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早报特邀主播〡唐珂 患有老慢支的中老年朋友,动不动就咳嗽,咳出来的痰,色白、质地稀、有泡沫,每天早起痰比较多,还常常气喘。秋冬季节易犯或加重,属于阴病,在阳季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老慢支,是由于风寒或者风热之邪侵犯后,引发急性咳嗽,又反复受到外邪侵犯后就留下了病根,寒饮之邪潜伏在肺中,令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职。 在此基础上,一旦再受到风寒之邪,症状就会加重,甚则出现气喘。那么,老慢支的病机就叫做「寒饮伏肺、宣降失司」。 首先,要减少咳嗽和痰,就需要用温化的药物,把肺中的寒饮之邪祛掉,令肺的宣降功能慢慢恢复。同时用宣肺平喘的药,促使肺的宣降功能保持正常运转。 慢性病,久病气虚,主要是肺气虚。五行当中,肺属金,脾属土,肺气虚会影响到脾,中医叫做“子病及母”。肺气虚最后会导致脾气虚,出现「肺脾气虚」。 老慢支还影响到呼吸。肺为气之主,但肾为气之根,呼吸能否顺畅、有深度在于肾。那么治疗时还需顾及脾和肾,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去培土生金,同时还得补补肾阳,温肾纳气。 这几个方法一结合,把肺、脾、肾都照顾到,实现标本共治老慢支。 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为温化寒饮的经典妙方;「三子养亲汤」,主要用于温肺化痰;「六君子汤」益气健脾;「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张景明教授在这些经典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又加了温肾的药物,变方如下: 炙麻黄6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陈皮、姜半夏(或者法半夏)各10g、苏子10g、白芥子10g、党参12g、茯苓15g、炒白术10g、甘草6g、补骨脂15g 注意:如果存在积食、大便不通的情况,还可以加破气的莱菔子。 炙麻黄,宣肺平喘;干姜、细辛,用以化饮;五味子,味酸能收敛,能把肺气敛回来,避免再丢失;陈皮、半夏,能化痰;苏子,降肺气;白芥子,温化寒饮。 党参、茯苓、炒白术、甘草,也就是“四君子汤”,用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补骨脂,温肾纳气。 如果你一直被老慢支纠缠,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此方,巧借天时进行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迎大家来【明师圈】 和张教授直接交流互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