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过时了?这246首歌,都在“抄”它们……

 公司总裁 2022-07-28 发布于河南

一提到古典音乐,大家都会想到“门槛高”“太复杂”,听流行音乐的不理解听古典音乐的,听古典音乐的也瞧不起听流行音乐的。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人们对古典音乐的误解,认为古典高不可攀,认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水火不相容……

但是要知道,在几百年前,古典也曾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文艺风潮,并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

      图片

今天,我希望解开大家对古典音乐的误解:古典音乐并非“高不可攀”,相反,它与流行音乐有着紧密的关系。那些在历史中曾大放异彩的传奇乐章,在现代音乐的世界中,再次证明了它们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完整版的「现代流行歌曲引用古典音乐旋律」曲目表(共246首歌)见文末)

图片

日本歌姬

古典发烧级网友

受到音乐世家氛围的熏陶,日本歌姬平原绫香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体现在歌曲创作的方方面面。

她的大热单曲《JOYFUL,JOYFUL》,就改编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欢乐颂》。

事实上,平原绫香可以说是发挥古典音乐魅力的发烧级网友。在2009年推出了一张全部改编自泛古典的流行歌曲专辑《my Classics!》之后,又在2010年和2011年相继量产出了《my Classic2》和《my Classic3》。

      图片       

与其他一些强行加入古典元素的歌曲不同,平原绫香的这三张专辑可谓每一首歌都进行了精心改编,融合得恰到好处,不管从音乐情绪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尽可能贴合了对应古典作品本身的内在思想。

在平原绫香这么多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要数改编自《野蜂飞舞》的《くまんばちの飛行(熊蜂的飞行)》了。《野蜂飞舞》是俄罗斯作曲家科萨耶夫的作品,是为当时一部歌剧《撒旦王的故事》所作的配乐。

くまんばちの飛行

现在的电影和动画都会有配乐,配乐对于帮助其他艺术形态的表达来说尤为重要。在古典时期没有电影动画,但是已经有了歌剧,许多后来成名的古典曲子,在当时都是为了给歌剧配乐而产生的。

这首《野蜂飞舞》由于其旋律极快、难度贼高,后人常用来展示自己的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今还一度成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标的。感受一下这个单身两百年的手速:
 

与那些“靠手速单身”的大佬不太一样,平原绫香这首《熊蜂的飞行》中用于描述蜜蜂快速挥动翅膀的旋律,居然是用嘴唱出来的。有一说一,这用嘴唱出来的这音色,还真的是更有野蜂飞舞的感觉,逼真形象,戴上耳机,竟让人忍不住想挥手把耳边的嗡嗡叫的大黄蜂给赶走。
 
跟平原绫香连出三张专辑比,还有一个更“狂热”的德国组合叫Sweetbox。Sweetbox从1998年至今的几乎每张专辑中,都有由古典音乐旋律改编的现代作品,从贝多芬到莫扎特、从巴赫到德彪西、从柴可夫斯基到维瓦尔第,从舒曼到施特劳斯,都被Sweetbox一一翻了个遍。
 
Don't Push Me
图片  能听出前奏是引用自哪首名曲吗?


Sweetbox这个“不可描述”的组合,是由男制作人+女主唱组成的。成立以来,音乐取材于古典的方向没有变,但女主唱却前后换了6任,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也不好说,咱也不好问。

后来其中一名女主唱Jade又和制作人Geo又组成了另外一个组合“Eternity ∞”,出品音乐更是100%取材自泛古典音乐作品,光是“卡农”的改编就在同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辑中出现了三次。
       图片
图片 图为制作人Geo与现任成员福原美穂



图片
绕不开的周董

无独有偶,天王周杰伦也是一位忠实于古典改编的音乐人。在2005年发布了他的第六章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专辑主打歌《夜曲》在专辑正式发行之前,就已于肖邦的逝世纪念日10月17日在电台进行了直播。有人问,这个充满西方古典标题味的“夜曲”,到底指的是肖邦的哪一首曲子?
      图片
图片 《十一月的肖邦》专辑封面

其实,“夜曲(nocturne)”并不是特定的某一首曲子,而是一种钢琴曲体裁,以这种体裁创作的曲子,都可称之为夜曲,其中又以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作品最为出名。而周杰伦的《夜曲》除了在词义上(由方文山作词)充分表达了对肖邦夜曲的致敬以外,曲式和旋律都没有直接引用古典音乐中的夜曲。
 
       图片      
 
倒是周杰伦的《琴伤》,一次性就引用了两首不同的古典音乐。在《琴伤》中的编曲旋律,来自于一首叫《船歌》的曲子。
      图片
图片 知乎@雪岭洞箫声的扒谱比较


1875年冬,俄罗斯当地文艺月刊选出了12首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诗歌,并希望各自有一首与之配套的钢琴曲,于是向柴可夫斯基约稿。

        图片       
图片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伟大的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

而其中对应六月份的,正是这首《船歌》。与《琴伤》曲中的的情绪不同,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是一首明朗乐观的曲子,描绘了在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六月气候怡人、野花芬芳,人们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悠闲荡漾。
 
六月 船歌(柴可夫斯基 四季)

