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歸妹》·養老金·空巢老人

 易经证说 2022-07-28 发布于北京

據某研究機構研究表明,國內養老金預計將於2035年用光。偶爾看到這則新聞消息。如果以預測的角度來考慮,到底是一定會發生,還是不會發生呢?占之得《歸妹·九二》。

易曰: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從理論上說,未發生的事情,分兩種情況。一個是定業,已不可能發生逆轉和改變。一個是不定業,僅僅為事物發展的一種趨勢,存在著改變的機會的可能。

對於人來說,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把握人們自己的人生,推而廣之,把握家庭,國家、社會的未來。若事物已成定局,則吾人也只好聽之任之,但是,因為人認知的有限性,加之人是感情動物,即便是所謂已成定局的事物,也不妨被認為是可以經過努力而改變的。這尤其又是華夏民族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上所具有的寶貴品質。

人的主觀能動性,至為重要。

在《繫辭》中,孔子明確指出“君子的一言一行是改變未來的樞機”。

此摘錄原文如下:

“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君子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

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塑造未來。在古代君子更是表達的一種上位領導者的含義。上位領導者的言行尤其具有更大的力量,可以改變更大的現實,塑造未來。

人的言行,用之當或不當,則會產生吉、凶、悔、吝等等差別結果。

作為涵蓋天下萬物之象、變動之理的易經,在卦爻辭中,除了不言吉凶的外,很多皆是在一定條件和作為之下才有的吉凶悔吝差別。

這些占的正確觀念要有。

回到前面的時事,非常可喜的是,近日人社部對養老金問題作出回應,未雨綢繆,列出了具體的並且可能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應對。未來,資金短缺的問題幾乎說可以解決了。

如果照一般解易觀念和思路,卦辭即表明了“征凶”,是否就能根據其判斷資金短缺的問題會兌現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即事而占,觀一卦,要明了其卦體所對應的事體。在此之前,則又須明了卦象整體含義。

《歸妹》究竟講的是什麼?

以人事來譬喻,則如同是守家的妻兒和遠行在外的丈夫之間,因為常年在外,難得回家幾次……

震體的性動在上而指向外,當緣起內卦兌體時,不可能時時的、長久的轉而向下,與之合體。只能是時不時的,偶爾回轉,其“利”:

一方面,會帶來給與內卦所須的(資糧、親情等等);

另一方面,則又會從兌體汲取所須的(資糧、親情、休息等等)

然後,再離去,遠行他方,

再回來……

二體互動下,无攸利。其“利”,不是“攸”——長久性的。“攸”的真實含義,在此不多贅述,不從舊註。“攸”畫的是手持工具疏浚河道,使水永流的圖像。

現代社會,子女漸大,羽翼豐滿,高飛遠行,再很難回轉,只能是時不時回家看望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都是“歸妹”的卦象呈現。

那麼,這個卦的事體是什麼?可以為老人和遠行的子女嗎?或是老人和國家?

非也!

這個占例,卦象所映射的是養老金的運行模式。

如果硬要區分卦體,則下卦兌體可以類化為養老金繳納之源——繳納者,上卦為養老金的儲備和後續使用的機制——國家。養老金要在未啟用時,由年輕人繳納,而後回轉給年老的人,這是二者達成的“義之和”——利

因內卦對上卦的動作和信息,是看不全的,且當下並沒有什麼可作為,須靜待——以幽人之角色性格而貞。時機到了,人老的時候,上卦會回轉,相應的回饋下卦。

九二爻動,陽盈之數,也指水庫中的水滿了,可以為上卦所汲取。根據“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其一的“以動者,尚其變”,若想讓上卦回饋的養老金足夠,須從作為養老金的汲取之源的內卦——繳納者著手,挖深掘廣養老金的水庫。正如人社部回應的對策第一條所講的,要“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改善养老保险的抚养比”。

這裡面,如果上六動,高位的陰的作用,會引動震體執意指向前方而不回顧;震體無所回顧,則不資予內卦,女乘虛筐,果實無止境的不兌現,雖未見得一定會凶,但問題還是會很糟糕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若事情未到定局,有轉圜的餘地。沿著正確道路,採用得當的方法,則吾人可以改變事情的既定趨勢,轉而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如此,才有其人道的積極意義。

易簡

而天下之理得矣

証易研習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