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四)

 云水曜 2022-07-29 发布于河南

    肾功能检查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尿液、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水分(水分和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维持机体内环境(血压、内分泌)的平衡。

一、血清尿素氮

(一)简述

血清尿素氮(BUN)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

体内尿素氮90%以上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二)、临床意义

1、血清尿素氮增高

(1)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

(2)泌尿系统疾病

(3)其他

2、血清尿素氮降低

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二、血肌酐

(一)简述

血肌酐(Cr)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二)临床意义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

(2)其他,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

一、淀粉酶

淀粉酶(AMY)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麦芽糖、寡糖和糊精。

(二)临床意义

1、淀粉酶增高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2、淀粉酶降低

可见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

二、肌酸激酶

(一)简述

肌酸激酶(CK)是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类,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为诊断骨骼肌和心肌疾病的敏感指标。

(二)临床意义

1、肌酸激酶增高

(1)心肌梗死

(2)各种肌肉疾病

(3)脑血管疾病

(4)服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或与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K升高。

(5)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2、肌酸激酶降低

见于肝硬化等。

三、血尿酸

临床意义:

1、血尿酸增高

(1)疾病

(2)核蛋白代谢增强

(3)生理性

(4)药源性

2、血尿酸减少

(1)疾病

(2)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

四、血糖

(一)血糖也称随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肌内肌糖原、牛奶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等,经消化吸收而生产葡萄糖。

大部分储存于肝脏和肌肉内,供应生命活动的能量。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

(1)胰岛素功能低下

(2)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过多

(3)其他疾病

(4)药物

2、血糖降低

(1)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减退

(3)其他病症

(4)药物

五、糖化血红蛋白

(一)糖化血红蛋白为葡萄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结合物。

(二)临床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增高

见于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等。

六、总胆固醇

临床意义:

1、胆固醇升高

(1)心血管系统疾病

(2)其他疾病

肾病综合征等。

(3)药物

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可影响胆固醇水平。

2、胆固醇降低

(1)贫血

(2)其他疾病

七、三酰甘油

(一)三酰甘油(TG)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来源于食物。

(二)临床意义

1、血清三酰甘油增高

(1)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2)其他疾病

(3)生理性

(4)药物

2、血清三酰甘油降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肝功能严重障碍等。

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九、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意义:

(1)生理性

(2)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3)其他疾病

十、凝血酶原时间

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3)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

十一、国际标准化比值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

(1)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