《琴伤》中引用的另外一首古典音乐,是在间奏中出现的动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无独有偶,周杰伦的另一首《土耳其冰淇淋》,编曲也同样借用了这首《土耳其进行曲》。
 
Marcha Turca KV. 331 (土耳其进行曲 作品331)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当时年仅22岁的莫扎特在写下这段乐章时标注了“土耳其风”,“土耳其进行曲”便由此得名,不过由于当时创作的局限,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首曲子听起来并没有太多的土耳其风味,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行曲。
 
就像周杰伦钟爱《土耳其进行曲》,五月天似乎也对《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情有独钟。贝多芬《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不仅在五月天《纯真》的间奏中出现,更直接用作了《快乐很伟大》的歌曲主旋律。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 IVb. Allegro molto assai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贝多芬是一名德国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尽管他于26岁时不幸完全丧失听力,这也未能阻止贝多芬一生所作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以至于今天一谈到古典音乐,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名字就是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五月天这两首歌引用的都是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个乐章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举世闻名的众人皆知的名字,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欢乐颂》。

 


图片
为何致敬经典
会成为音乐界的常态?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作者死亡后50年后(适用于中国地区)版权进入公共版权领域的缘故。当音乐人灵感枯竭、素材殆尽的时候,从已经“公共化”的古典音乐中找找段子就成为了另辟蹊径的好方法。
 
而其中被“致敬”得最多的,就要当属“卡农”了。“卡农”事实上在今天有着多层含义。

西方古典音乐意义上,“卡农”是复调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形式和谱曲技法;现代流行音乐意义上,“卡农“常指代15634145或与其近似的和弦级数连接方式;同时,当人们提到“卡农”的具体原曲或旋律时,一般优先指向由德国音乐家帕赫贝尔所作的《D大调卡农》。

图片
图片 约翰帕赫贝尔(1653~1706),管风琴家、作曲家


至今,光是直接引用了《D大调卡农》旋律的曲子,就已多达至少数十首,比如在谭维维《如果有来生》当中就有一段优美的间奏引用了《D大调卡农》。除此之外,借鉴“卡农”曲式或和声结构的现代流行歌曲,更是数不胜数、上千上万、难以统计。
 
卡农 (Canon in D major)

“卡农”大概由于被后人使用得过于泛滥,以至于我们有时候听着听着便会忽略了它来自古典音乐。但也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一听就知道是取材了古典作品,比如陈奕迅在歌曲《给爱丽丝》中进行了前奏引用的,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钢琴曲必弹”之《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

这首回旋式钢琴小品,当时确实是作者贝多芬献给“爱丽丝”女士的纪念品,只不过据说那位女士的真名其实叫“特蕾莎”,“爱丽丝”是出版商在出版曲子乐谱时犯的笔误,结果后人也就将错就错地流传了下来,管它到底献给谁,曲子好听就行。
 
       图片      
图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作曲家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属于乍一听似乎不曾相识,但是调调蛮独特,能让人记忆深刻。直到我们不经意听到它们所对应的古典音乐原曲,便会恍然大悟,大呼原来如此,都是同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S.H.E就是其中的先进示范单位之一,我们先听S.H.E的《不想长大》,再听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先听S.H.E的《波斯猫》,再听科特比的《波斯市场》;先听S.H.E的《Remember》,再听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先听S.H.E的《宇宙小姐》,再听格里格的《在山魔王的宫殿里》,无不具有“二鸣惊人”的洗脑效果。
 
不想长大
Mozart: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 Molto Allegro

总的来说,作为现代流行音乐的“老祖宗”,西方古典音乐作为当时供奉给“上流社会”的高级玩物,通常更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和完备严谨的结构体系,这也间接形成了古典音乐在演奏技巧上常有更丰富的玩法、更极致的追求。
 
当然,这也并不是踩一捧一。流行音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百年时间,发展出了难以想象的庞大音乐帝国。但也因为发展过于迅速,开始出现粗制滥造、创作枯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曾说过:“简单的东西容易腻,复杂的东西受众小。”实,不少“乐于致敬”的现代音乐人,正是通过借鉴古典音乐这一行为,在完善丰富现代音乐内容的同时,通过这一种特别的方式,将日渐式微的古典音乐继续发扬光大。
      图片       
当我们看到李泉在钢琴上潇洒帅气地弹奏《我要我们在一起》时,听到的却是格里格的《阿尼特拉之舞》中绚丽多彩而不失爽朗清新的优美舞曲。
 
当我们看到钢琴家郎朗在为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和林俊杰的《灵魂的共鸣》做炸翻全场的神助攻时,听到的却是李斯特的《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的第三首和第六首中,追求音乐技巧极致与超越的狂人之音;
 

当我们听到的陈奕迅《2001太空漫游》开头强烈科幻既视感的管弦乐交响,听到的确是施特劳斯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那哲意悠远、而神秘曼妙的庞大交响诗。
 
或许等我们听完这些经过改编的流行歌曲,再去欣赏对应取材的古典原曲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乐章,而是一个更有层次起伏,主题表达更加细腻讲究的奇妙音乐世界。
 
最后,附上一份笔者整理的「现代流行歌曲引用古典音乐旋律」曲目表(共246首歌)。笔者能力有限,难免存在错漏,也欢迎大家留下评论帮忙继续补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