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4 不应以知性的方式理解理念,理念是双重的辩证运动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正文约1500字)

1.列宁摘录并点评这段话:(观念)真理是全面的

注意:在《列宁全集·笔记》卷中,黑格尔的“理念”被译为观念。

“理念可以理解为理性(即哲学上真正意义的理性”,也可以理解为主体——客体;观念与实在,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可以理解为具有现实性于其自身的可能性;或其本性只能设想为存在着的东西等等。因为理念包含有知性的一切关系在内,但是包含这些关系于它们的无限回复和自身同一之中。”但上述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理念”本性,但又不能穷尽理念的本性。

2.知性对所谓自相矛盾“理念”的攻击,理性对知性的回击

知性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理念是自相矛盾的:“主观的仅仅是主观的,老是有一个客观的东西和它相对立,存在与概念完全是两回事,因而不能从概念中推出存在来。同样有限的仅仅是有限的,正好似无限的东西的对立面,因而两者不是同一的”。这是知性的原则: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理性/逻辑学对知性的回击:“凡仅仅是主观的主观性,仅仅有限的有限性,仅仅是无限的无限性以及类似的东西,都没有真理性,都自相矛盾,都会过渡到自己的反面。因此在这种过渡过程中和在两极端之被扬弃成为假相或环节的统一性中,理念便启示其自身作为它们的真理”。在思辨逻辑看来,一切都是矛盾的统一,都会过渡到自己的反面;没有矛盾,就没有真理。

3.用知性的方式去了解理念,就会陷于双重的误会

第一,知性不是把理性的两极端(如“个体是普遍”,这只猫是动物,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无论这样说,只要了解它们是在统一中就行)正当地理解为具体的统一,而是把它们了解为统一之外的抽象的东西。例如知性甚至忽视判断中的系词的性质,系词对单一的东西即主词加以说明:单一的东西又同样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普遍的东西。列宁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例子:“注意:抽象和对立面的’具体的统一'。绝妙的例子:最简单而又最清楚的例子,概念辩证法以及它的唯物主义根源。”

第二,知性由于不了解理念自身包含有矛盾或否定——“那自身同一的理念包含着对它自己的否定或包含着矛盾”,便把理念自身反思看成是“外在的反思”。殊不知,“理念自身就是辩证法,在这种辩证过程里,理念永远在那里区别并分离开同一与差别、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只有这样,理念才是永恒的创造的,永恒的生命和永恒的精神”。列宁对此点评说:“辩证法不在人的知性中,而在’观念'中,即在客观的现实中”、“’永恒的生命'=辩证法”。

4.理念既是无限的判断或剖分,又是完成的统一体

“理念是一无限的判断”。“Urtiel/判断”表示对原始根本的东西加以剖分、判别、分化的意思。所以理念自身就是辩证法,具有双重的运动:

第一,永恒的自我分裂而创造,“理念自身就是辩证法,在这种辩证过程里,理念永远在那里区别并分离开同一与差别、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只有这样,理念才是永恒的创造的,永恒的生命和永恒的精神”。

第二,由分裂对立到统一,“理念是辩证法,这种辩证法重新理解到这些理智的东西,差异的东西,它自己的有限的本性,并理解到它的种种产物的独立性只是虚假的假相,而且使得这些的理智的、差异的东西回归到统一”。

如此,没有绝对的外在、他物、异质,因为一切都是理念自身,在他物、对立面、否定方那里,理念看到的只是自己,换言之,这些与理念相对的东西只是理念确证自己的镜子。“这种双重的运动既不是时间性的,也不是在任何方式下分离了的和区别开的,——否则它又会是抽象的理智作用,而不是辩证发展”,——所以理念即是在他物中对自身的永恒的观;亦即曾经实现其自身于它的客观性内的概念,亦即具有内在目的性和本质性的主观性的客体“。

{转发并关注,每天必定有点小进步!} 

微信号:zhongyiqix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