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书房行走 | 前三十九期合集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上书房行走”本来是清代的一个官名,这里借用其字面,赋以新的意义,意思是“到南大人的书房里走一走”。旨在弘扬文化,推广阅读,打造不同系科之间、师生之间、校友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荣获第三届图书馆新媒体创新服务评选高校图书馆组一等奖。

每次要找以往的上书房行走系列文章,都要经过好多次点击,搜索,才能找到,我将已经发出的三十九期都集中在这里,以方便大家查阅。以后还会增更后续的上书房行走的文章。点击标题可以跳转阅读。

上书房行走 | 第一期:走进徐雁教授的书房

徐雁,江苏太仓人氏。祖籍靖江,1963年9月1日出生于吴县光福镇。笔名“秋禾”。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4年毕业,历任民革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南社研究会会长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二期:走进苗怀明教授的书房

苗怀明,男,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长在黄淮平原一个小村庄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全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家学校获得,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谋生。教书、读书、买书、写书,一辈子都在书中讨生活。出版专著有《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红楼梦研究史论集》《风起红楼》《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及《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吴梅评传》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期:走进钦文老师的书房

钦文,任职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文学史、思想经典、文学选读、媒体形象学、口笔译等课程;研究兴趣在德国近代文学、域外中国形象、中德文学交流、德国出版与阅读文化。业余从事翻译,译作有《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拉贝日记》(合译)。

上书房行走 | 第四期 : 走进周嘉昕教授的书房

周嘉昕,男,1982年生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5-2016),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著作5部,参编著作4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上书房行走 | 第五期 : 走进张志强教授的书房

张志强,1966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淡江大学《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大陆地区主编、美国Humanities Conference and Journal国际顾问等。

上书房行走 | 第六期 : 走进胡文兵教授的书房

胡文兵,浙江衢州人氏,1966年生。1989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1995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随后留校任讲师。1998-2003先后留学德国、美国和荷兰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应聘南京大学首次全球公开招聘回国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书房行走 | 第七期 : 走入海的女儿王颖院士的书房

王颖,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专长于从海洋动力、地质地貌与沉积多学科结合的途径研究海岸海洋的成因特点、变化趋势与开发利用。

上书房行走 | 第八期 : 走进张学锋教授的书房

张学锋,男,1962年生。198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至2001年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东洋史学)。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及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主要成果有《东晋文化》《中国墓葬史》《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文近百篇,译著30余种。

上书房行走 | 第九期 : 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 (上)

上书房行走 | 第九期 : 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 (下)

张伯伟,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东亚汉籍研究论集》《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域外汉籍研究入门》《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等;主编《中国诗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中华大典·文学理论分典》《朝鲜时代书目丛刊》《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等。

上书房行走 | 第十期:走进南大校友徐海先生的书房

徐海,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兼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编审。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文硕士,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硕士。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参与撰写和翻译图书3部,发表论文和文章30余篇,组织多部国家级项目的策划和出版。研究领域在出版政策、文化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法。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一期:走进沈树忠院士的书房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主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方面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是二叠系2个“金钉子”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他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八年,长期从事全球二叠系研究,在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生物古地理、生物多样性演变模式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为二叠纪多重地层学序列的建立和全球对比、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等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二期 : 走进丁帆教授的书房

丁帆,男,1952年5月出生于苏州,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第4、5届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评论》主编。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三期 : 走进张鑫龙同学的书房

张鑫龙,祖籍江西上饶余干县,1993年2月生人。2015年南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士,2018年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目前在南京大学师从程章灿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

上书房行走 | 第十四期 : 走进莫砺锋教授的书房

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后下乡务农十年。1984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有《莫砺锋文集》十卷。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五期 : 走进李良玉教授的书房

李良玉,1951年生,江苏海安市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华民国史、社会史、史料学、中国当代史,著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新编中国通史(民国卷)》《柳叶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录》《柳叶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录(续编)》《转型时代的思想与文化》以及《李良玉史学文选》等六卷本文集,合计著述约500多万字。

上书房行走 | 第十六期 : 走进吴小山教授的书房

吴小山,1964年生于江苏如东,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主要从事X射线结构表征、人工微结构材料性能研究,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IEEE磁学会南京分会主席等学术兼职。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七期 : 走进翟学伟教授的书房

翟学伟,男,1960年生,法学硕士、史学博士,教育部特聘教授(2015-2019)。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创系主任;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等学术刊物编委。长期致力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

上书房行走 | 第十八期 : 走进黄荭教授的书房

黄荭,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学者,国际杜拉斯学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文学会理事,南京译协理事。著有《经过》、《闲来翻书》、《转身,相遇》、《杜拉斯的小音乐》、《一种文学生活》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九期 : 走进南大校友张明先生的书房

