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对马赫主义“唯我论”的批判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为了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肃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俄国马赫主义者在1905年俄国革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影响,列宁于1908年写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列宁对马赫主义及经验批判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旗帜鲜明指出,马赫主义在根本上就是赤裸裸的“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终将成为僧侣主义的同路人。

一、马赫思想简介

马赫在1872年《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书中否认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因为,心理学的研究的是“表象”之间联系的规律;物理学研究的是“感觉”之间联系的规律;心理物理学研究的是“感觉和表象”之间联系的规律。所有的科学研究任务都只能限于人的感觉和表象,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角度看,超出三大科学研究任务之外去研究“物或物体”本身以及物体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赫后来在1883年 《力学发展的历史述评》中重复同样的思想,并提出:“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 、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东西)(转引自(《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11P5

要素本是亚里士多德对恩培多克勒火、水、气、土等构成物质的最基本质料(元素)的称谓,以和构成物质动力因的“爱和恨”相区分。后来自然科学借用这一个概念,将要素看作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必要的最小单位、最基本单元,要素具有不可再分性,否则就和这个概念本身相容了。马赫作为作为一个研究物理学的自然科学家,又将“要素”这个概念提升到了哲学层面。

亚里士多德曾经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或者,口说的词是内心经验的符号,书写的词是口说的词的符号,黑格尔因此将文字称为“符号的符号”。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索绪尔(1857-1913)在《普通语言学教材》中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表现前者。马赫从语言学角度否定感觉是物的符号,而是思想符号。

马赫主义的核心思想或基石就在于“物是要素的复合”。颜色、声音 、压力、空间、时间等感觉复合而成“思想”,思想即是物的抽象概念或符号。这就是马赫翻版贝克莱的地方 ,贝克莱说“物是观念的复合”,而观念又是由感觉构成的,所以马赫有理由说“物是感觉的复合”,但马赫又不想被称为赤裸裸的“唯我论”,因为在他看来唯我论只适合于沉思默想、梦中度日的人,这有损于他作为一个思想严谨的科学家的声誉,所以,他想通过物理学上中性的“要素”来替换“感觉或观念”,以达偷天换日之效,而且还能借此达到他所声称的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崇高目的。

二、问题的焦点及冲突

但列宁可不这么认为,他要追问马赫,感觉是思想的来源,思想是知识的来源,那么,感觉的来源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核心的焦点问题,它关系到是唯物主义还是主义的划界问题。

但在这种情形下,马赫必然会“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像贝克莱那样认为心外无物,要么像休谟那样说我不知道,要么像康德那样说这是知识的界限,因为这牵涉到自在之物问题,而自在之物是不可认知的。所以,对马赫来讲,既然一切知识来自经验、知觉、感觉,那么感觉之外的东西非人力所能知,那么,列宁提问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我们所能知的最初根源只有感觉,仅此而已,如果非要追问不休的话,那你列宁就是形而上学者。

列宁想,你既然用形而上学的弧形盾来挡我,那我就拉来恩格斯的榴弹炮来轰你。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当年杜林轰轰烈烈地宣称要阐发世界和生活的意识最高哲学形式,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恩格斯轻轻一问,你的思维从哪里获得的这些原则啊?从思维自身吗?可杜林自己也认为纯粹观念的领域只限于无内容的逻辑模式和数学形式啊,所以思维自身里面找不到;从世界本身吗?可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存在的形式,你杜林本人又是唯心主义者,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从世界中引出原则和形式,这和你的立场自相矛盾啊,所以不能从世界自身找出这些形式或原则。你看,你杜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要想真行,只能“从世界形成之前就久远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像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的做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p35黑格尔早被马克思和恩格斯驳倒了,那你杜林还想做黑格尔第二?这不是自找难看嘛。

对杜林这位失足青年,恩格斯不但批评他,还要帮助他成长,不免要谆谆教导一番:“思维永远不能从自身中,而只能从外部世界中汲取和引出这些形式。这样一来,全部关系都颠倒了: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列宁要借助这个“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火力全开地猛怼马赫及其唯心主义思想。

三、列宁有话要说

首先,列宁要给马赫上一课,纠正他在哲学上的半吊子素养。唯物主义者是不会说感觉和表象是物的“符号”这类外行话的,“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这里应该用'映像’、'画像’或反映来代替'符号’”。(《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11P6)哎,没文化,真可怕。

其次,列宁告诫马赫,你不能牵头草随风摇啊,想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想选边站队,这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经验一元论”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就像当年恩格斯“盘”杜林一样,列宁也要跟马赫好好说道说道,你马赫也得注意点影响,“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才是哲学家真正应该有的范儿,听好了啊,下面听我列宁说,话有点长,但苦口婆心啊:

“我们现在谈的完全不是唯物主义的这种或那种说法,而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任何狡辩、任何诡辩(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狡辩和诡辩)都不能抹杀一个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恩·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如果物体像马赫所说的是'感觉的复合’,或者像贝克莱所说的是'感觉的组合’,那么由此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我的表象而已。从这个前提出发,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不管马赫、阿芬那留斯、彼得楚尔特之流怎样宣布同唯我论无关,但事实上,如果他们不陷入惊人的逻辑谬误,就不可能摆脱唯我论。”(《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11P5

