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红旗渠建设的施工及管理

 若悟369 2022-07-31 发布于安徽

一、劳力组织管理

总干渠动工后,出动劳力最多时达3.7万人,其中有学生6010人,妇女8687人。三条干渠施工时,一般出动劳力3万人,占受益社队劳力总数的17.2%。支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施工时,出勤劳力达4万人,占受益社队劳力总数的23%。

民工实行一月一轮换或2-3月一轮换的办法,施工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经风雨、受锻炼、学技术的好机会。

在劳动组织形式上,施工开始,以公社成立分指挥部(有的以公社为营),以若干大队组成营(有的以一个大队为营),以大队编为连,共设营113个,连320个,营、连长分别由大队支书或大队长担任。后来,以公社编为营,以大队编为连,设连长、工程技术员和司务长、保管员各一人。以生产队成立作业组,同时,在各营、连中成立了党团组织。连队干部实行连长、技术员、司务长、保管员“四固定”办法,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调换,以免工作脱节。

建设红旗渠是全县民心所向,不论受益或不受益的社队都参加了修建。从1960年l0月总干渠二期工程起,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修渠劳力安排上,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工程任务和公社受益面积的大小,将任务分配到各公社,再落实到各大队。县里统一算帐平衡,上期欠工下期补,谁家任务谁家完,谁先完成谁下山,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修建红旗渠的积极性。各社、队都把修渠列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内容,本着“农闲大干,农忙小干”的要求,妥善安排劳力,平时固定专人坚持,一到农闲季节增兵添将,大搞突击。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和修渠争用劳力的矛盾,而且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按时耕种和管理,使修渠工作持续进行,达到了“农促水,水保农,当年保长远,长远促眼前”。合涧公社豆村大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坚持农闲大搞突击。因此,从1962年以来,段段任务提前完成,成为全工地学习的好榜样。

二、包工定额

为了调动广大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本着“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总指挥部根据工作难易制定统一劳动定额,并和民工切身利益挂钩,以定额工补助生活费及粮食,同时,根据不同工种的定额指标,实行小段包工,当天包,当天收,按件计工,做到了件件活事有包工,超额完成多记工。各连按照每个劳力每天实际干活情况,月底核实工数,经分指挥部介绍回生产队与农业工同样参加当年粮食和经济分配,有效地促进了工程进展。

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红旗渠建设时经济困难,自然环境恶劣,人们腰系绳索奋战在太行山腰,忍饥挨饿的干活,艰苦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工地党委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

引漳入林战斗打响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冲锋陷阵,使修渠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可是有一部分人不相信建渠能成功,产生怀疑思想和畏难退缩情绪。为了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敢于向大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和人定胜天的信心,各连队结合本村实际典型事例,动员民工忆过去的缺水苦,讨论引漳入林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需要不需要修?需要修应该谁来修?林县如何克服干旱缺水贫困面貌?在修渠中碰到困难是当革命闯将,还是作大自然的逃兵等。河顺营马家山连连长讲述本村到西沟远处挑水,跌死三个人的血泪史;任村营桑耳庄连连长讲述本村干旱缺水,桑林茂除夕远担水,儿媳妇接公公跌交洒水自愧上吊,大年初一外出逃荒的悲惨故事等等;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优秀女儿——向秀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王杰、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忆苦思甜,学习革命英雄的模范事迹,民工创业精神大振。大家把誓言写成标语,贴在工地墙上,写在太行山的石壁上:“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头可断,血可流,不修成红旗渠不罢休”。“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有不少党员、团员提出“山不低头心不死,水不听用誓不休”。工地建立143个宣传队、413个宣传组,共有3897名宣传员,真正做到了哪里有民工,那里就有宣传员,各连驻地办起了墙报、黑板报,县剧团和各公社、大队的剧团、电影队经常深入工地进行慰问演出,并将工地发生的英雄人物和好人好事,编成小段剧表演。放电影前,放映员也来上段快板或顺口溜,随时随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宣传好人好事。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浓浓的政治空气,使民工情绪饱满,干劲倍增。采桑营出现了“英雄十二姐妹”战斗班,12名姑娘由一人双手扶一根钎子,到一人双手扶两根钎子,一人扶钎,两人打锤,被称为“凤凰双展翅”。班长郝改秀写出豪言壮语:“春风呼啸万丈高,姐妹高山把心表,决心改造大自然,拼命大战行山腰,不怕石硬冷风吹,定牵漳水把地浇”。每天打炮眼8米,工效翻两番。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女共产党员李改云,山区建设的坚强战士吴祖太,除险英雄任羊成等模范人物,还评出98个标兵连,133个“董存瑞标兵班”,117个“李改云突击队”,2472名模范人物,成为劈山建渠的骨干力量。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最大的战斗力。为了使广大干部、民工经常保持旺盛的干劲,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于当战天斗地的闯将,工地党委以工段驻地为单位,健全学习组织,配备学习辅导员,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通过学习《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把毛泽东语录和民工的学习心答贴在工地悬崖峭壁上,使大家随时能够看见,提高思想,树立信心,增强干劲,克服困难。民工们说:“毛主席领航咱紧跟,铁肩能担一千斤。劈山修渠为革命,敢叫山河日日新。”由于干部、民工心红志坚,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填饱肚子,就下漳河捞水草,上山采野菜,树上的叶子也被扒来充饥。如白杨叶、老杏叶、槐树叶,扒来后,榨掉苦水,掺上红薯面、木薯面蒸蒸吃。修渠民工肚里饥饿,但想到自己干的事业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再苦再累也无怨言,他们在石头上写下豪言壮语:“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靠神仙不靠天,渡过困难就是胜利”。

