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庆国:晚唐作家卢肇行迹仕履摭考

 书目文献 2020-10-23

牛庆国

    牛庆国(1987—),山东沂水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

摘  要:对隋唐五代作家生平的考证,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了空前的热潮,晚唐卢肇亦由此进入学者研究的视野,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索》、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龚杏根《卢肇集校注》、陈国灿《〈全唐文〉职官丛考》诸书皆有辨及卢肇生平行实。今比对发现,诸家言说乖异处甚夥,故稽考史记,析辨异说,对卢肇行迹仕履再予考求。卢肇虽生寒苦,然自幼颖拔不群,以穷苦自励,从山乡苦读,两试皆黜,到金榜题名,四历幕府,再至两任京官,四州刺史,其生平经历或可视作晚唐寒素文士仕进的缩影。

关键词:卢肇;仕履;行迹;状元

卢肇(821?—879?),晚唐江西作家,有文学,其《海潮赋》为武宗敕批“成一家之言”,“袪千载之惑”,“宜宣付史馆”。会昌三年(843),以词赋魁天下,尔后开始其仕宦生涯,与李德裕、牛僧孺、王起、雍陶、李群玉等多有往来或唱和。卢肇生平行事散见于其《文标集》及《玉泉子》《唐语林》《唐摭言》《北梦琐言》《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新安志》《正德袁州府志》诸书,而于历官年代、仕宦行迹或语焉不详,或记载舛误,故今人多有考述。兹对比发现,诸家言说乖异处甚夥,故不揣谫陋,稽考史记,于其行迹仕履再予考求。


一、山乡苦读,两试皆黜

卢肇门第寒素,其本人屡有述及,《文标集》[①]卷上《进〈海潮赋〉状》云,“门地衰薄,生长江湖”,“为业之初,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爇薪苏”;卷中《上王仆射书》云,“某本孤贱,生江湖间”;卷下《送弟》诗又有“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虽生寒苦,卢肇自幼颖拔不群,以穷苦自励,志在为儒,乡贡进士陈岳为其继配夫人孙氏所撰《唐故吉州刺史检校尚书司封郎中范阳公夫人富春县君孙氏墓铭(并序)》(下简称《孙志》)称其“天资器业,神受英贤”[②]或为夸饰之词,然幼时宜春令卢萼称其“异日其闻”定所言非虚,《文标集》卷中《阅城君庙碑记》记云:

及大和五年,岁在壬子,府君来宜春,……府君讳萼,举孝廉,三迁为宜春令。……予于府君为宗侄,予为儿,而府君多之曰:“乃异日其闻乎!”

《郡斋读书志》卷5下赵希弁《附志》(下简称《郡志·附志》)、《正德袁州府志》卷6《职官·宜春县》亦记此事。按,卢萼大和五年(831)“来宜春”,又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引《太平寰宇记》卷109《袁州·宜春县》所记“大和六年(832),(卢)萼理县有善政,郡守阙,摄司马知州”,系之为大和六年袁州刺史[③],则其于大和五年至六年为宜春令,是时卢肇年约12。卢萼的赞赏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肇“由是愈激励”,其《上王仆射书》云,“自知书已来,窃有微尚。窥奥索幽,久而不疲,垂二十年”;亦尝效法先贤,“头悬梁,锥刺股”,知其用功之深。

卢肇读书之所,传世文献多有记载,清袁玉麟重辑《卢黄合刻·文标集·外录·书堂》引诸书记卢氏读书堂有二,一在郡城西南三十里,童宗说《文标集·序》所谓“今郡之南修仁乡有卢状元书堂遗址存焉”,是也;一在分宜县东钟山麓,邓廷言《卢肇读书堂》(其一)诗所谓“钟山高高钟水绿”者。[④]后世多有作诗为文以咏之,记之者,诸诗文或可与传世文献中其它有关卢肇生平行迹之记载参详互证。

卢肇尝受知于李德裕。李德裕于大和九年(835)四月被贬为袁州长史,四、五月启程赴袁州,至开成元年(836)三月初三,改除滁州刺史,期间身处袁州。肇以文见之于李德裕即在此间。关于应试经历,其《上王仆射书》自叙:

