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 武器装备篇(四) 攻城重炮

 阿里巴巴yht 2022-07-30 发布于河南

攻城重炮

在1914年,重型火炮对于作战双方都是稀缺物资。但是随着堑壕战的逐渐展开,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重型火炮,

战争之前

在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型火炮时,就不得不回到1904-1905年去看沙皇俄国与日本之间发生的那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重中之重就是争夺旅顺港口,但是沙俄军队到了1914年7月在本地区兵力有4万人,炮646门,机枪62挺,以及许多半永久性的要塞防御工事。工事防御能力较强,像日本靠着精神力量成群结队地对要塞冲锋实在是送死(就像在红色警戒3里拿150块钱的武士单位强制进攻10多个哨戒机枪)。在1914年8月19日,日军向要塞发起强攻,昼夜攻击,日方攻下了前沿的一些工事,但是损失惨重,大约伤亡2万人,士气低落,自残自伤着大有人在,但是仅仅造成俄军的3500余人伤亡。日军的火炮口径过小,对俄国的工事如同刮痧,无法压制要塞中的俄军,导致大多数日军都在冲锋时被重机枪这一战场死神给收割掉了。至此,日军放弃强攻,改为围困。而修筑在列日的比利时要塞无疑比俄国的半永久要塞坚固数倍,如日本的强攻之法肯定作用不大,还有如奥托·冯·伊曼里奇将军指挥的特殊攻击步兵对要塞的渗透攻击也因为技术不成熟在那段时间里没能够取得良好战果。还有什么对付坚固的要塞办法呢?

答案是——重炮

在1904年8月战斗受挫之后,日方第三军指挥官乃木希典调来了本来在日本本土当岸防炮的280mm口径炮(陆军马鹿向海军马鹿借的,对他们来说比较屈辱),炮弹重达249.5Kg,就是通过这个来轰击要塞,成功进行了火力压制,使得日军进攻部队成功登上了高地,重炮能够覆盖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及要塞的各个部分,从而锁定了战局。

双方态度

1914年,法国人仍然热衷于19世纪初拿破仑式的快速机动战术;英国人在那段时间里由于1899-1902年英布战争的胜利,常采用隐蔽的骑兵突击战术。他们都认为自己不需要火力强大但是需要火车或者多匹马才能够拉动的重炮,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个,他们的小口径野战炮发展得十分好。(七步二炮就用这些玩意儿)

由于要攻破要塞才能继续施里芬计划,德国迫切需要一种大口径的攻城榴弹炮;而奥匈帝国则要面对两个“大敌”——意大利与沙皇俄国,不管与谁开战,战争主要要烧到喀尔巴阡山脉与阿尔卑斯山等地。而要在山地开战,就要有高射程的炮。所以这两个国家率先使用了大口径火炮。

装备概述

斯柯达305mmM.11型

侵权必删

一战奥匈帝国的斯柯达305毫米M.11型超级重炮一战奥匈帝国和斯柯达工厂和签定合同研制重型榴弹炮。该炮的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1909年时,第一款原型已经完成,并于1910年在匈牙利秘密发射。

斯柯达305毫米超级重炮武能够穿透2米的钢筋混凝土的特殊装甲

炮弹

二八七公斤(630磅)(轻壳)

三百八十四公斤(850磅)(重型)

口径305毫米(12)

仰角40 °至70 °  

导线120 °

射速10发/小时

初速340米的/秒

有效射程9,600米

最大射程11300米

克虏伯420mm重炮——大贝尔塔炮

侵权必删

大贝尔塔炮是德国当时能在陆上运输的最重型大炮。“大贝尔塔”是以古斯塔夫·克虏伯的妻子贝尔塔命名的。口径为420mm,炮管长度为7m。

德语发音尔塔”,英文发音“贝(尔)莎”,应该以德文发音为准,但因为资料不同所以本文可能会交替使用这两个名称。

口径420mm(16.5英寸),射程12.5km(7.7英里),初速400米/秒,长6.72米,人员编制达到285人,射速8发/每小时,最大射击仰角65度。“大贝尔塔”是克虏伯公司于1914年研制的420毫米榴弹炮,一共制作了4门。

这种,炮身连同炮车重达120吨,能将近1吨重的炮弹发射至14.5千米之外的目标。每发炮弹用掉的发射药近200千克重,需要200多名炮手。它还能发射装有延发引信的破甲炮弹,让炮弹穿入目标内部后爆炸。然而,它太笨重了,搬运时必须将其分解开,各由一辆火车头拖运。还必须铺设专轨,才能把它运到炮座上。同时,由于它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因而必须浇筑几米深的混凝土底座,移动时再把它炸掉。仅安置炮位就需要6个小时。在此之前,已知的各种大炮中以英国343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和海岸炮兵的279毫米固定榴弹炮最大。但它们却都不能和大贝尔塔炮相提并论。后来,克虏伯公司继续研制一种可以分成几部分、适宜公路运输的大炮。

就是12台斯柯达305mm与大贝尔塔短短四天就把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列日钢筋混凝土防线撕成了碎片。

除了这种口径巨大的重炮之外,还有如法国220mm口径施耐特型榴弹炮以及德国210mm战壕臼炮。它们的装备就较为普遍,各场堑壕战斗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这种火炮就留到后面再说了……

发展 

比如,1914年,法国只有百分之八的火炮属于重炮,而到了1918年时,这一比例以达到了百分之五十。

随着18世纪“蒸汽时代”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火炮也开始了新革命,19世纪欧洲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催生了火炮的进化,无论是前膛变后膛,还是火炮吸能装置的应用,都对火炮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也让大口径重炮进入更激烈的战场提供了条件。

而在1914年-1918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口径火炮在陆地上的最高潮,在进入堑壕战后,双方为了攻破对方的堑壕,在炮击时都动用了大口径的火炮来轰击,德军这边是420mm口径的重型臼炮,而法军则是500mm的列车炮,英军虽然不及,但是380mm的火炮也算是强中之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