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文骅回忆录(10)—激战长安

 兰州家长 2022-07-30 发布于甘肃

整编后,红 7 军主力开始北征。

11 月 9 日清晨,红 7 军 7000 多健儿,迎着火红的朝阳,离开河池,踏上了艰苦、悲壮的征途。我们沿着龙江南岸怀远方向前进,沿途穿行在突兀嶙峋的古峰翠岭之中。19 师在前, 20 师和军部殿后。

第二天,进入宜山县境,我军占领宜山县德胜镇后,直下该县怀远镇,该镇守敌数百人,闻风而遁,退到河对岸防守,与我军隔河对峙。我军于 11 月 11 日第二次占领怀远镇,拟挥师东进,准备在庆远附近渡过龙江河,进逼柳州。

庆远是桂西北的一个重镇,驻敌一个团,又逢龙江涨水,军部认为没有攻克的把握,即使攻下柳州,从柳州去桂林,也很难通过,于是决定放弃攻打庆远镇,以驻扎德胜镇的 20 师为前锋,以驻庆远的 19 师为后卫,绕道天河向罗城县城进逼,拟经融县攻桂林。根据军部的命令,我们 20 师从德胜出发,经盘龙、木寨、安马、龙栈、官村、外村、拉朝,向天河方向前进。先头部队走到宜山县的四劫坳时,与前来阻击的天河县民团武装发生了战斗。我军向敌人猛烈射击,并打了数发炮弹,敌人仓皇向天河逃窜。我军通过四劫坳后,经福好、康靖、华张、共乐、维新,并于 15 日下午炮击天河县城,敌人溃退,红军遂进入天河县城。这是一个荒凉的小城。

在天河县城休息 3 天,我们宣传发动群众,没收国民党反动县府的仓库、税务局和大地主的粮仓,以筹粮款。

16 日,我们从天河向罗城方向进发。途中要经过离天河三四十里的四把村,该村位于地势险要的隘口上,只有百来户人家,已被敌人逼迫逃走。村子周围石山高耸,断崖峭壁,不易攀登,中间只有一条曲折的泥石路穿过。

当天近午,我师前头部队到达四把村附近佛子坳时,突然枪声四起,发生了一场遭遇恶战。

原来,桂系军阀得悉我军占领怀远后,极为恐慌,为了阻截我军前进的道路,令覃连芳教导师和韩彩凤师进驻长安镇(今属融安县),并派出覃连芳师两个团到四把村截击我军,双方在四把佛子坳展开了激战。覃连芳亲自出马督战,分三路围击我军。

我军指战员经河池整编后,斗志旺盛,当行进在队伍前面的李谦师长发出“消灭拦路敌人”的战斗号令后,霎时,炮声如雷,枪声鼎沸,杀声四起,我军异常勇猛,先敌占领了佛子坳。后面的部队跑步赶到,投入战斗。

四把村确是天险要地,敌人凭险死守隘口,并向佛子坳高地发动多次攻击,以牵制我军,待其援兵一到,再合围我军。战斗从上午 11 时至下午 5时许,一直处于激烈状态,形成了对峙局面。

枪声紧,弹雨急。正当佛子坳争夺战激烈进行之际,桂军杨腾辉师派一个团驰援,攻击我军 19 师,我军不得不前后作战,处于被动局面。军部领导根据战局发展变化,感到地形于我军不利,决定趁敌暂停进攻之机,部队撤到天河附近的古毛一带。敌杨腾辉师紧追不放,一直追到天河附近,在河对岸布阵对峙。敌罩连芳师则另路回其老巢长安镇堵截我军。四把之战,是我军离开根据地后与敌正规军打的第一次恶仗,战士们打得英勇顽强,虽未能通过隘口,但给敌人以重创,毙伤敌五六百人。我军也伤亡二三百人。