张明,196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中文系1989届中国古代散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毕业后在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工作18年,海军大校军衔。2008年转业至江苏省统计局工作,现任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10余部。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期 : 走进张辰宇教授的书房

张辰宇,1966年10月生,于1995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主要研究生物医药的基础和应用。方向大致为microRNA,线粒体功能和人体及细胞能量代谢,特别是开创了“细胞外RNA”的研究和应用新领域,形成了生物学南京学派“细胞外RNA是物种间共进化和适应的媒介”。曾获、国家杰青等奖励。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一期 : 走进南大校友陈红民教授的书房

陈红民,山东泰安人。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委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5年起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2006年起转至浙江大学。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二期 : 走进叶子老师的书房

叶子,1984年生,南京人,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文科强化部文学学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访问学者。现任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教授《外国文学》,《〈纽约客〉杂志与1925年后的美国小说》等课程,业余从事翻译工作,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安吉拉·卡特小说的译者。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三期:走进洪修平教授的书房

洪修平,77级大学生,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为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等。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四期 : 走进南大校友许勇先生的书房

许勇,江苏盐城人,1987年生,2006至201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程章灿教授。硕博阶段,参与整理《闲堂书简(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参与编写《诗栖名山》(程师主编,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与程师合著《书史纵横:中国文化中的典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现为凤凰出版社编辑,主要负责《江苏文库·文献编》的编辑出版工作。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五期:走进周宪教授的书房

周宪,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2011)。研究兴趣集中在美学、艺术理论、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著有《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视觉文化的转向》、《审美现代性批判》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六期 : 走进全根先先生的书房

全根先(1963-),浙江萧山人,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目录学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从事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记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以及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的口述历史采访。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七期 : 走进陈冬华教授的书房 (上)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七期 : 走进陈冬华教授的书房 (下)

陈冬华,南京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2014)。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五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国际会计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与制度背景下的公司治理、会计财务及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八期 : 走进范金民教授的书房

范金民,江苏无锡人。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为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曾在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和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讲学。

上书房行走 | 第二十九期:走进南大校友黄乔生教授的书房

黄乔生,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著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像传》《百年巨匠:鲁迅》《八道湾十一号》《字里行间读鲁迅》、《吾国吾民1919》等;编辑图书《回望鲁迅》《回望周作人》《鲁迅藏拓本全集》《中国新兴版画1931—1945》《台静农全集》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期:走进胡阿祥教授的书房

胡阿祥,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研究所所长;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飞天学者”讲座教授。百家讲坛、喜马拉雅FM主讲人,中国地名大会点评嘉宾。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地名学与行政区划。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一期:走进史冬泉教授的书房

史冬泉,主任医师,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青联委员(卫生医药界别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BMC Surgery副主编;Annals of Joint 执行主编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二期:走进刘俊教授的书房

刘俊,南京市人。苏州大学文学学士(1986),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1)。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受聘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三期:走进陆远老师的书房

陆远,苏州人,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职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兴趣在中国社会学史、历史社会学、当代中国研究。著有《传承与断裂——剧变中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合著)等。曾获第八届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南京大学魅力导师奖。兼任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常务理事,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四期:走进南大校友缪炳文先生的书房

缪炳文,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南京市首届十大文化名人,江苏省出版物发行协会副会长,南京市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千百度”女鞋联合创始人和“大众书局”实体书店品牌创始人,也是中国实体书店经营模式持续创新的代表。同时还进行国际教育及其他产业的投资,热心公益事业。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五期:走进童强教授的书房

童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高研院兼职研究员,曾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艺术理论、思想史、空间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艺术理论与空间实践》(2019)、《中国政治思想史》(2018)、《空间哲学》(2011)、《嵇康评传》(2006)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六期:走进于溯教授的书房

于溯,天津人,1983年生。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2006),文学硕士(2008),文学博士(2011)。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文学和文献学。发表过论文和随笔《中国古典文献中的模块化书写》《行走的书簏:中古时期的文献记忆与文献传播》《范晔〈后汉志〉篇目考》《陈寅恪“合本子注”说发微》《文史结合的三种类型》《宣传:中古文学的另一个开端》《互文的历史:重读五柳先生传》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七期:走进徐新教授的书房

徐新,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格来泽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所长。1977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1985年曾担任英文系副主任。1988年后主要从事犹太宗教、文化、历史,以及犹太人在华散居史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首部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反犹主义:历史与现状》、《西方文化史》、《犹太文化史》、《中国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及宗教研究》(英文专著,美国出版)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八期:走进骆威先生的书房

骆威,法学博士,副研究员,南京大学法制办公室副主任。著有专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立法》等。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九期:走进沈奎林老师的书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