咋地,马赫,你还别不服,咱么一起看看你在《感觉的分析》中举的例子啊(为便于理解,有所改写)

“我们”面前有一尖端物体,例如螺丝刀,其尖端刺手,我们感觉疼痛;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尖端,不会感觉疼痛。但当我们被刺碰时,就能看见尖端。      因此:

看得见的尖端是一个恒定核心,而刺痛只是偶然,并且刺痛可以和核心联系着,也可能没联系,例如被门挤了。

推理。类似现象屡见不鲜。

步骤A:刺痛作为一种痛觉是由尖端(恒定核心)触碰手指并通过身体中介而被“自我”感知到;

步骤B: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同理亦然;

步骤C:“最后人们习惯于把物体的一切特性”看作是从这些类似恒定核心发出并通过身体中介而传给自我的“作用”;“我们就把这些'作用’叫做'感觉’。”

列宁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这个“习惯于”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啊,人们“习惯于”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尖端刺痛身体,人们习惯于循“痛”责“物”,然后看见了“尖端物体”,对不对?这点你马赫能否认?但按照“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原理,人们看到的应该是尖端物体的感觉集合体啊,换句话说,眼睛的触觉触到的是感觉的n+∞平方才对啊;也不太准确,人们习惯于的“眼睛”这种物体,在马赫那里也应该是感觉的集合。于是,用一种感觉的集合去触觉另一种感觉的集合,然后问你感觉到了什么?哎呀呀……这说的都是些什么啊,乱七八糟的。这真是混乱的思维、荒谬的逻辑啊。

不过,马赫本人倒是自得其乐,他要摧毁这个“习惯于”,我晕,还真把自己当“灭霸”了,他说“……但是,这些核心因此便失去它们的全部感性内容,成为赤裸裸的抽象符号了……”(同上,P7

疯了,马赫疯了,赤裸裸?谁啊~马赫这是在赤裸裸地“重复贝克莱所说的物质是赤裸裸的抽象符号这句话啊!”马赫既然不承认客观的、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感性内容”,“那么在他那里就只剩下一个'赤裸裸的抽象的’自我,一个必须大写并加上着重标记的自我,也就是'一架发了疯的、以为世界上只有自己才存在的钢琴’。既然外部世界不是我们感觉的'感性内容,那么除了这个发表空洞的'哲学’怪论的赤裸裸的自我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真是一个愚蠢的毫无结果的勾当!”(同上P7-8)列宁同志骂的好,马赫你一个人愚蠢也就罢,竟然还要拉着大家伙一起愚蠢,当我们傻啊。

马赫竟然恬不知耻地说:……因为,说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这是正确的。但这样一来,我们所知道的也就仅仅是我们的感觉了,而关于那些核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是感觉)的假定,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了。这样的观点仅仅对不彻底的实在论或不彻底的批判主义来说才是好的。”(同上,P8哎吆,马赫啊,还是不要拉上“我们”,否则,不彻底的反而是你啊,都啪啪地打脸啦,不自知啊

根据马赫本人的思想,他只能得出“世界仅仅是由我的感觉构成”。何以如此?因为,如果关于外部世界的“假定”、包括对核心及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假定”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的话,“那么关于别人是存在着的这一'假定’就首先是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了。存在的只是自我,而其余的一切人,也和整个外部世界一样,都属于没有意义的'核心’之列。从这个观点出发,就不能说“我们的”感觉了,可是马赫却这样说了,这只是表明他的惊人的不彻底性。这只是证明:他的哲学是连他也不相信的没有意义的空话。”(同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马赫何必出来胡说八道呢。

最后,列宁步步惊心地对马赫穷追猛打,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啊,毕竟马赫主义的流毒在1905年革命后的沙俄影响太大了,大有跃跃欲试地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势,对“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列宁同志而言,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啊。

如果要给列宁同志加个油、点个赞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马赫主义的先驱休谟那里给马赫来个釜底抽薪。列宁同志不是说了嘛,如果将马赫主义贯彻到底的话,必然会得出“世界仅仅是由我的感觉构成”这个彻底的唯我论结论。

我们和休谟可以一起问问马赫——你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什么是我?我们只能感知到变幻不居的各种特殊知觉,你马赫又怎么可能感知到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自我”呢?不应该啊,也没理由啊,因为所谓的“自我”仅仅是指“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的,并且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集合体,或一束知觉”(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P282

所以,所谓“自我”,不过是虚构而已,它就是一束知觉而已,自我都不成立,哪来的“世界仅仅是由我的感觉构成”?醒醒吧,你,马赫。

不过,休谟的“自我只是一束知觉说”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否则,连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自我也不能成立了,岂非凉凉然地尴尬啦。

所以,列宁没出这个昏招,这就是列宁之为列宁的睿智之处

不破不立,只有破坏一个旧世界,才能更好地建设一个新世界,下一步列宁就要将“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了。

   {转发关注,共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