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32 有限制性思维规定VS无限制性思维规定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全文约2300字)

康德批判哲学以前的形而上学认为,“思维的规定即是事物的基本规定,并且根据这个前提,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因为凡是思维所想的,本身就是被认识的”。这是形而上学对待客观性的一种素朴信念。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大全,如灵魂、世界、上帝,“本身都是属于理性的理念,属于具体共相的思维范围内的对象”。思辨理性的理念属于无限、绝对、统一性的具体范畴,所谓具体就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

而形而上学却要以抽象知性的有限、片面的反思范畴去研究无限、绝地、全体的理念。这显然具有一种“异类超越”问题。

例如形而上学的命题:

上帝有存在吗?(has God existences?)

世界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灵魂究竟是简单的还是复合的?

无论哪一个命题,形而上学都局限于抽象思维规定的“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之中,难免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独断论”之中。

而黑格尔本人大力弘扬的玄思哲学的唯心论,是要由有限思维规定的“外在反思”转换到纯粹思维自身无限思维规定的“内在反思”上来。从而将对象的外在客观性扬弃为对象的内在观念性。

“当我以一个思想作为思考的对象时,我便是在我自己的本身内。因此,我,思维,是无限的。因为,当我思维时,我便与一个对象发生关系,而对象就是我自己本身。一般讲来,对象就是我的对象,我的否定者。但当思维思维它自己本身时,则思维的对象同时已不是对象了。换言之,此对象的客观外在性已变成被扬弃了的、观念性的东西了。因此纯粹思维本身是没有限制的。”

“纯粹思维”即“自由的我思”本身,我之“所思”到的东西即事物的实质或本质,亦即客观思想。客观思想作为排除主观、特殊意愿等“普遍性我”的产物,乃是我的理性认识。我在我的理性认识“思想世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实质,例如形而上学最抽象的概念“存在”,这个概念作为涵盖一切的最高、最普遍性的概念,惟一存在于“我、思维”中。“我”与“存在”发生关系,“存在”是“我”的对象,但这个对象已不复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外在性,而乃是我的纯粹“观念性的东西”了。

“存在”是在“我、思维”之内的存在,“存在”实质上是“我的自由的思想”,这里的辩证关系是:存在是我所思维到的存在;我是存在的承载者,我自身亦存在着。所以,我在存在之中,存在亦在我之中。如此以来,“思维却是自己在自己本身内,自己与自己本身相关联,并且以自己本身为对象”。不但,“存在”这个概念“在我之内”,灵魂、上帝、世界等作为理念的概念亦然“在我之内”。

既然一切都在我之内,那么我自身就是一个自身封闭的圆圈,我作为纯粹思维形式和我作为蕴含着一切普遍性的纯粹思维内容,在根本上乃是同一个东西,即,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创造自己、自由地自己发展自己的纯粹思维的东西。我作为“纯粹思维自身”自己限定自己,这是有限性的一方面,自己超越自己,这又是无限性的一方面。这种内部超越的无限性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无限性。

怪不得黑格尔这么喜欢哲学的圆圈,喜欢正题、反题、合题的模式,喜欢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逻辑,一切都在“抽象普遍的我”之存在着、发展着、循环着,他肯定喜欢自我封闭、在自身内无限循环的圆圈啦。

形而上学的上帝存在论证明乃是从一有限事物追溯之另一有限事物的外部超越的无限性,例如莱布尼茨依据“充足理由律”最终基于“无穷后退不可能”的形而上学教条得出“上帝必然存在”的存在论证明。

黑格尔的“内在超越的无限性”是要从“抽象普遍性的我”这个纯粹思维形式中所含蕴的“最抽象的存在理念”中,合乎思辨逻辑地演绎出“上帝理念”来。

黑格尔搞了那么多花花肠子,原来是要将一切都收归“我中”,然后再从“我中”演绎出“一切”来。

赫拉克利特曾说过,明了“一切皆一,一即一切”的人最智慧的,这个“一”,在黑格尔这里就是§23“摆脱了一切特殊性、任何特质、情况等等抽象的自我意识,并且只让普遍性的东西在活动”,“而让事物的实质当权。”

这也是哲学的“高贵性”之所在。

黑格尔所谓的客观思想、绝对精神,实际上即是黑格尔个人的精神的,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幌子下贩卖的是赤裸裸的、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这一点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第六章(1)绝对批判的第一次征讨中被给以揭穿。 

“黑格尔的过错在于双重的不彻底性:首先,他宣布哲学是绝对精神的定在,同时却决不宣布现实的哲学家个人就是绝对精神;其次,他只是在表面上让绝对精神作为绝对精神去创造历史。因为绝对精神只是事后[ post festum]才通过哲学家意识到自身是具有创造力的世界精神,所以,它制造历史的行动也只是发生在哲学家的意识中、见解中、观念中,只是发生在思辨的想象中。布鲁诺先生消除了黑格尔的这种不彻底性。”(《马恩全集》第2卷,1957P109;《马恩选集》第1卷,2009p292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鲍威尔消除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客观性假象,黑格尔哲学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底蕴得以完全显露。

和绝对批判的其他一切新颖的表现一样,这种方法也是思戏法的重演。思辨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认为:一切问题,要能够给以回答,就必须把它们从正常的人类理智的形式变为思辨理性的形式,井把现实的问题变为思辨的问题。思辨哲学歪曲的问题,井且像教义问答那样,借我的嘴来说自己的问题,它当然也能够像教义问答那样,对我的每一问题都准备好现成的答案。《马恩全集》第2卷,1957P115

原来如此,怪不得黑格尔要在§20-§23节中特定强调“思想”的四个特点啊,原来他在根子上还是一个彻底的主观唯心者啊,而不仅仅是像客观唯心主义外衣所呈现的那样。

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眼光毒辣,看问题透彻啊。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