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致敬到争议,为何“二舅”也逃不开公众凝视?

 jiyun1972 2022-07-29 发布于吉林

从致敬到争议,为何“二舅”也逃不开公众凝视?

从治愈“精神内耗”,到引起各种争端,“二舅”刷屏带来了哪些思考?

文|晴栀

最近这几天,如果有人跟你讨论“二舅”,那大概率不是说远亲近邻的家长里短,而是围绕一支从B站发酵传播的爆款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时长十几分钟,却一直在传递“人生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的价值观,给人猛灌了一大碗鸡汤。

视频的作者用文学性的语言和纪录片式的镜头,讲述了二舅平凡又不凡的一生。二舅的故事吸引了许多人围观,视频上传的三天时间内,B站上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三千万,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也形成了广泛的传播,俨然有了“刷屏”之态。

但随着热度的发酵,我们也能看到公众讨论从最开始精神力量的传递到越来越多各种角度的解读与争议的转向。当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成为公众凝视的对象,这其中的流量、热度以及视频内容背后传达出的价值态度,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平凡人的鸡汤

来得平静却浓烈

故事的内核其实很普通,就是二舅小时候因为一场医疗事故落下了终身残疾,但却活出了平凡却充满干劲的一生。普通到可能每个人身边,都或多或少能数出这么一个人来。正如作者所说,普通人的生活,“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

但二舅身上表现出来的品质,却具有十足的代表性。天才少年却横遭不幸,多灾多难却自强不息,说不上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匆匆看完他的一生,多少会生发出难以平静的情绪来。

他的认知是局限的,不懂经济、政治、历史,但他似乎又是一个什么都会的人,自学了木匠的手艺,当了一辈子木匠,但他会修插电板、燃气灶、洗衣机,会针灸、雕花、做乐器,二舅说自己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但其实他做的事情,帮助着一整个村子里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看着满屏的弹幕写的都是“致敬”二字,我们能看到视频内容对观众的触动,无论是感动还是治愈,二舅一生展现出的庄敬自强在UP主的娓娓道来中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二舅的故事是悲剧吗?或许也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是充满遗憾与感慨的。视频作者也在结尾处谈到了“如果”,如果没有医疗事故,二舅凭借自己的勤学好学,大概会顺利地考上大学,成为工程师,如今领着退休金退休颐养天年。

但二舅的人生道路,我们只是旁观者,通过短短的十几分钟速览了他的一生,但他却是实实在在地一瘸一拐走过,个中遗憾和不甘只有他自己最有发言权。当这些苦难真实地发生在二舅身上的时候,他却没有让这份遗憾毁掉自己的一生,反倒活成了村子里人人尊敬的“歪子”。

解构化的视频表达

与当代人的精神共鸣

类似的故事,我们或许总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但作者给出了一个身边存在的鲜活例子,用小说般的文案加上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细节饱满而真实,给观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视频的作者@衣戈猜想是一个历史老师,讲课的风格就很擅长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文字表达上,衣戈受到汪曾祺、王小波、王朔等文学名家的影响颇多,金句频出,就连配乐的选择上,也加入了许多解构的成分。世事兴衰,变化无常,但UP主不断用幽默的梗融入解说,“不想到最后让大家哭唧唧”是创作的整体基调。

画面的拍摄也随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操刀,但无论是二舅到各家修东西的背影,还是泛着岁月颜色的记账本,细节的呈现和有些抖动且不专业的镜头,平铺直叙的镜头语言却传递出一股真实的力量,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作者对此的解释是,“我可能一不小心,拿着一把榔头,掘到了一个矿,而这个矿是时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家心里一直有但没有被宣泄的东西。”抛开视频的真实性和艺术加工等可能性,内容是能够与当下时代的某种精神特征产生共鸣的。

其一是根植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乡土情结。进入城市发展的人远离故土,在地理上远远地区隔开,但始终有割不断的千丝万缕联系。他们在不断地变化中胶着前行,猛然间回头看,发现留在乡土的人反而实现了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喟然长叹沧海桑田、磐石无移,于是蜂拥围观,希望能通过这样来找到一丝喘息。

