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年前体检报告正常,半年后确诊肺癌,揭晓原因后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

 呼吸科的故事 2022-07-30 发布于浙江

几个月前,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67岁的女性,因为肺癌晚期全身多处转移,经过2次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无效,病情进展,最终在其诊断后不到半年死亡。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患者家属说在确诊前半年的时间,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进行过全身检查,肺部CT扫描报告正常。可是,万万没想到才几个月的时间,患者却是肺癌晚期,这让患者家属难以接受。

由于家属没有拿到相关的影像资料,我们没能看到最初的影像,但笔者推测其实当时的CT应该就有病变,只不过病变较小,不容易被发现而已。随着CT普及,早期肺癌的发现率也逐年提高,这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另一方面,由于CT数量的增加,影像科医生工作量加大,也造成有一小部分患者由于病变很小,部位很特殊,容易发生漏诊。

最近我们遇到一位患者可能有一定代表性,患者是75岁男性,因为体检发现肺部结节来就诊,如下图:

可以看到在患者左下叶外后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考虑肺癌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我们给患者做气管镜,发现左下叶外后基底段管腔内有新生物,如下图:

活检后病理显示鳞癌。

问题是患者告诉我们,在一年前他曾经做过一次体检,当时的胸部CT报告是正常的,我们对此很吃惊,于是找来一年前的CT认真看。在我们认真复习之后发现,当时的左下叶外后基底段管腔已经有异常了,不仅管腔内有小结节,而且管壁也有所增厚。只不过如果没有充足时间、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确很容易就漏掉了(见下图)。

目前,由于胸部CT作为一种体检手段正在快速普及,而相应的影像科医生人数又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也非常依赖人工智能的帮助。不过,目前人工智能在肺部微小结节方面存在过度诊断,在管腔病变方面判别能力还非常有限。不过,这位患者是一个重度吸烟患者,有40多年的烟龄,肺部 CT显示有明显的肺气肿表现,因此对于这样的肺癌高危患者,我们更要重视CT细节的分析识别。

工作多年,笔者也收集了一些CT报告正常的肺癌(参见《警惕CT“报告正常”的肺癌》),有以下感触:

  1. 作为临床医生,要不断收集整理一些失败病例,认真观察分析为什么出现漏诊和误诊,并且与同道分享交流,提高大家整体的诊断能力。

  2. 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影像科医生,都要对可疑病例进行追踪随访,了解病情演变,有助于诊断能力的提升。

  3. 建议相关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加大AI深度学习的训练,当然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数据量进行训练,而准确可靠的诊断是前提和基础,如何与临床一线开展合作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4. 加强影像和临床医生的交流,在目前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地避免漏诊、减少误诊,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