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是如何传遍中国的?

 若悟369 2022-07-29 发布于安徽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大约16世纪中期, 玉米传入中国。玉米与中国传统旱地作物粟、黍、小麦等相比,不仅产量高,而且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一经传入即被百姓接受,迅速在全国扩展,改变了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

文章图片1

福建是玉米最初的传入地之一,玉米在福建本土没有成为优势作物,却凭借福建移民在湘赣、川陕等地山区获得了绝对优势,并通过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将玉米传入湖广、贵州等地。

“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是从明初开始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迁移浪潮,湖南、湖北乃至四川等地山区得到广泛开发,玉米等农作物也在这次人口迁移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种植空间。伴随湖广移民大量迁入陕南,玉米主要分布区从湖北伸向巴山,又从巴山伸向秦岭。入清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一部分移民向北进入关中、陕北垦荒,对推动玉米种植范围扩大起了很大作用。

文章图片2

自清乾隆年间开始,伴随人口大幅度增加,玉米在黄河下游地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成为继续北向传播的起点。河南、山东两地经由运河以及其它陆路交通,是这里获得玉米信息的主要途径。玉米进入河北的传播途径,河南、山东都可以提供传播机会。山西种植玉米受河南、陕西的影响较大。

玉米在中国国内传播中的主要历程,事实上受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影响。从明代中后期至清末,通过各路传播,玉米基本形成以明长城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为界的主要分布区;民国初年至20世纪40年代后期,玉米种植空间突破原来的北界,不断向长城以北以及黑龙江北部扩展,玉米种植比例大的地区逐渐向华北、东北移动,在空间上形成连接东北、河北、山西东南部、川陕鄂三省交界、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呈东北—西南向弧形玉米集中分布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