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 客体(Das Objekt)§194客体的含义以及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法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正文约1500字) 

1.不同于定在、实存这样的直接性,“客体”是由概念、判断、推论等过渡而来的,是扬弃了差别(个体性、特殊性、普遍性)、(a)对差别“漠不相关”的“直接的存在”。即是说,客体是无差别的直接性。

由于客体本身是一个全体,§193“客体是一个本身尚未经规定的整体、整体客观的世界、上帝、绝对客体”。客体作为全体、整体的同一性,它的各个环节的差别还只是“潜在的同一”,还没有真实的的统一,所以(b)客体对于它自身的“直接的统一”来说也是漠不相关的直接的存在。

即是说,客体作为“潜在的同一”的全体,它既对差别是漠不相关的,又对统一是漠不相关的。

2.客体既对差别漠不相关,又对统一漠不相关。

但神秘的是,客体既然对统一漠不相关,只是潜在同一的全体,但它却竟然能够“分裂为许多有差别的事物,其中每一事物本身又是一全体”。

这样,客体就分裂为整体和部分这样的两类客体。一类整体的、类似于斯宾诺莎“能生的自然”的唯一实体;一类是各自独立自存而又相互区别的、类似于莱布尼茨“单子”的杂多实体。

因此,在唯一客体与杂多客体之间就存在着:杂多客体事物的完全独立性(莱布尼茨单子)与有差别的杂多事物的完全无独立性(斯宾诺莎有限事物样式依赖于唯一实体——能生的自然、神)“之间的绝对矛盾”。

3.“绝地是客体”

“绝对是客体”这一界说最明确地包含在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中,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客体,但却潜在地表象着整体世界(唯一客体),犹如佛教“一沙一世界”。

每个单子都是一个单纯的、没有部分的实体,所以单子之间的差别就不能是通常所谓物理或实体的差别,而只能是观念性的差别;

但从单子间的联系来说,它们又是完全无独立性的,因为“在单子中之单子和它们内在发展的预定的和谐里,这些实体又同样归结为非自身独立性和观念性”。

所以,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体现着有限杂多客体自身完全独立性与它们依赖于预定单子间和谐的“唯一上帝单子”之间的完全无独立性之间的“绝对矛盾”。“所以,莱布尼茨的哲学代表完全发展了的矛盾”。

4.如费希特所讲,如果认“绝对(上帝)为客体”,那么这种看法一般地代表着迷信和奴隶式的恐惧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上帝作为绝对客体,不是“当作一个黑暗的与主观性相对立的敌对的力量而毋宁包含着主观性在内作为他自身的主要环节”。

在“上帝愿意所有的人皆得救,上帝愿意所有的人皆有幸福”的基督教教义中,在基督教里被理解为“爱”的上帝中,在上帝借其子耶稣的显圣中,“由此人类就获得解放”。

“这无异于宣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便自在地克服了。”但至于如何去分享这种解放,如何放弃我们直接的主观性(摆脱掉旧的亚当,并证悟到“上帝即是我们真实的本质的自我”,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5.科学,特别是哲学,正如宗教和宗教崇拜一样,在于克服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

“认识的目的一般就在于排除那与我们对立的客观世界的生疏性,犹如人们所常说的那样,使我们居于世界有如回到老家之感。这就无疑于说,把客观的世界导回到概念,——概念就是我们最内在的自我”。黑格尔唯心主义立场集中体现于此。

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不是僵硬的抽象的对立关系,“两者完全是辩证的”。

“概念最初只是主观的,无须借助于外在的物质或材料,按照它自身的活动,就可以向前进展以客观化自自身。同样,客体也不是死板的、没有变动过程的。反之,它的过程即在于证实它自身同时是主观的,这种过程形成了向理念进展”。

黑格尔将“自否定”因素引入了辩证法,黑格尔所谓的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法,就是自身无差别者如何自己建立差别,而又把差别再收归自身的过程。

{转发并关注,每天必定有点小进步!} 

微信号:xishuashual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