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历史】历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下)

 金色年华554 2022-07-28 发布于江西

关键词:一个森严恐怖的帝国时代

明朝的皇帝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一类人,幽居深宫而掌控天下。他们虽然将治理国家的职权让给内阁与司礼监,却亲手掌握着一支庞大的秘密特务组织,此即我们所熟知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这个组织具体有多少人,史书上并无记载,但其权限之大,闻者无不胆寒色变。

图片

锦衣卫原是皇帝的宫廷卫队和仪仗队,故着锦衣。后兼司为皇帝监督百官,再后来兼职就变成了专职,明朝的大小官员们,如果被锦衣卫喊去喝茶,必然战战兢兢面如死灰。锦衣卫逮捕、审讯、刑罚官员,皆不受大明朝最高司法机构三法司的管辖,拥有绝对独立的执法权。其审讯机构为北镇抚司,下设诏狱,一般只关押政治犯,不涉及民事案件,所以在审讯时遵循疑罪从有的原则,只要进了诏狱的官员,基本就相当于进了阎王殿。

特务统治是明朝一大特色,这种独立于行政框架和司法管辖之外的组织,使帝王专制登峰造极。但如果只是监督朝廷官员,尚还属于一种内部制衡的政治手段,而后期随着明朝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深,仅靠锦衣卫已无法控制天下局势,皇帝又授命司礼监增设东厂、西厂,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厂公。东西二厂主要负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者,其监察对象就从朝廷官员扩大到王朝所有子民,使普通百姓亦人人自危,道路以目,就连夫妻在枕边也不敢有任何大不敬之言。这三个特务机构之间既有职能协作,即由东西二厂负责侦缉,锦衣卫协助拿人,负责审讯行刑;又有相互监督,即任何一方,都有立案调查和逮捕对方的权力。这种森严的特务制度,使大明王朝除皇帝之外,人人都处于恐怖的笼罩之中。

图片

然而暗夜的深渊之底,仍旧闪烁着星辰之光,这光亮的火种,就来自于两宋时期的民间教育。那些隐匿于名山大川的私立书院,在数百年的传承之中,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完全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士族阶层。这些读书人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和信仰,一部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明朝的官僚体系,一部分在民间开馆授徒,著书立说,形成了广泛舆论之基础。

科举制度至明朝,已成熟为一整套完备的分级人才选拔体系。士子们先通过县试获得秀才资格,然后参加乡试,中榜者称为举人;举人可直接授予政府低级官员,或进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春闱”。会试入围者,随即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主要为“问策”,然后由皇帝钦定前三甲,殿试无落榜,所有人结合会试成绩和“问策”表现依次排名,赐进士或同进士出身。优等生选入翰林院编修,其余人发吏部任用。

图片

明朝凡任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和内阁首辅者,必须是翰林院编修出身,第一学历非常重要。但只要通过县试成为秀才,不但终身免除役赋,每年还可领一定数额的国家补贴,经济地位上已经脱离普通百姓;政治待遇上,秀才见官不用下跪,若在地方犯事,当地政府必须先上报学政,只有学政同意革去功名,地方才可治罪。这种国家为了保护和鼓励人才而形成的政治经济制度,成为士族敢于“心忧天下,风闻时政”的最大底牌。如果说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良知,那么明朝的士族,就是这个黑暗时代相对闪耀的星光。尽管微弱,但不曾熄灭,在帝国的阴森中擎起了苍穹。

士族顾名思义,还只是一定范畴内对社会特定群体的称谓。但是后来真正让士族形成政治势力的,恰恰是明朝最有实力的一群人——太监。

图片

太监代行皇权,又掌握着大明朝的三大特务机构,可以说只手遮天,民间称之为“阉党”。“阉党”利用司礼监制衡内阁,又动用特务机构打压一切敢于挑战其权威的朝廷官员,其中最有威慑力的手段就是廷杖。廷杖由锦衣卫在午门外执行,不需要任何逮捕手续,不经过任何审判流程,直接将官员从朝堂上拖走,轻者残疾,重者毙命。史书记载,有明一代,遭受过廷杖的朝廷官员多达500余人,其中现场杖毙者50余人。

奇怪的是,这样暴力血腥的手段,并没有吓退政府官员,这些读书人以一种难以理喻的鸡蛋碰石头的方式继续向皇帝和“阉党”发动挑战。有时候不得不感叹知识和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强大,南宋文天祥所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官员们命都不要,却要将皇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倒是令皇帝有了顾忌,毕竟历朝历代,杀读书人都不是一个好名声。于是皇帝试图与士族和解,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关闭诏狱,撤销西厂,并起复了一批被罢黜的官员。皇帝的这种善意却被士族误认为是政治斗争阶段性胜利,他们在这场斗争中已经掌握了制胜之法,并令许多低级官员仿佛看到一条终南捷径。那就是就是瞄准皇帝和“阉党”发动更加猛烈的炮轰。

图片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之前所述,要想担任大明朝尚书以上一、二品官员,必须是翰林院编修出身。这之后就只有一条硬性规定,有没有被皇帝罢黜或廷杖,打得越狠,升官越快。譬如明朝有名的诤臣海瑞,举人出身,45岁还在福建南平县做教谕,正常情况下退休前能混到七品就算烧高香了。然其自号刚峰,人如其号,多次硬杠皇帝,还下过诏狱,这份履历拿出来,满朝官员无不叹服,最后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从二品大员。

对于许多科场走过来的低级官员来说,考八股文不会,骂人还不会吗?光问候八辈祖宗还不够,要想方设法戳中皇帝痛点,使其恼羞成怒,终于命令“阉党”对你出手,你就坐等誉满朝野,前程锦绣了。当然,皇帝精明无算,也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绝不甘沦为下属人梯,无论遭受多么荒诞无理的攻击,若不能竭力保持理智,则要为冲动埋单。“忍”字乃刃在心尖,皇帝也难做!

图片

这种长期的斗争从庙堂到江湖,终于使士族孕育出一股政治势力,此即东林党。明朝的党争与前朝截然不同,唐宋时期结党主要是官僚集团政见斗争所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明朝的东林党代表整个士族阶层的政治利益,而与皇帝和“阉党”分庭抗礼。也可以说,是皇帝一手造就了东林党,皇帝启用“阉党”和庞大的特务组织,试图使江山永固,客观上却将士族逼上了政治舞台。这场政治斗争历经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使大明王朝元气大伤。

孔子说,“君子党。”结党则必然营私。东林党人为了自己所代表士族集团的政治利益,亦完全违背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初衷,除了不断策动党争,而对明朝的政治制度毫无建树。然而这种政党政治的全新手段,在东林党人彻底斗倒“阉党”首领魏忠贤后,为举国士人所推崇。政府官员和士人以地域为特征进而结成更加稳固的利益集团,自此,东林党瓦解,而浙党、楚党、齐党纷起,在众多党派的政治利益面前,内阁已完全失去主导行政的能力,中央政府形同虚设,皇权、相权皆败于党权。

图片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政权,一方面,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具有非常前瞻性的尝试;另一方面,从行政构架中解脱出来的皇帝,沉醉于权谋而不能自拔,最终玩火自焚,将王朝付之一炬。

        点击关注《陬溪》,古代历史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