自知书已来,窃有微尚。窥奥索幽,久而不疲,垂二十年,以穷苦自励。伏念当太平之辰,不预兵役农商之伍,得尽其志,则将欲发其身,大其家,尽心于明时,以竟其岁也,乃志望士林之中。及来辇下,再试皆黜。观望于时,而揆于事,至于得之者未必尽贤,失之者未必尽愚。意谓随天下贡士且进且退,可以无咎。

“及来辇下,再试皆黜”,当指肇于会昌三年及第之前已两度应举。考诸传世文献,《唐摭言》卷2《恚恨》、《唐诗纪事》卷55《卢肇》、《郡志·附志》各有记:

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末送。肇有启谢曰:“巨鳌屃赑,首冠蓬山。”试官谓之曰:“某昨限以人数挤排,虽获申展,深惭名第奉浼,焉得翻有‘首冠蓬山’之谓?”肇曰:“必知明公垂问。大凡顽石处上,巨鳌戴之,岂非‘首冠’耶?”一座闻之大笑。”

开成初,就江西解试,为试官末送,肇谢曰:“巨鳌屃赑,首冠蓬山。”试官曰:“某限人数挤排,深惭名第奉浼,何云首冠?”肇曰:“顽石处上,巨鳌戴之,岂非冠耶?”

唐会昌二年,预江西解试末送,启谢曰:“巨鳌赑屃,首冠蓬山。”主文询其谓,对曰:“巨鳌不灵,顽石在上。”一坐尽笑。

以上记卢肇就江西解试时间各有不同,《郡志·附志》所记“会昌二年(842)”显误,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逸史三卷》[⑤]及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卢肇考》[⑥]皆予指正,然本次应试时间究竟是“开成初”,抑或“开成中”,实难定论。吴在庆、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⑦]及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中)》[⑧]各引《唐摭言》,将卢肇初试时间定为开成四年(839)九月,并云“约本年前后就江西府试,以末名荐送未第”,未详何据。《唐摭言》卷12《自负》又云:卢肇初举,先达或问所来,肇曰:“某袁民也。”或曰:“袁州出举人耶?”肇曰:“袁州出举人,亦由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或亦为本次府试之事,《唐诗纪事》卷55《卢肇》及《郡志·附志》亦载。然《郡志·附志》记“唐制取士,许帘献所业先察其素。时王起知举,肇为书以献,起问曰:‘乡荐如公材几何?’对曰:‘皆才选也,未易品判。然如肇者亦犹沅江之鳖,九肋实希’”,将之记为会昌三年王起知贡举时事,当不确。卢肇就江西府试,因末名荐送而未第,此一黜也。

卢肇有诗《江陵府初试澄心如水》,指其曾由江陵(今湖北荆州)发解,府试“澄心如水”。府试通过后要入京参加省试。《唐语林》卷3《品藻》)记卢肇至襄阳谒牛僧孺,作《戏题》诗事:

肇初计偕至襄阳,奇章公方有真珠之惑,肇赋诗曰:‘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知道相公怜玉腕,强将纤手整金钗。”

《唐诗纪事》卷55《卢肇》亦有记。我们推测,卢肇正是由江陵出发去京城应试而途经襄阳。清人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4据《旧唐书》卷17下《文宗纪》、《全唐文》卷720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并序》及《樊川文集》卷7杜牧《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墓志铭并序》,系牛僧孺于开成四年八月至会昌元年(841)七月,以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⑨]今人丁鼎《牛僧孺年谱》考知牛僧孺罢山南东道节度使事在会昌元年闰九月[⑩],则僧孺于开成四年八月至会昌元年九月在襄阳。按,赴京参加省试的举子依例要于每年十月到达京都[11],则卢肇途径襄阳或于开成四年,或于开成五年,或于会昌元年,且皆在十月之前。《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卢肇考》认为“当在开成之末”[12],《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13]及《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中)》[14]皆系于开成五年(840)八月之后。我们认为,会昌元年之说更具可能性:会昌元年秋七月,汉水大溢,卢肇于襄阳谒见僧孺之后即入京应试,按肇于十月之京都,此时僧孺已罢山南东道节度使,据《旧唐书》卷177与《新唐书》卷182《卢钧传》及《全唐文》卷795孙樵《复召堰籍》知,继任者为卢钧,卢肇有《汉堤诗》颂卢钧治水之功,周勋初先生已据诗序中“明年春,堤成”之语,定“会昌二年卢肇尚在襄阳”,《汉堤诗》当为卢肇于会昌二年应试落第返乡途中,再经襄阳时所作,肇为钧之族孙,肇再回襄阳并作诗以颂之,当在情理之中。然无论卢肇此次于何时入京应试,皆落第败北,此二黜也。

