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三国(五)

 三只荆棘鸟 2022-07-30 发布于山东




家庭三国(五)

文/肖桂荣

      两个超大号的行李箱,一个仰躺在卧室里,一个傻愣愣杵在客厅里。我再次强压下心头的烦乱,深呼吸,再一次深呼吸。这熊孩子!怎么还没有把自己的事情收拾利索,麻溜地滚蛋。

儿子明天就要去上海,然后远赴德国,在离家前的最后一晚,我要忍耐。老公还在帮儿子整理,我一边看,一边啧啧有声,“知道的是去德国,不知道还以为去阿富汗!”

老公狠狠地瞪我两眼,我乖觉地闭嘴。

自来“慈母多败儿”,我家却是老公扮演二十四孝慈父,如果没有疫情,国家允许人员自由流动,他恨不得跟着儿子飞去德国。我一直跟慈不沾边,还跟它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母亲一向以慈母自居,她活着的时候,特别喜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家史,然后死都不放心她的俩儿子。再曲折婉转的苦情戏念多了,也终将沦为祥林嫂的阿毛故事。我开始还有心情跟母亲分析,“您老的儿子早都成家立业,各家过好各家是根本,您老黄土埋半截的人,还操心那么多干什么?”后来索性直接怼,“您老这把年岁,还一身病,不想想自个儿,还想什么儿子?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都自求多福吧!

母亲被怼得哑口无言。她见过我对儿子的教育,再不敢提把她的俩儿子托付给我的话。每次从母亲家出来,我都有点脸色不善。儿子察言观色地问我为什么?我认真地跟儿子解释,“你姥姥年纪大了,有些想法很偏激,且不切合实际。对的,妈妈要听,错的,就要去纠正。比如……,比如……

我从不把儿子当成是孩子,也不能让他只知道学习而两耳不闻窗外事。我是他的母亲,没有三头六臂,也很平凡,既不能给他提供超出我能力的优渥生活,也有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我没有别的优点,我唯一能够让他学习的,就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即使天天要面对一地鸡毛,我也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把鸡毛打扫干净,身心愉悦地干自己的活。

内心强悍的人无时不想着独立。独立的前提是分离,我坚决支持儿子去外地读书,并且离家越远越好,最好寒暑假也不回来。

公公婆婆一直忍着不去睡觉,两位老人家看不够地想继续跟儿子聊聊天,可是除了嘱咐儿子在国外吃好、喝好,把自己照顾好,他俩也不知道还应该再嘱咐什么。心里纵然万般不舍,不放心儿子在疫情期间,还要去到那么远的地方,他俩也没办法阻止。看着儿子兴奋地想离开家,公公婆婆只能自我宽慰,一辈子管不了两辈子人的事,小鸟大了,随他去飞吧!

我一向少有离别时的伤感。想当年我考上大学去到广州,除了寒假,暑假里都没有回过家。有在路上折腾的时间,还不如打工挣点钱,或者出去旅游,增加人文、社会阅历。有我的先例,我警告儿子没事少在我眼前晃,为娘的脾气不好,万一一语不合,娘俩吵起来,白白毁了多年的情分。

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疫情暴发,全国的大学都要求上网课,儿子被搁浅在家里。为此,我给自己做了无数次的心理建设,儿子早晚要离家出去闯世界,也许老天觉得我对儿子的关怀稍有欠缺,再次赐予母子俩朝夕相聚的美好时光。我必须收起自己的牙尖嘴利,和儿子和平共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一日三餐就让我极为挠头,我不得不重回久违的厨房,重拾生疏的厨艺,给老公和儿子露了一小手,糖醋排骨、土豆炖牛肉等又做了几回。度日如年的日子终于在我接到上班通知时,如蒙大赦,我乐陶陶地回到单位。想不到,能去上班的日子也是如此幸福。后来的时间里,我家的伙食继续以点外卖为主流。让我忧虑的是,儿子居然足不出户,坚持一两个月不下楼。幸好在我和老公的耐心即将告罄之际,他开学返校了。

从那以后,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年轻的这一代这么宅?适逢儿子出国前夜,我决定问清楚。

“别人我不知道,我的初高中阶段基本都在学习中度过,没有特别好的朋友,读大学后大家更是各奔东西。我们都不喜欢麻烦别人,大家经历不同,能聊的话题也不多。总的来说,我们生活的年代非常不好,不像你们那时候,还有那么多机会,现在,尤其是疫情后,机会更是越来越少。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等我们进入大学,进入社会,残酷的现实一下子摆到我们面前。”

“社会的现实从来如此。三十年前,妈妈毕业时就这样。那时候复课的人特别多,很多学校都专门办复课班,有的人不是复读一两年,而是两三年,甚至三四年。没办法,对于农村里的孩子来讲,考大学就是唯一的出路。即使这样考上大学,毕业后依然可能找不到工作。我当年就是其中一员,你以为我愿意蹬着三轮车去扫大街?没办法,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生存,我必须放下自己所有的自尊和面子。每个时代,个体的力量都很微弱,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唯有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把自己装进套子里,才能有自己的进步。

“我宁愿像你当年没有选择,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

我被儿子的话堵得一脑门子的火,也只能平心静气。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家族的延续不在于家谱上的名字,而是理念上的一脉相承。你爷爷当年在村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你爸爸送到城里去读书,也许这样可以认识一两个城里人。我和你爸爸的想法更进一步,不再局限在小城市里,我俩非要跑来大都市,然后让你去国外看一看,这是我从读大学时就有的想法。养儿不是为了防老,而是让他经历你没有经历过的,仅此而已。

儿子似懂非懂。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