这一仗,大家体验到离开根据地后作战的困难,不仅耳目不灵,而且筹粮筹款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由于群众条件差,伤病员又无处安置。可以说,离开革命根据地,就好象是儿子失去母亲一样。我们只好设法把伤病员全部抬走,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我师撤到天河附近的古毛一带后,经马草、长丰到锅厂,与从天河出发的 19 师会合,然后从锅厂向三防(今属融水县)方向进发。

一天,部队走进一道阴森森的狭长峡谷。峡谷里,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沿着峡谷蜿蜒而去,两岸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崎岖山路,我们必须通过这一险要山坳口。

突然,从前方传来阵阵枪声和迫击炮声。原来敌人派民团抢先控制山坳口,封锁我军前进道路。我先头部队组织几次冲锋,由于我军的迫击炮火力不强,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太猛,不但没有冲上去,反而被敌火力压在狭窄的小路两旁。我军进退两难,情况危险。

李总指挥仔细观察高地的地形后,从预备队中挑选出十几个身强力壮善于爬山的瑶族战士。组成突击小分队。

“同志们,敌人占据高地,封锁了我们的去路,你们要从山的侧面偷袭过去,拿出你们瑶族爬山的拿手本事,以最快的速度,爬上高地,为全军开辟道路”。

随着李总指挥的命令,十几名瑶族勇士,一跃而起,飞快地向山坳口侧面攀援而上。

山坳口,高四五百米,山上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盘根错节,犹如一张巨大的铁丝网,覆盖着整座大山,找不到一条能够上山的道路。突击队员们像猴子一样,手攀着树枝,脚勾着石缝,穿荆丛,攀峭壁,动作敏捷。当他们悄悄爬到山顶一看,据守在山坳口的 30 多个民团全都暴露在眼下。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红军战士会攀上绝壁,从天而降。当勇士们摸到敌人跟前时,有的还在抽大烟,有几个家伙朝山下放枪。突击队员们甩出一排手榴弹后,趁势猛扑上去,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便消灭了坳口上的守敌。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山野。我军大部队迅速通过这个山坳口,继续向北前进。

我们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经龙岸、洞马,于 11 月 25 日到达三防镇,进入了广西有名的苗族聚居地区。

三防,位于今融水县西部,九万大山脚下,地势险峻,周围层峦叠嶂,古木参天。三防镇内,就有好几棵几个人也难以合抱的古榕。部队到后,因天下雨和筹粮关系,军部决定在三防休整数天。在三防镇边一个小晒场里,军前委召开部队党员、积极分子会议。大家用芦苇草垫着,随意交谈,回顾离开河池后部队的战斗和行军情况,讨论下一步的行动问题。在座谈中,反映了部队指战员对今后行动去向的担心。

邓小平同志出席了会议。他针对同志们反映的问题讲了话。他首先赞扬同志们在四把等战斗中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指出这次战斗虽未能斩关夺隘,但挫败了敌人妄图把我军消灭在天河一带的阴谋。接着,他分析四把战斗没有取胜的原因,主要是离开了革命根据地,耳目不灵,敌情不明,如虎落平川。

另一原因打的是仓促的遭遇战,缺乏战斗前的思想准备。他号召大家要树立必胜信心,发扬成绩和长处,大力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严格遵守群众纪律,顺利通过大苗山区。邓小平同志的话简明有力,令人信服。会后,大家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大力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和筹粮工作。军政治部在水街的大古榕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张军长到会讲话,宣传我党我军的宗旨,号召群众起来革命,翻身求解放。我军还派出懂苗语有文化的同志,组成宣传队到街头宣传,街头巷尾书写了标语,如“红军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红军不拉夫,不发洋财,不强奸妇女”、“打倒国民党军阀”等。

我军进驻三防当晚,一些苗族群众上山躲避。后听红军的宣传,亲眼看到红军睡在屋檐下或大古榕树下,烧的是自己刚打来的湿漉漉的杂草,吃的野菜稀饭,群众家里的东西,原封未动。加上我军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群众很快消除了恐惧和疑虑,主动接近和帮助红军解决给养问题,有不少人主动要求参加红军或支前工作。