其二是潜藏在如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焦虑。“精神内耗”并不是一个飘忽的东西,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我们遗憾逝去的机会,犹豫不同的选择,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对自己的挑剔苛刻,或许都是作者所说的“精神内耗”。而从那些经历了一生苦难最终在生命中实现了自我和解的人身上,我们能获得一些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的勇气。

无论是二舅的故事,还是UP主的表达,都带着“有点酷”的意味,围观在屏幕前的我们各有各的感受和解读,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这些情绪上的感染就是视频内容出圈的底层逻辑。

从二舅的视频中,我们也能看到观众究竟会关注怎样的内容,与怎样的内容共情。某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舅的刷屏为记录社会变迁的影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条视频的走红对当下时代的内容创作方向,带来了新的参考。

一夜爆火之后

公众的凝视走向何方?

视频火了之后,有网友提议可以让二舅开直播,衣戈对此做出回应说,不会考虑这条路的,二舅硬了一辈子,不希望在如今已经黄土埋脖的时候软下来。他希望没人能够找到二舅,从而保护住他生活的平静,从目前已知的消息中,大众得知二舅和姥姥已经被接离了村子,暂避风头了。

制作视频内容对于UP主难免有些功利的成分,创作者理应考虑怎样的选题角度能带来更大的流量。但制作并发布有关二舅的这个视频时,他说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甚至还做好了掉粉的准备,如今的火爆是他始料未及的。

但被放大在媒体面前的人,总是逃不过大众的审视,二舅火了之后,争议也就随之而来了。仅仅是将二舅本人封锁在大众视线之外这一点,也引来了诸多讨论,有的说是明智之举,急流勇退,避免流量的反噬,也有的说是底气不足,因为经不住推敲而主动逃离舆论焦点。

更大的争议在于对视频传递的价值讨论上。有人说,这不过是在歌颂苦难、美化苦难罢了,而我们不需要这样的歌颂,即使如今二舅的生活如何自洽,也难以掩盖本身悲剧的属性,更何况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对带着悲苦底色的正能量宣传,已经不买账了。

但苦难不会因为我们避而不谈就消失,生活中总有处在苦难中的人,他们陷在泥里,需要自我和解从而内生出更加坚强的力量。二舅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对苦难的升华,不是对吃苦的倡导,而是无论处在什么境地、遇到怎样的苦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并不断前进下去,是“总有办法”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是乐观,也可能是无奈,但最终的落点在于要好好生活。

就像评论里有网友说的那样“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我们要对那些顺水行舟中用力划桨到达远方的人抱有钦羡,也要对那些被关在井底、抬头只能看见一角天空,却在这方深井中活出自我的人致以敬意。

从苦难和平凡中挖掘高贵的灵魂并加以提炼和传达,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在话语表达和价值传递上,却需要注意受众的“逆反心理”。可以发现,最初视频广泛传播时,正面的评价相对较多,而当各方媒体以及各大平台都抓住这个热点进行宣传时,舆论的风向就开始有了大的转向。

于是可以看到,大众舆论开始关注二舅是否存在,他的故事是否真实,是否应该让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对二舅的悲剧负责,以及作者是否是是在博眼球等。也有人从平台营销、软传播的角度来推测视频火爆背后的推手,有人从作者台词中抓出细枝末节来强化历史矛盾,有人关注姥姥其他子女的赡养责任。这些确实有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但从一段视频关照当下,重要的是观众能否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力量。

看过视频之后,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和坎坷,感叹一句现实多舛之后偃旗息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能指望着一个视频解决什么实际的困难,或是改变当代人的精神状态,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鸡汤无用”,然后持续在低情绪价值的态度中,抱怨世事艰难、时代不公。

自洽,才是消除精神内耗的最终方案。外在的力量总是要内化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判断,才会对实实在在的行为产生影响。希望围绕“二舅”的讨论,最终不要发酵成一场新的“精神内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