在经历两次科举落败之后,卢肇并未因此丧志,正如其《上王仆射书》所言,“观望于时,而揆于事”,知“得之者未必尽贤,失之者未必尽愚”,故于会昌三年(843)再次应举。

二、金榜题名,四历幕府

上文述及各地要将举子于十月送至京都,而在举子离乡之前,各地长官或设宴送行,卢肇等人本次入京之前,袁州刺史亦设送行宴,《唐摭言》卷3《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记:

卢肇,袁州宜春人,与同郡黄颇齐名。颇富于产,肇幼贫乏。与颇赴举,同日遵路,郡牧于离亭饯颇而已。时乐作酒酣,肇策蹇邮亭侧而过;出郭十余里,驻程俟颇为侣。

按,肇于会昌二年十月至京都,则送行宴当在八、九月。据上引文,知肇此次应举并不为人看好,究其根源,一者如文中所云,因“颇富于产,肇幼贫乏”;又,卢肇曾两次应举而不第,此或为其不受重视的另一原因。赴京之后,卢肇试前上赋及书信各一于知贡举王起,以求其奥援。肇所上赋作今已不传,所上书信即《上王仆射书》。《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15]及《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下)》[16]各据《上王仆射书》及《旧唐书》卷164《王起传》,将卢肇行卷事系于会昌二年冬是稳妥的。书上之后,卢肇果于会昌三年登第。

及第后,卢肇并未立即释褐授官,而是先返回家乡。上文已述,卢肇于会昌二年赴京前,袁州刺史独饯颇而不饯肇,而此次衣锦还乡,刺史以下并出而接之,《唐摭言》卷3《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云:

……明年,肇状元及第而归,刺史以下接之,大惭恚。会延肇看竞渡,于席上赋诗曰:“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

此即《文标集》卷下《竞渡诗》之本事。《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卢肇考》[17]将此事系于会昌四年(844)至会昌六年(846)间,并云其间卢肇曾赴江南漫游,《文标集》卷下《题甘露寺》诗亦作于此间,今暂从之。卢肇之所以及第后未立即为官,而是在经历短暂的江南漫游才入仕,我们认为,主要因其未能通过吏部释褐试。唐代礼部试进士、明经,及第以后虽已取得为官资格,然仍不算入仕,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方分配官职,称为释褐。礼部举行的考试称为关试,考试时间一般在春天。[18]显然,卢肇未能通过关试,故而返乡,至江南漫游。

江南漫游结束之后,卢肇正式开始其仕宦生涯。初,鄂岳节度使卢商辟其为从事。按,据《唐方镇年表》[19]卷6及《唐刺史考全编》[20]卷195所考,卢商为大中元年(847)二月至大中三年(849)鄂岳节度使,辟卢肇为从事即在此间。卢肇小说集《逸史》有大中元年八月自序,则《逸史》亦成于此间。

罢鄂岳卢商从事之后,肇又相继为裴休、卢简求幕僚,《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逸史三卷》《卢肇集校注》《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卢肇考》及《〈全唐文〉职官丛考》各有梳理,然各不相同。李剑国先生云《唐方镇年表》“卷5,裴休节度江陵(荆南)在大中三年至五年,知罢鄂岳从事之后即入荆南幕”,查《唐方镇年表》卷5,裴休任荆南观察使在咸通三年(862)至咸通五年(864),则李说显误;又云:

《宝刻类编》卷六录袁州《阅成君庙碑》,卢肇撰并篆书,大中三年十二月一日立。……碑在袁州,知大中三年十二月前曾归故乡。《唐方镇年表》卷四载,卢简求咸通元年八月任河东(太原)节度使,四年正月以病求罢,诏以太子少师致仕,知肇入太原幕在咸通元年。卢简求于大中十一年八月曾出任义武军节度使,十三年移镇凰翔。考《宝刻丛编》卷六载定州《唐文宣王庙记》,引《金石录》云:“唐卢肇撰并正书,大中十三年八月。”知大中十三年肇在定州,时当在义武(辖易、定二州)节度卢简求幕中。此年简求移凤翔后,肇殆亦随往,而咸通元年后又随至河东。[21]