在三防休整期间,得知柳州敌人防备力量很强,军部决定放弃攻打柳州,移师东进,向长安镇(今融安县)进发,以解决红军补充问题和扩大政治影响。

12 月 1 日,我军离开三防,分两路日夜兼程,于 4 日会聚长安镇西面的大坡村。当晚,在大坡村召开进攻长安的战前动员和誓师大会。

5 日中午,我军来到长安城外,在镇西面山脚下的南问、黄牛、凤岭、凤凰等村安营扎寨,指挥部设于凤凰寨。

长安镇,是桂北一个重镇,也是通往湘黔边的交通要道。人口三四万。

水陆交通很方便,商业繁荣,素有“小柳州”之称。

据侦察报告,驻守长安镇的敌人,除了装备优良的韩彩凤两个团和特务营 2000 人外,还有刚从柳州调来的覃连芳教导师 1000 人,加上民团 300 人,共有守敌 3000 多人。敌司令部设在镇北的张公庙(今大巷粮所)。

军首长根据这些情况,决定打下长安镇,并在此作短暂休整,筹粮筹款,补充部队过冬物资,而后东渡融江河,直插桂林。李总指挥和张军长带领各级指挥员到前沿观察地形后,作如下战斗部署:19 师从西山脚下到隘面寨,从镇的南面进攻; 20 师由镇的西面和北面进攻,形成南、西、北三面合围态势,以西面为主攻方向,选择西北面的圣山庙作为突破口。

敌韩彩凤师和覃连芳师,按照李宗仁、白崇禧“务必在长安合围聚歼”红 7 军的指令,早已加筑工事,布设了两道防线。覃连芳在四把战斗时已领教了红 7 军的厉害,他把韩彩凤师推到前面,在镇西北一带布设第一道防线,负责外围作战;而覃连芳自己则在长安镇边缘设置第二道防线,负责内线。同时,他们在江上架起一座浮桥,以便东西两岸互相策应。当听到我军来到城外时,覃连芳立即下令把镇周围的甘蔗砍倒,使之变为一片开阔地,并在主要的街道上插下一排排竹钉,还在街口,设下重重障碍,妄图“以逸待劳”,一举歼灭红军于长安镇。

12 月 5 日下午 3 点钟左右,我军攻城战斗首先在长安镇西北角的圣山庙打响。霎时间,硝烟滚滚,火光四射。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响彻城郊。

团长章健率领一个主攻营,迅猛逼近圣山庙。战士们高喊着:“活捉军阀白崇禧!”(当时听说白崇禧在城内)“白军兄弟们,你们不要为军阀卖命了,起义过来吧!”据守圣山庙的是韩彩凤师的一个营,他们拼命反抗。在我军猛攻猛打下,渐渐不支。覃连芳急从镇内派出一个营增援,我 20 师也派出58 团 3 营助战,双方对峙到傍晚 6 时左右,这时,军指挥部命令驻在长塘坡的山炮营向圣山庙开炮轰击,三发三中,摧毁了圣山庙,残敌退回镇内。

入夜,我军 19 师从镇的南面和西南面发起攻击,很快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敌被迫龟缩镇内。我军组织突击队和先锋队,越过又宽又深的环城沟,突入镇边的几条街道,向镇中心发展。

先锋连 1 排长周达,是一个年仅 21 岁的共产党员,他率领该排战士,利用街道两旁的墙壁作掩护,突进到敌人第二道防线时,遭敌反击。因黑夜看不清敌人,容易发生误会。周排长立即命令战士们卧倒不动,凡是看到向我阵地移动的黑影就射击。这样一来,跳出工事来的敌人,几乎都被击毙。周排长乘胜带领战士们靠近敌人工事,由于敌人火力密集,前进受阻。

