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婆婆

 淮阴语文 2022-07-31 发布于江苏


我/的/婆/婆


□王海飞

       初见婆婆的印象:白发银丝,满脸皱纹,像我记忆中的奶奶。

      那天她穿一件灰绿相间的针织对襟,腰间系着围裙,一条蓝裤子,脚上穿着黑色保暖鞋,鞋上沾着一些粘泥(冬天粘土结冰后融化的泥),手里攥着一把芫荽,应该刚从菜园子里出来。看见我,她笑眯眯地迎过来,眼里透露着纯朴和憨直。一头白发,与我想象中的婆婆相差甚远,搞的我不知叫她阿姨好还是奶奶好。

       后来我问老公,你妈咋这么老,我还以为是你奶奶呢。老公挺尴尬,说老人养育我们七八个子女能不老嘛。想想也是,那个时代妇女都是这样,谁家不都是生养了五六个、七八个的?单是养活他们就很辛苦,大的穿新的,二的穿旧的,缝缝补补老三的。

       我和婆婆相处的日子不多,结婚以后基本都在外面,后来有了孩子就住在我娘家。婆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能回家,农村人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常常地看家守日。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想零落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的房子。起初和老公恋爱时就打算在我娘家这边安家,因为他是北方人,那里除了偏远,晚上出门还黑不咕咚的,实在不想去住,那五间房也就不在眼里。

      婆婆家的屋后有一大片桑田,每年春秋季她和公公都会养一张纸的蚕,蚕儿很可爱,起初就像黑黑的小虫子,桑叶采回来都是切碎了撒在上面,偶尔还拌了点营养液在桑叶上,婆婆说是糖水,蚕吃了长得快。隔三岔五地还撒一点石灰在蚕身上,说是消毒。几天后那些小黑虫子不吃桑叶了,还一动不动的,婆婆说那是蚕儿睡眠了,眠两天就会褪一层皮,长大了一截,一季蚕眠三次就可以上山结茧了。所谓的“山”就是桔杆打造的草笼,蚕在上面可以找适宜的位置吐丝。婆婆说以后不要叫蚕为小虫子,要叫“宝贝”。




     
盛夏的阳光总是热辣辣的,那些被剪去桑枝的桑桩又抽出了新的枝桠。婆婆说今天你回来了,带你去田里学打桑杈,以后回家生活了也能服侍蚕赚点钱。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农村一辈子,除了种田,她知道养蚕赚钱,养猪攒钱,日复一日守着那一方天,独自筹划着。我知道婆婆的心是实的,偶尔回去一次,她叫我干啥我就应着。

       有一次做饭,婆婆说今天教你做小车轱辘吃,见我看着她,她笑了,就是做棒疙瘩汤。她说,要先洗些大白菜煸炒一下,放水、粉丝、豆腐丁,最关键的是和面,须用开水烫一下,烫过的面有粘性做出来的疙瘩容易成型。那时农村家家都有土灶台,有“灶下火旺,锅里菜香”的说法。公公在灶下烧火,不一会水就开了。婆婆说把面剂搓成条放手心,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开水里,要轻放,不然会散,溅起的热水还会烫伤人。婆婆用心教,我用心学。一会儿锅台上冒着腾腾热气,还听见锅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婆婆说能揭锅盖,熟了。揭开锅盖一看,哎哟,哪有什么玉米疙瘩?一锅厚厚的玉米糊,左一个右一个地冒着大泡泡呢!甚至还闻到隐隐的一股焦香味。公公看到说这叫什么疙瘩汤?婆婆赶紧叫我,快用锅铲铲一下,不然锅底糊了不好吃。然后笑笑说,这次不成下次再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OO年初公公被查出肺癌晚期,婆婆也因脑血栓而半身瘫痪,甚至不能讲话。在此期间,我们都不在老家,幸有二嫂、三嫂精心照料,病中公婆心有所慰。

      一次回家,婆婆手指房墙,对我咿呀而语,满眼皆是焦虑渴望,她的意思我懂,我说您别担心,这房子不会空着的,大哥、四哥说以后会回来住。婆婆听我说这话神色黯然,头转向里间不再看我,她是想让我们回家住。

      第二年秋天婆婆不行了,处于弥留之际,我们子女几个都守在身边,那天傍晚,我们几个妯娌在房里说话,就听三哥喊“你们都过来啊,我妈要走了!”她们几个都跑过去了,我呆呆地站着,没有过去,因为我不想看见婆婆那双叮嘱的眼神,我不忍再伤她的心。直到听到姑姐的哭声,我才奔到婆婆身边。

婆婆走那年76岁,我28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