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值多少,不取决于你,取决于付钱那个人!

 谋略那些事 2022-07-27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壬辰,公元32年)

【原文】

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是时军旅草创,诸将朝会礼容多不肃,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待融等以殊礼。

【译文】

窦融率领五郡太守以及羌族、小月氏等步骑兵数万人、辎重车五千余辆,和刘秀的大军会合。当时军队还处于草创时期,将领们朝拜皇帝的礼仪多不整肃。窦融先派从事请示朝见的恰当礼仪。刘秀听后认为很好,宣告百官让他们效法。于是设置盛大的酒宴,用特别的尊贵礼仪招待窦融等。


【解析】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到这段话之后会想起之前写的一个人。

秦末汉初儒家大佬,叔孙通,就是帮刘邦制定礼仪那个人。

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那段历史就不细说了,叔孙通因为帮刘邦制定礼仪,跻身九卿之一,政治回报极为丰厚。

上面这段材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些不同。

从环境来看,此时天下未统一,很多礼仪制度需要重新梳理,而那些将领们在礼仪方面有所欠缺,这点是和刘邦当初遇到的局面一样。

礼仪制度的存在不单单是言行规矩,更是明确上下尊卑关系,凸显皇权神圣。

如果没有这种礼仪制度规矩,就会陷入”近则不逊“的处境,久而久之那种顶层的神秘性、神圣性荡然无存,人心底的敬畏消失,带来的就是权力不稳定。

从权力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说,配套的礼仪制度就是维护权力的一部分。

闲言少叙,回归材料。

窦融其身份是割据军阀,相比较另一个割据军阀隗嚣而言,窦融看得清大势,懂得选择,也没什么野心。

在看到刘秀大势已成之后,立马表示归顺。

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

且看这一句,其核心是之处窦融所在的河西地区,他的身价有这么多,能量极大。

而奇妙的转折也来了。

如果你有这么牛逼的力量,你会不会在领导面前飘?觉得自己了不起,应该要有点特殊待遇?

大部分人都会有。

窦融聪明的地方就这里。

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

窦融在与刘秀会师之前让人询问觐见礼仪如何。

这里的意思有好几层。

其一,不同的礼仪应对不同的政治待遇,这点颇有试探的味道,看刘秀的态度如何。

其二,礼仪上主动询问该如何,表示顺从,自己并没有因为自己手握重兵而觉得应该特别化,一切都按刘秀皇帝陛下的意思来办。

这点也是那彭宠的例子当教训。

其三,从政治敏感性的角度来说,几乎能预见到,天下归一之后,朝廷势必会收回地方权力。原有军阀们也必定会被各种理由调到洛阳,兵权也会被剥夺。那个时候权力斗争不在地方,而在洛阳。如果只是拿手中河西的人力、资源换个爵位,不谋划未来,极为失策。

其四,假设的来说,刘秀会派细作到隗嚣、公孙述、窦融的地方,那么他们是不是也会派人到刘秀的地盘?那么刘秀朝堂中的”诸将朝会礼容多不“是不是也会被他们所得知。对于铁了心要割据的隗嚣、公孙述而言没什么,但对要归顺的窦融而言,这就是契机机会,机遇如同叔孙通之于刘邦一样。刘秀有想让将领规规矩矩的需求,但没有实现的契机。

窦融以地方割据军阀的身份,统领大军归附,主动按照朝廷礼仪来办事,表示对刘秀的顺服,这不就是打了个样嘛?

那么你们这些朝廷中有编制的将领是不是也要学一下呢?

帝闻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待融等以殊礼。

再看刘秀的回复,其实用一个字来表示”爽“足以。

至于爽什么?

一来,河西归附,二来,窦融会来事!

所以,刘秀给窦融等人以特殊的礼仪,这个就是明显的政治信号。

【闲扯】

窦融在刘秀一朝混到的位置极高,而且家族成员也都跻身权力核心。

当然,古人如何与咱们没什么关系,但看他们的经历,其实可以品味点什么出来。

看上面的东西,我觉得核心有一点叫做会来事。

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些个领导特别喜欢的同事,升快,特受重用,别的同事就说谁谁谁特会来事。

但那个时候我眼界浅,不知道啥叫会来事,甚至还以一度觉得拍马屁就是会来事。

后来看的多了,做的多了就知道所谓的会来事用拍马屁来形容太低级。

所谓的会来事在我现在看来就是对别人需求能否敏锐地感知到。

你要品味”敏锐“这个两个字,其核心要点是别人没说、说之前你就已经知道对方要什么。

”来事“呢,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联系起来,会来事就是敏锐感知别人的需求,提前的给办好。

所以到这里,你以为我会说要学窦融会来事?

其实我想说的就如同开头的标题一样。

基于价值交换的社会规则,你值多少钱,并不由你自己决定,而由那个付钱的人决定。

知道这点比窦融会来事更重要,最起码窦融的会来事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外在呈现。

再扯点闲话。

工作多年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需求被满足的价值=价格”这样的思维。

总以为自己干了很多事情、很辛苦就应该得更多的钱?

但讲实话,不少人的工资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多少价值给与对应的回报,而是他基于一个系统、体系,乃至于社会市场需要给这么高的工资。

说白了就是,有人不值这么多,但因为别的因素需要给这么多,所以才给了这么多。

而他们要求提高待遇从个人角度能够理解,但从需求-价值-价格的角度来说,却说不过去。

如果用《天道》里面丁元英提到的强者思维来看的话,这种要求加工资,用不恰当的比喻更像是一种要求上层的施舍。

进一步提出反例,应该如何?

其实,个人感觉就是对”基于价值交换的社会规则,你值多少钱,并不由你自己决定,而由那个付钱的人决定。“的实践。

尽可能多创造价值,提出提高待遇的需求,让对方多付钱值。

如果谈得来就继续合作,谈不来就换一个愿意为自己提供价值而买单的地方,就这么简单。

我给你多创造价值,你多给我钱,你不给我就换下家。

当然,前提是你有这个底气说你能给别人创造他想要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