我们认为,李剑国先生对卢肇入幕卢简求时间的推断是稳妥的,而对卢肇入幕裴休事,则需进一步推求。今检《唐方镇年表》[22]卷6、卷2、卷4及《唐刺史考全编》[23]卷148、卷156、卷55、卷86、卷90,二书各据史记,对裴休任各地节度使时间加以判定,相同的是,二书皆未有裴休于大中三年至大中十年(855)十月之前出任节度使的记载,而两《唐书·裴休传》对裴休此间的仕宦经历记载并不充分,《旧唐书·裴休传》记“大中初,累官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使如故。六年八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判使如故”,《新唐书·裴休传》载“至大中时,以兵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六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又,《登科记考》卷22据《唐阙史》记裴休为大中四年礼部侍郎知贡举。[24]检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卷3通表中《吏户礼三部尚书及侍郎年表》所记甚详,大中三年礼部侍郎,大中四年(850)礼部侍郎,大中五年户部侍郎,大中六年(851)礼部尚书,大中七年(853)盐运使、礼部尚书,大中八年(854)礼部尚书,大中九年(855)户部尚书。[25]既然大中三年至大中十年十月之前,裴休并未出任地方官,那么,卢肇此间或不在裴休幕。周勋初先生系肇于大中四年至大中十三年(859)为宣歙观察使裴休幕僚[26],未详梳理过程;龚杏根先生将卢肇入裴、卢幕系于大中十三年以后[27],误,究其原因,是其沿袭了《旧唐书》记卢商罢鄂岳节度为大中十三年之误;陈国灿、刘健明二位先生则误系咸通元年至三年(862),肇先后任河东节度使卢简求、荆南节度使裴休从事[28],乃因将《进〈海潮赋〉状》所记裴休、卢简求之官衔“故江陵节度使赠太尉裴休”“故太原节度使赠左仆射卢简求”视为卢肇入幕时二人之官衔而致误,周勋初先生已指出,上述官衔是据二人殁时之官衔而言[29]。综上,卢肇至少于大中十年十月以后在裴休幕,随裴休从汴州到潞州,至十三年八月前又入定州卢简求幕,咸通元年八月又随卢简求至河东。

卢肇《进〈海潮赋〉状》记其罢裴、卢幕后,又为潼关防御判官,据《云溪友议》卷上《梦神姥》,“卢著作肇,为华州纥干公泉防御判官,游仙掌诸峰”,“泉”当为“臮”字之讹,知潼关防御使即华州刺史纥干臮。《唐刺史考全编》卷3引上述记载系纥干臮约大中末至咸通初为滑州刺史,按云:“纥干臮大中元年至三年为洪州,五年至八年为广州,又为河阳节度使。则其为滑州刺史约在大中末或咸通初。”[30]上文已述,卢肇于咸通元年八月随卢简求至河东,则其为潼关防御判官事当在郁贤皓所言“咸通初”。又《进〈海潮赋〉状》云:“臣前年二月蒙恩自潼关防御判官除秘书省著作郎。其年八月,又蒙恩除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去年五月,又蒙恩除歙州刺史”,肇刺歙时间在咸通五年五月(详下),则《进〈海潮赋〉状》作于咸通六年(864),“前年二月”即咸通四年(862)二月,与“咸通初”稍合。我们推测,卢肇于咸通元年八月随卢简求至河东,至咸通四年正月,卢简求以病求罢,肇即授潼关防御判官,一个月之后入京为官。

卢肇及第至刺歙之间的仕宦经历,《(康熙)袁州府志》卷10《卢肇传》叙云:

……擢进士第一,授潼关防御判官。……久之,使相卢商、太尉裴休、左仆射卢简求先后奏辟从事。稍迁著作郎,除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学士,进朝散大夫持节歙州诸军事柱国歙州刺史。……[31]