周排长急中生智,命 2 班首先发起攻击,他们甩出手榴弹后,用机枪猛扫,用火力吸引敌人。敌人以为我准备冲锋,匆忙集中火力向我 2 班射击。

这时,周排长率领 1 班战士跳出工事,端着刺刀,在滚滚浓烟掩护下,冲到敌人工事里,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与此同时,3 班也从左边杀过来,用刺刀与敌人展开格斗。结果,把敌人一个排杀伤大半,残敌狼狈而逃。

正当我军夺下敌人第二道工事时,覃连芳从镇内派出大批增援部队,蜂拥而来,妄图夺回工事。由于敌人人多势众,我军的排枪阻挡不了敌人的反扑。敌人越来越多,情况危急。

“同志们,拼刺刀!”周排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跃而起,奋勇地冲向敌人。敌人退后又重新组织反扑。这时,先锋连罩耀连长率援兵赶到,勇猛冲杀,将敌人击退。此时,1 排 32 名同志只剩下了 8 人,周排长也负了伤。

我攻击部队突入街巷后,与敌逐街逐巷争夺,步步进逼敌人中心区。但越向前深入,敌人兵力越密集,工事越坚固。经彻夜激战,仍未能攻占镇中心区。

6 日上午,军部调整兵力,组织全线进攻。战士们一鼓作气,冲进了大街小巷。19 师两个团从镇南面冲到了下会馆码头; 20 师的 59 团从镇西面冲到了江西会馆(现邮电局)门前; 58 团从镇北面冲到敌指挥部张公庙外围。

但敌人凭借其坚固的工事,拼命顽抗,激烈争夺。下午,敌人一支七八百人的增援部队,鬼鬼祟祟地从石蛤口摸到西山脚下的地图岭,妄图从外面夹击我军,打乱我军的阵势。张军长沉着地指挥 58 团 3 营,在炮火掩护下,向这股敌人发起猛烈反击,一口气,把敌人赶出 10 里之外。晚上,月黑风高。军部组织了一批人马,准备了柴草火把,拟强攻敌人的指挥部——张公庙。当我军逼近敌巢时,覃连芳用人海战术,挡住我军的冲击。又是一夜激战,虽敌人累尸如山,但我军仍没有最后解决战斗。战斗持续到 12 月 7 日,双方形成“拉锯”状态。如果攻不下长安,部队的给养和休整问题不得解决,取桂林就更困难了。

因此,军部调整部署,决心拿下长安。

7 日中午,攻击开始。首先,用山炮轰击敌人和据点工事,接着,战士们在机枪掩护下,分别冲进兴仁街(现建设街)中段和贾家码头(现车渡码头)上段。正当我 19 师两个团准备占领浮桥,切断敌人退路之时,突然,我军东边警戒部队发现有大股敌人从高山直驱而下,是韩彩凤带领约 2000 人赶来增援,并与攻打浮桥的我军发生激战。此时,我军不得不分兵打援,镇中心攻击力量减弱。

夜里,战斗仍在进行。李总指挥和张军长从前线回到指挥部,与邓小平等同志分析目前严峻形势,认为长安是战略要地,敌人经营多年,势必全力死守。现在,敌人援军陆续赶到,而我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攻坚战,部队疲劳,消耗很大,若继续打下去,虽攻城有望,却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影响继续北上的计划。

因此,军前委最后决定,放弃攻城,连夜撤出战斗,向北转移。午夜过后,枪声稀落下来,我迅速收拢,乘夜离开长安,依来路回大段、江门,经大田、大伞,向三江县的富禄方向前进。是役,我军打出了威风,打得敌人魂飞胆裂,毙伤敌 600 余人。敌主将覃连芳受重伤,肚子被打穿,肠子外露。敌人惊叹红军“多是北伐的老兵”。

因此,我军撤退时,敌人未敢迫击。撤退时,因我军也伤亡三四百人,

我们做后勤工作的同志,一方面组织人力掩埋烈士遗体,一方面安排好伤病员,伤重的寄养在群众家里。这既要做重伤员的工作,又要做好群众的工作。对轻伤的同志,组织他们随队前进。营级以上的伤病员,组织担架抬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