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 · 我们的新时代】爷爷的香椿酱

 九州好人 2022-07-29 发布于辽宁
文章图片1
【夜读 · 我们的新时代】爷爷的香椿酱.mp37:54
来自东风快递

自古以来,香椿都是时令名品。明代文人李濂云:“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到了清代,康有为写了一首《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可见,香椿集合了春的气息,凝练出春的味道,让人唇齿留香。

我于春的记忆,香椿的味道与众不同。

在老家河南,当地老百姓为了留住春的味道,便想出做香椿酱的法子。所谓“酱”,并非发酵腌制,而是将新鲜香椿捣碎,辅之以蒜末、小米辣、盐和醋,如此制作的香椿酱不仅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且醇香辛辣,是一道深受欢迎的下饭菜。

文章图片2

我爱食香椿酱,尤其是入军营后,每次休假归队,必定带上一大罐,还一定是爷爷的“手笔”,爷爷亲自制作。他吃了几十年,也做了几十年。在春的味道中,珍藏着他当兵时的青葱岁月。

爷爷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16岁入伍,成了驻东北部队红卫三连的一名通信员。一年春旱,新疆阿勒泰边境地区发生大面积森林山火。火势凶猛,林区广大,火灾一时难以扑灭,而当地救援力量有限,爷爷所在部队受命奔赴西北支援。机动路上,同乡班长刘旺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香椿酱,与战友们分享。当时物资短缺,能有香椿酱吃殊为不易。大家虽馋其味道,但也舍不得多吃。每次吃酱,只从瓶子里拨出一点,各自拿筷子蘸一蘸,就着干粮吃。

文章图片3

任务中,为控制山火蔓延,班长刘旺一马当先冲入火海开辟断火带,在即将完成任务回到安全地带时,一股山风突然呼啸而下,火势不受控制地迎面扑来,刘旺瞬间被山火吞噬,再没能走出来……当时边境形势紧张,救援任务秘密开展,战友们无法通知刘旺家属,只能忍痛将他葬在阿勒泰地区的山脚下。那半罐香椿酱也埋在坟冢旁,永远陪他守护着那片土地。

回撤的列车上,战友们深情述说与班长刘旺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依稀浮现眼前,大家都说,一定要继承班长的遗志,干好革命工作,随时准备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

文章图片4

回到东北后,爷爷所在部队调往松花江附近驻扎。每天清晨,爷爷和战友们会沿着江岸巡线,确保航线通畅,维护船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年初春,爷爷晚间巡线时,发现上游漂流下来一个“庞然大物”——原来是一段二十多米长、直径近一米的木料。如果任其漂流,对江上往来的船只造成威胁。爷爷一边让战友赶紧找人支援,一边自己跳入冰冷江水,奋力向木料游去。游到木料旁,爷爷一手用枪背带固定好较粗的一端,一手借助水流牵引,一步步将木料推到岸边滩涂地。后来才知道,这根油松木有一吨多重,是上游伐木场装载疏忽,导致其顺江漂了下来。

因泡在冰冷的江水中时间过长,爷爷高烧不退,扁桃体发炎溃烂。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村医误将扁桃体切除,又引发他喉部严重感染,瘫痪在床近两年。休养期间,奶奶获准来部队照顾。听人说食香椿能消炎止痛、健脾开胃,她特意从家里带来香椿酱。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爷爷的身体逐渐康复……

文章图片5

那年初春二月,我带着爷爷的期盼,跟随部队来到西北。驻地到处是戈壁荒漠,只能见到零星分布的梭梭草;风沙很大,训练时迷彩服被汗水打湿,又沾上沙土,晒干后硬邦邦的,几乎能站立;我们常躲在装备车下与沙尘暴周旋,吃“沙拌饭”是常事……尽管条件恶劣,但想到爷爷那一辈当兵的经历,眼前的苦便也不觉得难以承受。

爷爷是在春意盎然的三月离开的,老家香椿树的嫩芽正由红转绿,可今年爷爷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制作香椿酱,我再也不能吃到只有记忆中的香椿酱了。我回到家送别爷爷,望着枝繁叶茂的香椿树,眼泪簌簌而下,心中念念不忘的,除了香椿酱的味道,还有那些年关于春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