所记与《进〈海潮赋〉状》颇为不同。《〈全唐文〉职官丛考·卢肇历官考》据之认定肇及第后先为潼关防御判官,尔后历入卢商、裴休、卢简求幕,并引《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力证之,实大谬矣。其一,据《唐刺史考》所系卢肇咸通四年出为歙州刺史,不妥;其二,据《(康熙)袁州府志》考察卢肇仕历,而不以更为可靠的卢肇《进〈海潮赋〉状》自叙经历为准,原因殊不可晓;其三,误将《进〈海潮赋〉状》所记裴休、卢简求官衔视为卢肇入幕时二人之官衔(详上)。基于这样的错误认识而得出的卢肇仕宦经历,显然是不可靠的。[32]

三、两任京官,四州刺史

在经历了四段幕府生活之后,卢肇正式入京为官。《进〈海潮赋〉状》云:“臣前年二月蒙恩自潼关防御判官除秘书省著作郎。其年八月,又蒙恩除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前文已述,“前年二月”即咸通四年(863)二月,则卢肇于咸通四年二月入为秘书省著作郎,八月,又除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直至咸通五年五月刺歙。《郡志·附志》记卢肇及第后即任著作郎,误;又云迁京兆府司录,未详何据。《孙志》叙肇之官衔时有“检校尚书司封郎中”,传世文献无载,姑存疑。卢肇在京时间极为短暂,仅一年又三个月,此后,开始其四州刺史生涯。

卢肇于咸通五年五月刺歙,《唐刺史考全编》据《进〈海潮赋〉状》及《震山岩记》、《新安志》卷5《婺源县》系肇为咸通四年至七年(866)歙州刺史[33],实不确。《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逸史三卷》对卢肇刺歙时间有着颇为详细的考证:

《进海潮赋状》前题“朝散大夫持节歙州诸军事歙州刺史柱国赐紫金鱼袋卢肇”,作于刺歙任上,但未言年月。考状云“伏惟睿文明圣孝德皇帝陛下”,据《旧唐书·懿宗纪》,懿宗上此徽号在咸通三年正月。又文中称裴休、卢简求皆加故(亡故)字,据《宣州新兴寺碑铭》,裴休“降由辛未,归以甲申”,则卒于咸通五年。《旧唐书》卷一六三《卢简求传》载:简求咸通五年十月卒时年七十六,赠尚书左仆射。亦同年而卒。肇罢歙州刺史在咸通七年(见下),则作状之时殆在咸通六年。……肇除歙州刺史,状云去年五月,则咸通五年五月。[34]

据《进〈海潮赋〉状》,其于任时深受百姓爱戴,自谦云,“谨行陛下法令,常惧愆违。理郡周星,未有政绩”,百姓以其粗事缉理,求欲留之。咸通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又蒙圣恩赐金紫。卢肇深感皇恩浩荡,上《海潮赋》,肇为此赋垂20年,知其用功之深。赋上之后,武宗李瀍称许有加。肇罢歙州在咸通七年,其《文标集》卷中《震山岩记》云:“咸通七年,予罢新安守,以俸钱易负郭二顷,在震山之西。又得枫树之林于溪南,日与郡守高公游其下。”是记作于景戌十一月二十三日,即咸通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郡志·附志》、《正德袁州府志》卷8、《全唐诗》与《全唐文》卢肇小传皆云肇于歙州刺史后又刺宣、池、吉三州。《唐刺史考全编》卷162据《唐摭言》卷2《恚恨》“卢吉州肇开成中就江西解试,为试官末送”及《全唐诗》《全唐文》卢肇小传系肇约咸通中为吉州刺史;卷169据卢肇《文标集》卷下《被谪连州》《谪连州书春牛榜子》诗、《全唐诗》小传及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中间当谪连也”,系肇为咸通中连州刺史;“开元二十九年前后废置之州郡”据《全唐诗》小传系肇为咸通中池州刺史,于“咸通中”后加“?”以示不确定,并按云卢肇咸通四年至七年在歙州刺史任。未尝为宣州,《全唐诗》误。[35]周勋初先生评之:“其说是。此事盖因卢肇《新兴寺碑》树于宣州而生附会。《全唐文》卢肇小传与《全唐诗》小传同,当是沿袭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中《文标集》提要之误。”[36]《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亦赞同郁说[37]。按,《唐刺史考全编》系肇刺吉州在咸通中,不妥,《孙志》称肇之官衔为“唐故吉州刺史”,系称其殁时之官衔,故吉州当为肇最终任所。综上,卢肇在咸通七年罢歙州刺史后,又刺连州、池州、吉州。

