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的“理一分殊”与精神的“心猿意马”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东有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西有笛卡尔“问我究竟是什么东西,念念在兹”。念念不忘,必有余响,我怀疑怀疑再怀疑,发现唯有“有我,我存在”这个命题才是我所确定不疑的。我只知道“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一、我与思维以及思维的其他规定之间的关系

我究竟是什么呢?(What else am I?)一个在思维的东西(A thing that thinks)。

可是,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思维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P29)这些属性都属于我的本性吗?思维和这些属性又是什么关系?这些属性能和我自己分得开吗?这些属性同“确实有我、我确实存在”(the fact that I exist 相比,难道就没有一个属性同后者具有相同的确定性吗?

“因为事情本身是如此明显,是我在怀疑,在了解,在希望,以致在这里用不着增加什么来解释它。”(P30)怀疑、了解、希望总是不言而喻的是说“我在”怀疑、了解、希望,基本上对我而言乃是既定的事态,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就算是在梦境中怀疑、了解和希望,也总离不开“我在……”的确切认知;就算是想象那些不真实的东西(例如纯粹的金山),“可是这种想象的能力仍然不失其实在在我心里,并且做成我思维的一部分”同样,我也是那个在感觉的东西,因为事实上我看见了光,听到了声音,感到了热和冷,这些感觉,不论是我清醒时,还是在睡梦时,总是我的感觉、我在感觉,在这一点是总是千真万确的,所以,“真正来说,这就是在我心里叫做感觉的东西,而在正确的意义上,这就是在思维

想象的能力是思维的一部分,感觉也就是在思维。从笛卡尔这样的规定来看,思维乃是属于我的本质属性的东西,思维作为我的总体精神性能力,它又表现为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等等。

简单说来,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思维又具体表现为怀疑、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感觉等多样性形式。如果用中国思想文化来表达的话,那么,思维和其他属性的之间的关系,就犹如理一分殊,月印万川”那样,思维贯穿于其他属性,其他属性表现着思维。

湖光山色,“月印万川”

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犹如南宋·程颢论《中庸》:”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从类比的角度说,思维即是一理,万事即为其他属性,二者相互贯穿“互辞”“复合为一理”。

但要时刻保持清醒注意的是,思维和其他属性都不是能独立自存的东西,它们唯有依附于实体即作为主体的“我”——才能“在”起来

二、放纵精神,旁骛于对象性思维

虽然我能确定“有我,我存在”这确定无疑的事情,但在认识的清晰度上来说,我也不得不承认关于物体性东西的认识更清楚,而对我究竟是什么的认识总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如果问“桌子是什么?”我们的总能清晰地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而如果问“我是谁?”,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明白地说出个一二三来,犹如镌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铭言“认识你自己”,几千年来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至今也莫衷一是。笛卡尔认为,我们之所以难以对“我自身”形成清晰的认识,这和我们的精神本性相关:“我的精神是心猿意马,还不能把自己限制在真理的正确界限之内”(P31)我们的精神在本性容易被外界事物所牵引或诱惑,倾向于外在性的对象性思维,沉沦于是世界中,而遮蔽了本真自我的真理性(我晕,在解读中,不自觉地把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思想渗进来了,难道笛卡尔和海德格尔这两个“尔”有思想性的关联,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尔”字嘛。)

既然精神容易放纵自己,那么,再放纵一次又何妨!只不过此次放纵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考察精神考察外在性事物的方式,以便在往后能更好地驾驭思想的野马,这叫“欲擒故纵”。

笛卡尔的思路是想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或认识,进一步考察我们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由客体进展到主体,由表象进展到概念,由感性进展到理智或精神。这是对“欲擒故纵”战略的策略性展开,属于“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战术层面。

对每个人的思维来说,具体个别性认识总要比抽象一般性认识来的清晰和自然,因为一般性物体作为抽象性概念在我心中的存在状态总是比较模糊的,倒不如在直接亲身体验中感知一个特殊性的物体来的更直接、更形象些。

直观总是会比抽象更能表现精神的外在性“对象思维”方式。笛卡尔举的例子是一块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蜂蜡”,这块蜂蜡我们每个人都能摸得到、看得着,“它还没有失去它含有的蜜的甜味,还保存着一点它从花里采来的香气;它的颜色、形状、大小,是明显的;它是硬的、凉的、容易摸的,如果你敲它一下,它就发出一点声音。总之,凡是能够使人清楚地认识一个物体的东西,在这里边都有。”(P31)我们也可以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实体范畴说”来打量打量我们面前的这个第一实体“蜂蜡”。

纯蜂蜡为白色,通常所见蜂蜡多是淡黄色、中黄色或暗棕色等,这是由于花粉、蜂胶中存在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或其他色素所致。常温下,蜂蜡呈固体状态,具有类似蜂蜜和蜂花粉味的蜂蜡香气味。

请大家先看好了这块“蜂蜡”,并保持记忆力的专注,明天我们再一起看看笛卡尔关于这块蜂蜡能说出什么花样来,他究竟想把我们的思想引向何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