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求者”方之

 老鄧子 2022-07-30 发布于海南

图片

戴草帽者为方之

图片

“探求者”方之

作家方之,生于1930年。祖籍湖南湘潭,生长在南京。原名韩建国,有儿名韩东。1949年,在南京读中学时投身学生运动并入党。1957年,方之与高晓声、陆文夫、叶至诚等,准备组织“探求者”文学社,提出“干预生活”的主张。立遭批判,《新华日报》严厉责问《探求者到底要探求什么》。那时,方之坦然地,把“探求者”种种罪责揽在自己身上。

从此,方之,这个才华横溢、勇于探求的作家,一直走着坎坷不平的道路。先在八卦洲,种地三年,住在农民家里。文革中被抄家,大麻袋,看到有字的就装,最后家中一片空白,当时,方之说:“还说我们是知识分子,可我们家连个字儿都没有了。”不久,方之下放苏北洪泽县,包括8岁的儿子韩东。文革后,方之回到南京,身体已经被折磨得很坏了,他订了个五年的计划,他说:“我准备再做五年苦工。”他构思了十多篇作品,准备一一写出。后来他病情严重,住进了医院,他向妻子央求:“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能活三年,我就做三年的打算;倘使只能活一个月,我就马上出院,把最要紧的事情做完……”

21年的贬谪,并没有扑灭他的心灵之火,他始终不曾忘记作为作家的责任。这是楚人习性,方之也热衷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方之把他最后的精力花在《青春》杂志的创刊上。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力快要消耗尽了,他要把手里的火炬交给后面的年轻人,他要创办一个发表青年作者作品的刊物。他打电报请巴金为《青春》创刊号写稿。

1979年,方之发表《内奸》(《北京文学》1979年第3期),“探索者”在南京宣布平反,可谓双喜临门。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农村,时间则从40年代初的抗战时期一直到70年代末,体现作者对40年中国历史的深刻而又别具特色的思考。19791022日,他因患肝癌不幸辞世,仅49岁。《内奸》也成为他的绝笔。1980年,《内奸》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他的夫人替他领奖。

1980年,儿子韩东,还在山东大学念着哲学,写下一首诗献给父亲,献给苏北,献给乡村。那诗是《温柔的部分》: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

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

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

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

至少我不那么无知

我知道粮食的由来

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

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而早出晚归的习惯

捡起来还会像锄头那样顺手

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什么

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这里永远怀有某种真实的悲哀

就像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

你喜欢韩东这首诗吗?我反正很喜欢,我在初做教师时就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和学生们一起欣赏,以后,一届一届学生也都有机会拥有《温柔的部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算是真正读懂。温柔是寂寞、清贫、悲哀,是五类分子所受的苦难,是“探求者”的坚韧不拔。

多年后,韩东说:“'爸爸在天上看我’,我是这么觉得的。一束目光而已。他看你,而你看不见他,但你能感觉到他在看你。不是监视,而是关注或关心。”

2018-1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