又《全唐文》卷768林韫《拨镫序》记“韫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卢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唐刺史考全编》卷201据之系肇为咸通末万州刺史;《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亦同;周勋初先生未系刺万州事。此外,陆游《渭南文集》卷23《跋唐卢肇集》曰:“子发尝谪春州,而集中误作‘青州’,盖字之误也。《题清远峡观音院》诗作‘青州远峡’,则又因州名而妄窜定也。”似指卢肇尝刺春州。《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逸史三卷》[38]列之而未加考论;周勋初先生引之而按云:“‘青’字诚误。‘春州’即‘南陵郡’,颇疑《拨镫序》中所言之‘南浦太守’为‘南陵太守’之误。又‘南浦’一词,或泛指南海而言。《太平广记》卷461引《纪闻》记王轩事,云‘卢肇住在京南海,见从事王轩有孔雀……’,此人当即作《逸史》之卢肇,而当为春州时事。”[39]周先生疑“南浦”为“南陵”之误,推测肇尝刺春州,而非万州,故其系肇刺春州事于咸通末,然其后仍加“?”以示不确定。对于卢肇是否任万州、春州刺史,文献不足,未能按断,兹仅迻录诸说于此。

肇之墓地所在,文献多有记载,《正德袁州府志》卷5云卢肇墓在分宜县北文标乡,《(雍正)江西通志》卷110则言在瑞州府上高望蔡乡,又按“袁州宜春亦有卢肇墓,未知孰是”,《大清一统志》卷252止言在分宜县北,《同治瑞州府志》卷2记“在望蔡上乡模塘尾”。《(民国)分宜县志》卷2《地理·茔墓》记,“状元卢肇墓在县北六十里文标乡观光暮云垇”,注“周围葬者皆其族人”,是志编者按“白志、谢志[40]并载肇墓在上高望蔡,又《宜春志》亦有肇墓,俱不确”。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晚唐作家卢肇文学整理与研究”(2016SJD750012)、常熟理工学院新引进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晚唐作家卢肇及其文学创作研究”(KYZ2015060Z)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唐]卢肇:《文标集》,清嘉庆元年(1796)刻本。

[②] [民国]萧家修、谢寿如修,欧阳绍祁、黄秉钺纂:《分宜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1940年石印本影印,1975。

[③]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第2366页。

[④] [唐]卢肇:《文标集》,[清]袁玉麟重辑:《外录》,《卢黄合刻》本,1900。

[⑤]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第672页。

[⑥]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第152页。

[⑦]吴在庆,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第174页。

[⑧]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中)》,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452页。

[⑨]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637页。

[⑩]丁鼎:《牛僧孺年谱》,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第167-168页。

[11]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第50-52页。

[12]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3页。

[13]吴在庆,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第174页。

[14]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中)》,第454页。

[15]吴在庆,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第214页。

[16]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20页。

[17]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3-154页。

[18]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第493页。

[19]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第894页。

[20]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2388页。

[21]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第675页。

[22]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第812、205、431-432页。

[2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2122、2234-2235、758、1244、1308页。

[24] [清]徐松撰,赵守俨点校:《登科记考》,第816页。

[25]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186-189页。

[26]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4页。

[27]龚杏根:《卢肇集校注》,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第3-4页。

[28]陈国灿,刘健明:《〈全唐文〉职官丛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第405页。

[29]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4页。

[30]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99页。

[31] [清]李芳春,袁继梓等:《袁州府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31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第241-242页。

[32]陈国灿,刘健明:《〈全唐文〉职官丛考》,第404-406页。

[3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2123页。

[34]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第675-676页。

[35]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2352、2462、2739、3474页。

[36]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6页。

[37]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第678页。

[38]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第678页。

[39]周勋初:《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56-157页。

[40]白志即康熙朝白潢修,査慎行等纂《西江志》206卷,今存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谢志,即清雍正朝谢旻修,陶成、恽鹤生纂《江西通志》162卷,今存清雍正十年(1732)刻本。

注:本文发表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6期,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牛庆国老师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