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子赴京赶考,受当地刺史冷眼相待,却高中榜首成江西第一位状元

 昵称63703230 2022-07-28 发布于江苏

在唐朝前后289年间,江西共有65人中进士,其中宜春先后共有31人高中进士,所以在唐朝历史上,有袁州进士半江西的美誉。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宜春学子卢肇赴长安(今西安)春闱会试,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他成为江西第一个状元。

文章图片1

卢肇,字子发,号乐轩,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卢肇是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诞生在宜春文标乡(今分宜县杨桥乡观光村)一个农民家庭。但他自幼聪颖,笃志好学,如他自己所言,就是“为业之初,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热薪。苏睡恨冥顽,亦尝悬刺”。艰苦的环境反而砥砺他发奋进取,日夜苦读,终于颖拔不群,能诗善文,其才气与同是宜春人“少负异材”的黄颇不相上下。

然而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秋天,卢、黄人同往京都长安(今西安)应试时,袁州刺史成应元在驿亭设宴只向有钱有势的黄颇饯行。

文章图片2

卢肇受此冷遇,他遂在心里暗暗地较劲:在即将到来的考试里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让这位太守大人看个真切,并作《别宜春赴举》七律一首,表达自己奋发图强、壮志凌云的气概:“离山且作衔芦雁,人海终为戴角鱼。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宝剑锋从磨砺出,卢肇果然在次年的春闱会试中独占鳌头,高中状元。当卢肇披红挂彩回到宜春老家时,眼睛势利的成应元却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端午节那天,除设宴讨好外,还亲自陪卢肇秀江驿楼前观看赛龙舟。卢肇回忆起自己在应试前和中状元后两种不的待遇,不禁感慨万千,借物抒怀,即席写下了七绝《竞渡》,毫不客气的讽刺了成应元。

文章图片3

后来卢肇到樟树肖滩石溪寺旧地重游,再次观看龙舟竞渡,感觉那短短四句诗还不够味,就将那首七绝改为七律《及第后江陵观克寄袁州刺史成应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

颦鼓动时雷隐隐,画桡翻处雪霏霏。

冲波突出人齐锄,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的前六句把龙舟赛描绘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结尾两句一语双关,除了诉说对竟渡夺标龙舟的赞许,还暗喻当年自己白衣时并不被成应元看好,而最终还是蟾宫夺桂的事实。

欢迎点赞评论加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