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树才谈绘本与诗歌: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诗性(语音)

 置身于宁静 2022-07-28 发布于浙江

树才从外交官转变为法国文学的研究学者、翻译者、写作者,现在又给孩子谈诗、写诗,他的生命中一直没有变的一个关键词是:诗歌。

早在 1991 年,树才在非洲的塞内加尔做外交官,就写过一首诗歌回忆童年,那首诗写得很豪迈,简直写到天上去了。

太阳,我跟着你

到处疯走。

我们都是儿童,

看到什么,就照亮什么。

太阳,我们行的路,在身后发光。

1987 年树才大学毕业,1990 年去了大使馆,1994 年进入中成集团,1997 年又去了科特迪瓦,2000 年调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14 年开始做儿童诗歌教育……

所有这些工作,给了他这样那样的外在身份,但它们没有一个真正吸引他。真正吸引他的,是“写诗”这件永远做不完、也做不完美的事情。

树才眼中的诗人不是一种职业,更不是向人炫耀的一种名气,而是意味着一种品质,一种诗性地活着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焦虑急躁的时代,让我们带孩子走进诗的世界,体会那份灵动,那份想象,那份天真。

“在生存中,我一直有一个隐秘的愿望:尽力保护自己身上的诗性。"

 树才

诗人、法语翻译家,曾任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外交官,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著有诗集《单独者》、《树才短诗选》(汉英双语)、《树才诗选》等。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法国九人诗选》等。最新作品《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2008 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2011 年获“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01)翻译奖”。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图片
图片

购书二维码

图片

(在公众号平台发送信息“树才2”获取语音分享第二部分内容)

感谢李峥嵘,她约我在这里跟朋友们一起聊一聊,怎么保护孩子们身上的诗性,同时谈谈绘本和诗歌之间的关系。

小孩子喜欢画画,这个我们大家都有共识,因为小孩嘛,就是喜欢涂涂画画,你给他一支笔,你就可以自己聊天啦。小孩子涂涂画画特别好,有一种天性在里面,大画家毕加索就说,他50岁的时候才达到小孩子画画的境界。所以,小孩子学画画作为艺术启蒙,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毕加索

但是,说到学诗歌,我们就会有疑惑:这些孩子懂诗吗?这些孩子真能理解什么是诗吗?……有很多大人是怀疑的。然而,确实有这么一类绘本,我叫它诗歌绘本,它就是围绕诗歌来展开画面,以诗歌作为主轴,然后再讲绘本里的故事。

如果说画面上的故事是一条河,那么绘本里的诗歌就是另一条河。中间好像隔着一张纸,但实际上,什么也没隔。画面和诗句是在同一张纸上,同一个画面里。

我因为自己写诗,就特别关注这一类诗歌绘本,我就想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诗歌绘本?

诗歌绘本的特殊性

画画当然和诗歌不同。绘本的文字,主要就是对绘本的画面作出解释。那么,什么是诗歌绘本的特殊性呢?实际上,诗歌绘本里的画面和文字,创造的是同一个诗性的氛围,只不过,画面直接让你看见,而文字有你懂不懂的问题。

在诗歌绘本里,除了直接看得懂的画面部分,诗句是更意味深长的部分。画面仍然是故事,但跳跃挺大,因为诗歌的文字对这些画面能起到特别好的解释作用。

绘本的故事性,决定了它的解释通常是散文性的,但在诗歌绘本里,解释是诗歌式的。诗歌绘本画出的,就是诗歌。

从根本上来说,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还有一些块状,是直接告诉眼睛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有形体的东西。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世上事物的存在,就是因为有形状,有形式,有形态。正因为有形态,有色彩,眼睛一下子就能抓住。这就是画面的特点。

我们的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是从有具体的、可见的图象演变而来的文字符号。举个例子,比如“日”这个字,画出来就是太阳,而“月”字呢,是月亮。但把“日”和“月”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明”字。

我个人觉得,汉字的本质还是偏于抽象。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从根本上说,是偏于抽象的。我们不能过份迷恋它的图象性。语言文字的一个特点,从思维上讲就是抽象的东西。

我这么讲,是为了把绘本和诗歌连起来理解。孩子们对图像特别敏感,对感情也敏感,有时候情感直接就能呼唤出画面。他们想什么,就画什么,他们感觉到什么,就说什么。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他们对世界完全是一种信任的态度。

四个诗歌绘本

今天晚上,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四个诗歌绘本的认知吧!

图片

第一个绘本《雪晚林边歇马》,画的是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余光中翻译的。一个下雪天黄昏,一驾马车在树林边暂时歇一歇。这个绘本是从一首诗衍生出来的,它对小朋友们的理解,就打开了一个想象的入口。

这首诗讲什么呢?它主要是一些暗示的东西。当然,如果绘本故事很动人,它本身就足够了。诗歌的想象,能把孩子的理解引向深入,刺激他的想象、他的情感和他的心灵。别看小孩子小,但他对诗歌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理解。

这首诗写一个下雪天傍晚,有人赶着马车,路过一片树林,人和马都累了,就在那里歇息。

马儿摇响身上的串铃,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这两句诗余光中老师译得非常好,我觉得是这首诗的核心押韵,然后说“此外只有微风拂雪片,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然后又对森林的描绘,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他本来是多想在那逗留一下,但是我已经有约在先”,因此他还得赶路,最后两句是最有意味的,“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表达了他内心深深的渴望。