抓检查评比和红旗竞赛,也是提高广大民工生产情绪,促进工程进度的有效方法。工地组成3个协作区,2个独立营,总指挥部做了三面红旗,每十天开展一次评比,以比质量、比安全、比速度、比干劲、比巧干为条件展开竞赛,全工地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施工热潮。谁家夺了红旗,总指挥部就开会表彰,授红旗,演电影。

施工指挥部根据民工经常换班的特点,除坚持层层做好技术训练和思想发动工作外,还开展“爱渠日”活动。每旬逄十,以营、连为单位,向民工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安全生产、工程标准等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并经常发动段与段、营与营、连与连互相展开对手赛,评功摆好,插红旗,村标兵,开展“三个五好”活动,即争当“五好”干部,“五好”连队,“五好”民工。“五好”干部条件是:学习积极,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好;蹲点劳动,联系群众好;比学赶帮,团结互助好。“五好”连队条件是:思想工作好,工程质量好,安全生产好,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勤俭节约好。“五好”民工条件是: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务好,安全生产好,爱护公物好,团结友爱好。通过上述政治工作的开展,出现了很多公而忘私的好于部。广大民工都做到了“四个一样”,即领导在不在干活一样,技术人员在不在质量一样,人多人少干劲一样,条件好坏完任务一个样。先后涌现出带头实干的任村公社分指挥部前峪连“五好”连长石文祝,严把质量关的合涧公社分指挥部“五好”施工员路银,长期坚持在工地的姚村公社分指挥部军营连“五好”民工郑文锁等一批先进人物。

四、严格施工纪律

为了使整个修渠队伍有个铁的纪律,团结一致,加快工程进度,各营连经常对民工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学习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民工的集体主义观念。1962年1月10日,红旗渠总指挥部发出《民工应遵守的十项制度》:①凡是参加红旗渠建设的民工,都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国家一切政策法令,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积极愉快地担负起光荣而又伟大的建设任务。②每个民工都应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要做到:出勤足,不旷工,上工不迟到,下工不早退(完成任务例外),不经批准,不准随便离开工地,当天任务保证当天完成。③人人都要树立以渠为家和为自己修好渠的思想,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责任制,保证成渠达到不倒塌和外侧渠墙不漏、底不漏、里侧渠墙不漏的要求。若质量不合格者,返工不记工。如因质量不好而引起严重后果者,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杜绝偷工减料和支差应付等不良行为。④畅开思想,有啥说啥,积极提合理化建议,遇事同大家商量,共谋计策,积极发明创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倡节约用料、用工,紧缩时间。⑤发扬阶级友爱精神,彼此加强团结,互帮互助,亲如兄弟。特别要关心照顾好病人,发现病者及时报告领导就医看病。凡是民工路上行走,要有组织,有人负责,一般不准单独行动,以免遇到生病和其它问题发生,无人照顾。⑥要爱惜保护好国家和社队一切公共财产,若无故损坏或丢失者,要追究责任,作价赔款。若有偷盗行为要严肃处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⑦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当地群众风俗习惯,说话要和气,尊老爱幼,和群众搞好关系,保证做到不走捎近路,不毁坏群众的田苗树木,不乱拿生产队和群众的东西。对抗日渠、天桥渠,若因修红旗渠埋没或砸塌者,谁家埋没或砸塌谁家及时修理,严加保护,确保正常通水,⑧搞好生活,讲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⑨提高警惕性,搞好社会治安,随时做好四防:防火、防盗、防毒、防破坏。⑩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社会主义思想,每逢双日晚上坚持学习一小时,每十天要开一次集体会,总结前段工作,表彰好人好事,。评选模范。每个民工要当五好民工,争取为修好红旗渠,为全县人民造福、立功。

五、培训技术人才,提高民工素质

兴建红旗渠既是一项艰巨的水利工程,又是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的基本建设,通过总干渠的修建,既锻炼了群众艰苦创业的意志,还培养了一批新生的技术人才。起石头开始,有不少青年干劲很大,热情很高,但在施工中不讲求技术,说:“起石头不是匠,拿着力气上。”然而接触实践后,不讲求技巧,不尊重科学,光凭力气,结果是出力大、误工多、效果差。工地党、团组织针对青年热情有余、技术不足的特点,教育他们虚心向老石匠学艺。通过边学边干,使很多青年掌握了“紧打青石慢打红(石),沿边不抬,没底边不切”;掏寨眼时学会了“开口倾斜中鼓肚儿,扫净底根儿空开缝儿,咬住钢寨不出气儿,三锤下去石开缝儿”等开石的基本要领;“抡高锤,把紧钻,不怕石头不好锻”,“摇天钻,抡耳锤,石头片,满天飞”等锻石头的技巧。先后有2万余名青年学会锻石头,每人平均日锻细料石0.2-0.3立方米,成为一支新生的石匠队伍。红旗渠是个练兵场,是一所很好的职业学校,它既炼红了人们的思想,又提高了民工改造自然的技能。1966年4月三条干渠完成后,共培养出土工程师27人(其中国家干部15人,农民12人),技术员560人,石匠3.3万人,铁匠110人,木匠200人,学会烧石灰的700人,学会造炸药的320人,学会造水泥的1l0人,炮手810人,能够领导施工的1610人(其中国家干部110人,基层干部1500人)。这些技术人才练就了一身修渠的本领,成为独挡一面的施工能手,既是修建红旗渠的骨干,也是建设山区改变面貌的生力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