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刘尚┃“保姆 朋友 老师”(随感)

 家乡文汇 2022-07-29 发布于黑龙江

        “保姆 朋友 老师

——读《做最好的家长》所想到的

          【河南·新乡】刘尚



       做一个好家长,是一门学问,孩子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按我国国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担当着抚养下一代的任务,虽不是家长,可担负着家长的责任,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与时俱进,尤显必要。

        不少年轻人不愿把孩子交老人带,主要是担心老人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近读《做最好的家长》一书,对此类问题有新的认识。老人只要领悟溺爱之危害,对孙子辈的培养做到保姆、朋友、老师,三种角色相互补充、统筹兼顾,同样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益事,也是老人生活的乐趣。

       “保姆,管孩子吃饱、穿暖,别磕着、踫着,健健康康不生病,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活也累人。培养有序的生活习惯。笔者亲见的事:孙子吵吵着要吃水饺,爷爷奶奶赶紧行动,包了一顿瘦肉韭菜水饺,饺子煮熟了,孙子是只吃馅不吃皮,爷爷是投其所好,索性把馅掏出来让孙子独自享用,自己把饺子皮消灭掉。按说,这位爷爷确实是够亲孙子的了,但这样做对孩子确实是不好的:吃饺子不吃皮,营养不够全面,一旦形成习惯,不利于孩子成长;再说这种吃法、这种场景,也不雅观,吃饭哪有这样挑肥拣瘦的?还有一些孩子,正常吃饭时间他不吃饭,与家里人吃饭不同步,中间时间他喊饿,奶奶亲孙子啊,听说饿了,赶快做点孩子爱吃的饭,结果等到吃下顿饭时,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又不饿了,小孩总是与家里人错时吃饭。有的孩子,吃饭时不坐桌边大大方方吃饭,爱端着饭碗跑到卧室里吃饭,一边吃饭一边急着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说句实在话,当爷爷奶奶的帮助儿子儿媳看管孙子是咱们国家的老习惯,也确实很辛苦、很操心、很担责任。一个关键问题是:唯有处理好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关系,老人付出的心血才能有可喜的回报,也是对孩子长远发展负责。溺爱孩子是一种无原则的偏袒,溺爱实际是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对孩子的一生都无益处。习惯表现于生活细节,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溺爱孩子的另一表现,是对孩子要求标准不一致。儿子、儿媳对孩子要求标准高,爷爷奶奶的要求多数是标准低,这样容易造成孩子总把爷爷奶奶家当成避风港,不合理要求敢于跟爷爷奶奶提。处理这样的问题,一个基本点就是爷爷奶奶不能跟儿子、儿媳唱反调,不争谁说了算,只求谁说的对,谁说的意见对,谁的要求更趋合理,就按谁说的意见办,家庭统一步调。

         “朋友,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玩在一起、运动在一起,既给孩子自由空间,又有分寸要求,宽严相济,老人与孩子在一起,愉快交流,沟通无限。唯有知心朋友才能互动,交流更有效果。老师,既是生活习惯的领路人,也是教方法、教知识的引领者,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的知识技能。让孩子有尝试错误的机会,在小错误中磨练,在小失败中成长。别说孩子,就算是大人有谁是事事正确、一帆风顺呢?循循善诱的开导,实事求是地给孩子热情鼓励,孩子的是非观、自信心会大增。孩子拥有自信和良好习惯,是一生的本钱嘛。

      书中的一些观点,值得借鉴。如让孩子勤劳而不娇惯在娱乐中激活孩子想象力珍藏趣事稚语中的童心把规则变成习惯和性格别太心疼孩子等。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关键在的把握。 

(在线编辑  文童)

作家简介

刘尚,河南新乡,作品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人才》等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