥QQ,要不是QQ,微信是一下子起不来的。很多人有自己的使用习惯,社交产品历史上出现过很多IM工具,比如米聊、UC、飞信、百度HI、旺旺等等的太多了。
很多人觉得微信不符合自己的习惯,经常在各种论坛或社交工具上说微信哪哪不好,应该哪样哪样。
张小龙说过,每天有1亿多个用户在教他应该怎么做微信!
这些用户哪来的迷之自信?你这么牛逼,怎么没搞个APP出来干掉微信呢?按他们的制作理念,那微信早都成了其他已经失败的IM,或者又成为QQ,微信的成功,有它的道理在里面,张小龙的坚持,才成就了微信。
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Kik在中国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Kik微信”。
看似各种简单的APP其实都有很深的综合科学在里面。我们经常用微信,很纳闷微信号怎么不能改?为什么朋友圈入口叫相册?为什么...微信看似一些不友好的设计后面有一些它自己的逻辑在里面。
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评论”机制是要点开三个点“...”才能操作的,这样无疑给用户增加了一个操作层级,多了一步,其实不高效,为什么这么做?朋友圈的定位是分享生活,重点是分享而不是互动,如果将点赞和评论的入口直接放出来的话,用户互动频率变高,就会导致点赞者和评论者的意图性和含金量大幅度降低。在目前这种设计下所收到的赞美和互动会让分享者感到更真心实意一些,同时也减少了消息通知的打扰,这样整个朋友圈的互动分享生态才会变得更好。
大多数微信用户使用微信时常用的两个功能是“对话”和“朋友圈”。从用户高低频操作的角度来说,朋友圈完全可以设计成一个单独的标签。但在微信产品设计中,朋友圈却被作为“发现”标签中的一个模块进行呈现。如果朋友圈直接作为一个标签呈现,那么微信就真的变成了一个社交工具,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从格局维度来讲,“生活方式”的格局定义远高于社交工具。同时,朋友圈作为一个模块,可以很好地将一部分流量分发到购物、游戏、扫一扫及小程序等模块当中。
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的追求都是将产品做大,然后变现盈利。在用户流量较大的App中可以有很多的变现方法,如游戏、购物及支付,这些都是强盈利的产品,而微信却将这些产品以标签中的列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这看似不符合商业逻辑,而实际则不然。如果将购物、游戏及支付等功能再进行强化,那么微信给用户的印象将不再是“生活方式”,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卖货、游戏和支付的平台,这可能会影响微信的用户认知和产品定位。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认为GIF动图是好玩且有意思的,而对于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应该很希望朋友圈能够发布GIF动图,但微信系统却不支持这一功能,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微信系统被设置为支持朋友圈中上传GIF动图,那么用户在浏览朋友圈的过程中,会很容易被GIF动图所吸引和干扰,从而抢夺浏览者浏览整个朋友圈时的视觉焦点。同时,在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过程中,有的用户为了吸引目光,会故意发一些哗众取宠的动态图,以吸引微信好友关注,如此可能会导致一些浏览者的体验变差。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并不是要充分满足每一项用户需求,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整体的需求和体验。
在微信有限的界面中,通讯录作为第二个标签页出现,无疑是拥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这个标签的内容都是与联系人相关的,用户进入这个页面进行操作的频率很低,微信团队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留给通讯录呢?究其原因,早期版本的微信就是一个即时通信的App,所以联系人显得比较重要,将通讯录设置为第二个标签页是很合理的做法,这样更能加深用户对即时聊天的认知。随着微信这个App的发展,其他业务的进入导致微信平台变得臃肿,为了保留即时通信工具这个属性,所以微信一直将通讯录的位置保留着。
许多App在注册账号时,都支持用户多次修改用户名。而在设置微信号时,一般只能设置一次,然后就无法更改了,这是为什么呢?微信号如果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就与QQ呢称一样不具有唯一性和识别性,整个后台数据存储会变得特别混乱。此外,很多用户会在不同场合留下微信号作为联系方式。如果微信号可以修改的话,那么之前留的联系方式就作废了,这样很影响联系成功率,同时也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信中的朋友圈入口名称为“相册”,而不叫“朋友圈”,这是为何?微信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用户发图片,因为图片比单纯的文字动态质量更高,如果改为了“朋友圈”,则更偏向动态发布了,也就违背了该产品的设计初衷。
微信朋友圈是不支持分组查看的,因为大部分用户查看朋友圈的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所以一般都希望朋友发的内容越多越好。增加分组功能,会减少内容的展示数量。分组之后,当用户停留在非全部导航页面时,会忽略其他分组的一些动态内容。同时,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朋友圈分组查看会导致很多好友的动态无法被浏览到,既影响产品的数据,也影响朋友圈的互动性。
在使用微信时,很多用户都有群发需求,希望可以将消息群发给所有人,但是微信只支持最多群发给200人,之所以要这么设置,要从微信群发的两个角色说起,即群发者和接收者。目前,微信群发的使用场景都是二维码宣传、点赞请求、过年群发及微商选定目标人群发广告消息等,这些对于接收者而言都是“骚扰信息”。如果支持无限量群发,那么接收者收到的信息会变多,会被过度干扰,进而导致接收群体的用户体验变差。
微信中的对话列表只支持选择删除,不支持批量删除。原因是如果对列表进行了批量删除,用户和被删者主动对话的概率就会下降,微信对话的整体活跃度也可能会随之降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