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朋友圈里的同学都上岸了?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2-07-28 发布于北京

七月份绝对算是考生收获的季节。

高考生和考研生在染血沙场后,终于能享受这期盼已久的胜利。

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门中,出现了各个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准大学生们和准研究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喜悦的心情,其实可以传递到他们的学弟学妹。

但有时候,学弟学妹也会因此了低估考研的难度。

从粗略的数据分析,400万考生仅有100万最后上岸,而且文科专业竞争压力更大,上岸反而是不容易的。

所以当你有朋友圈的同学怎么都上岸了的错觉,这是你可能产生了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

人们往往会受一些表象或虚假片面信息的影响而做出误判,由此而产生偏见。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之管道,仅来自于幸存者(因为无法从死者身上获得信息),此资讯就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之偏差。

图源网络,侵删

它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只看了通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过程已经忽略掉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而统计学家沃德对幸存者偏差进行进一步统计学定义: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

成功本身不易

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从顶尖的学府哈佛大学退学,建立起微软和Facebook两个商业帝国。

但鼓吹退学个性论的人忘记了,他们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绝对可以支撑住他们自己的野心。

这些成功者的光环会让你忘记了失败者的窘境,也让你忘记了成功这件事本身就不是很容易。

这种极其个别的举措实在不推荐人们来效仿。

绝大多数的幸存者偏差存在于评论者

幸存者偏差会让决策人产生认知偏差,但这并不是最让人担心的。

决策人可以通过后续行为的信息校正自己的认知。
考研生只有自己复习的时候才会明白复习的压力,读书无用论的人在实实在在的获得读书的经验与益处也会摒弃这类思想。
而最让人气愤和恼火的是,单纯的评论者却不会校正自己的行为,反而会为片面信息摇旗助威。

一些父母在看到名校上岸的荣耀后,也将这种压力无形增添到孩子身上,间接造就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神秘的存在。

同事和朋友看到不读书的人也能获得高薪的时候,常常也会讥讽热爱读书的你,使你失去信心。

图源网络,侵删


对幸存者偏差的看法
如果从统计角度来说,幸存者偏差需要消除,通过双盲实验和仔细的实验记录,排除掉极端的个例,保证全面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做到。
但对我们个人来说,有时候盲目自信也会是助推你前进的动力,非理性的判断也并不完全产生错误的决策。
这一切都取决你的选择,取决你观察事物的角度。
究其根本,我们是可以将幸存者偏差看作是无畏的动机,却永远不能把它当作是无知的佐证。

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关于幸存者偏差的看法或实例,一起交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