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是沟通天地的媒介,也是沟通病人的媒介,一但掌握很可能就是大医

 痴梦龙吟 2022-07-27 发布于河南


今天我们抄写的黄帝内经的内容是《素问》的《长刺节论篇》。本篇跟《灵枢·刺节真邪篇》有前后连续的地方。所以这里的“长”是推广、补充、延伸的意思。

《灵枢·刺节真邪篇》里有“刺有五节”,本篇的主要内容是推广和扩充五节的刺法。但还是由于昨天我们所说的那个原因。补充的内容反而在《素问》里,在内经的前面;原本的内容却在《灵枢》里,在内经的后边。

本篇主要阐述了头痛、寒热、痈肿,小腹部积聚,寒疝,筋痹,骨痹,狂,颠,大风等病症的症状和针刺方法,还包括了针刺手法,穴位,深浅,针感等多方面的内容。

我们前面其实也提到了,不管是哪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都离不开诊断病情的这个环节。而本篇第一句话则提到“刺家不诊,听病者言”。这句话很突兀,跟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精通针刺技术的医生有时并不完全受诊脉的限制,而是在听取病人自述病痛之后,就可以用针刺治疗。

为啥呢?因为手法高明。

为啥就用手法高明来解释呢?因为这跟我上的网课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其实这一段时间我都在上一些网课,因为对道家的喜欢。学的这些网课基本上都是学习道家文化的。

学习道家文化,自然就避免不了学习“修道”的一些知识。修道是啥?其实就是奔着“道”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一些方式方法。

近一段时间学习的是关于西游记的内容。而在近代人考证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之前,清以前的人通常认为西游记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所作。

而丘处机就是道士。西游记由道士所写,那么他讲的内容就是用唐僧取经这个外壳包装的内丹术修炼方法。

而这只是寻道的一种方法而已。也没有见过修道成仙的人回来看看大家,所以也不知道究竟修炼这些能否达到那种效果。

但是我们抄写黄帝内经,我们理解黄帝内经,我们在抄写内经的过程中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我们在理解黄帝内经之时,发现了自己的渺小,这其实也是一种修炼。

而只要是修炼,就不得不提“气”这个东西。主要就是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和控制呼吸的能力。一方面是呼吸的方式,一方面是所呼吸空气的质量好坏。

呼吸的方式有静的有动的。动的比方说导引术,太极拳,八段锦,形意拳等等。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平心静气的去干一件事,比如练毛笔字,画画,或者像我们一样的抄写先秦经典。

静的方法就是华夏正坐。其实正坐就是汉唐时期人的生活方式,人家天天都在正坐,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渗透了我们现在修炼的内容。


这些方式练的好的,可以达到气机调达、气息通畅,更进一步就是自己能控制这些气。

这就包括至少两个层面:一个是使用
和调动自己的气,另外一个就是感知和捕捉对方的气。

上军校时我的一个战友。告诉我了,如果人在心平静气的时候,是可以感觉植物的冷热寒凉。我也试过很多次,只有在贵州的时候试成功了。当心静时,手在植物叶子上空两三厘米处,感受到了植物叶子顶进手指里的丝丝凉气,而且还在手内运行了一小段距离。

我还有位朋友,他感觉到自己内脏有些小的问题时,就自己用意念去调动自己气去补充到不舒服的内脏那么,用自己的气去调整自己的内脏。感觉很神奇,不知道这是自我暗示呢,还是气功呢。反正,这样子弄了以后,就不痛了。

我也有相似的经历,上军校时,有次比较虎,一个一米二、一米三左右的矮墙,就想纵身跳上去,没有成想一只脚上去了,另一脚却没有上去,小腿就磕在矮墙上了,当时就磕破了皮。我自己就精神暗示,不痛不痛,没事儿没事儿。然后就忍着痛当没事儿人一样的走了。果真,后面就再也没有感觉到脚痛。

医之神者,可感知患者的气,更能够通过望闻问等方法,事先判断病人的病情。我父亲腰椎间盘突出,他去开封某地的一个民间医生那里去看病,进门之后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腰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当然以前我也分享过,我听说的,在郑州某地还有那种从上而下用长针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由于当代的传承人还有气功,所以还能让这种方法管用,但由于传承人的弟子却因为没有学会气功,就无法以气行针,让长针贯穿人的躯干。很可能这门技术,就有绝代的危险。

我也多次分享过,早上锻炼身体的时候,迎面走来的老头老太太是带着一些非化妆品香气扑面而来。这其实就是对方的气。

前几天,形意拳的萌叔提到在他练形意拳之后能够感受到对方体内的不正常的气机。他说如果有一天他通过练拳能够把握,或者抓住这个不正常的气机,并把它带离出病人的身体,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神医。

这一点我是笃信不移的。因为当我摸到自己脾胃位置寒凉,并且想象着用手的温度去温暖它,就能够让这个地方稍稍的热起来。当然我这水平不高,很可能是真的只是用手温把这个地方捂热了。

所以,“气”的存在,让人多了一种沟通其他人或者其他生物的方法。这感觉有点迷信的味道,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东西是真的可以尝试着相信一下的。

其实听着一些人唱高音歌曲,自己头皮发麻,就是别人的高调的声音激发自己气血向头上涌,导致自己头皮发麻。只不过平常没有思考到这一层而已。

还有一些人,在家里人出现特别的情况时,很远以外的他们就能感觉到心里惴惴不安的情况。这其实也是气的沟通的现象。

其实我们平常人两手掌掌心相对,气感强的人大概一二十公分就能够感觉到手心发热,气感弱的人可能一两公分才能感觉到手心发热。

而宋元以前,我们中国老祖宗多都是上马能提枪、下马能握笔的文武双全之士。就连我们做熟悉的诗圣李白也是用剑的高手。

所以我就大胆猜测,宋元以前的医生其实也都是会武功,有很好的气感的人。因为。从以前留下来的壁画,挂画,雕塑的石刻来看,那个时代的人日常中都运用着我们现在所提的武术常用的姿势的。

当然,用太极拳的术语就是他们的动作看上去都像在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如果他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这样的姿势的话,那他们的修炼,比我们现在的人的修炼,可要强的太多了。

所以呀,回到本篇的第一句话。高明的针刺的人,是可以通过患者的描述,去感知他的病情,在进行施针治疗。

当然我们普通人可能做不到这些,所以我们日常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养气。气足了,并且可能就会侵袭不了我们。因为正气内存、邪不相干。

还有啊,气足了是很可能会长寿的。很多高明的书画家,寿命可都不短。

有一个精研书法的朋友跟我交流过太极拳,后来他发现习练书法和习练太极拳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的。当然前提是不能太过。

由于本篇的内容太过专业。要么是病情,要么是针刺的方法,没有办法说的太清、太透,所以我们今天就聊聊乱七八糟的东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对于分享中的不足和错误,请大家及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中的内容只是现阶段的理解和心得,一定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