绘本里让我感动的是,画面上有一只猫头鹰,这只猫头鹰始终伴随着画面。还有就是画面的斑点状态,这与下雪天的朦胧形成了一种对应。

我特别希望,孩子们读这个绘本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自由地理解画面的结构和细节。这样,这个诗歌绘本的深度就不同了。

图片

第二个绘本《妈妈,为什么?》,我要介绍一下,是日本当代大诗人谷川俊太郎写的一首诗,一个叫彭懿的译者翻译的。我觉得翻译得非常好。画绘本的画家叫中村悦子。

绘本里画了一条河,它一直在流动,它就是绘本故事的线索。这条河本身不断在转折,比如两岸的风景不断变化,这让整个画面有一种整体感。此外还画了一个动物,这个动物我觉得是一个兔子。它一会儿看着小河发呆,一会儿又跟着小河奔跑。

诗是这么写的:

妈妈,

小河为什么笑个不停?

因为太阳在给小河挠痒痒啊。

妈妈,

小河为什么唱个不停?

因为云雀夸小河的声音好听。

妈妈,

小河为什么凉凉的?

因为小河想起了冬天对它的爱。

妈妈,

小河几岁了?

小河永远和年轻的春天同岁。

妈妈,

小河为什么不休息?

那呀,是因为大海妈妈

在等着小河回家。

实际上就是小孩子在问妈妈,然后妈妈回答,一问一答,生成了这首诗。是吧。

优秀的诗歌和优秀的绘本,各自独立,又互相支撑,产生一种互文关系,从而让诗歌绘本的想象空间更大,包含的内容也更丰富。这个绘本就表现得很好,你看,河水向东流,永远不回头,但怎么才能让它回家呢?这时,出现了三只小兔子,我们就知道啦。这个绘本,我每次看,都觉得重新领会了一次诗的意境,还有诗人的感情。一首好诗直接就可以刺激画家画出绘本来。

图片

第三个绘本《我的连衣裙》,我非常推崇,文字和画面非常单纯,它的结构就是一首诗的结构,也是彭懿翻译的。译者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口气,孩子的口吻。这挺了不起的。似有神助。

画面中的想象妙极了,一块雪白的布飘呀飘呀,从天上飘了下来。这就是故事的开端,也是诗的开端。是呀,其实一切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我们本来就是从什么也没有的地方才会产生奇妙的想象。说到底,绘本是从人类的情感中创造出来的。

有了布,怎么让故事推进呢?于是就出现了缝纫机。缝纫机卡嗒卡嗒,像声词,特别生动。我漂亮吗?孩子问。因为有连衣裙了呀,小孩子正穿着呢。她穿到了外面,外面就出现一片花地,到处都是花,这是诗歌里那种想象的跳跃,是蒙太奇。

于是,绘本的画面就切换成另一个画面,穿连衣裙的小姑娘,走进花田里,衣裙也就变成花朵的样子了,因为花朵跑到了她的裙子上来了。

妈妈们,爸爸们,你们给小朋友讲诗歌绘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想象的空间,诗歌里有一条感情线索,只是还没画出来,但小朋友已经知道怎样想象画面了。一旦小朋友自己打开想象,理解就会变得毫不费力,差不多就孩子自己在画这个绘本了。如果绘本的画面,碰巧跟孩子的心理期待和想象期待相暗合,那孩子们多开心啊!

这个绘本其实非常简单,它是从一个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它的特点是重复,并在重复之中产生变化。连衣裙不断变化,每次变化都带来新的想象,新的喜悦:有草籽,就引来了小鸟,连衣裙上就有小鸟的图案,而小鸟又是会飞的……因为时间的变化,从白天到了夜晩,而到了夜晚,果然,连衣裙就有了星星的模样。最后的结尾也很动人。

图片

第四个绘本《一切都在你心中》,题目就像一首诗,一切确实就在我们心中。这个绘本告诉我们,人类的想象可以无限大,也可以特别小,又可以从特别小返回到无限,但最终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心。

首先,画面上是鲜花与钟,还有一个角落,角落里有一张床,床上呢有个杯子,它在哪里干什么呢?做梦。诗歌其实都是从类的梦想。小孩子在被子底下做梦,是因为他有一个身体,身体里呢还有一颗心,这颗心它会飞,好吧,一飞又飞出了被子,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村子,飞过了山谷,飞出了地球,飞向太阳系,最后,是这颗心转化一切,佛禅就说:心能转物。

这个绘本就反映了“心能转物”。一切有形体都是心转出来的。

图片
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图片

大诗人佩索阿是这么说的。

宇宙本身,就是我们心灵对“无限大”的一个命名。什么东西比宇宙更大呢?心灵的想象力。


从以上四个诗歌绘本,妈妈们爸爸们可以看出,它们就是跟别的故事绘本不同。

诗歌绘本中的诗歌,不只是在解释画面,而是同画面一起奔跑,甚至比画面跑得还快。

孩子们凭想象就能领会画面,同时又能展开自己的联想。诗歌绘本有一个特别的情感空间,孩子如果能进入其中,他们会极其喜悦,从而激发出孩子身上的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因为童心就是诗。

孩子尽管小,但是他们的心灵结构特别喜欢想象,还有思考的深度。我们再不能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了!

我觉得,诗歌绘本能更好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孩子们需要听故事,更需要自己去想象故事。一个孩子有更多的想象,就会更多的心灵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