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命令核潜艇待命发射导弹!

 lsc白雪飘零 2022-07-31 发布于云南

1961年,时任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心血来潮,想看看自家核潜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样子。

当然了,说心血来潮有点冤枉赫鲁晓夫了。

点击加载图片

明年,也就是1962年,正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年份,也就不难明白赫鲁晓夫为啥这么着急想了解苏联的战略核潜艇的实战能力了。

战略导弹核潜艇真的形成战斗力,就没有必要非得在美国人的后院,古巴,再安置各种导弹了。

说干就干,赫鲁晓夫决定亲自到北方舰队实地看看。

命令一下,苏联北方舰队总司令戈尔什科夫立刻开始犯愁。

没别的,赫鲁晓夫想看的是刚刚入列的K-19号潜艇。

为啥就想看这艘潜艇呢。

和美国人有关。

1954年,美国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

点击加载图片

然后就从水下穿越了北极。这下把苏联人给惊呆了。

这意味着美国人多了一条通往苏联的捷径,还格外隐蔽。关键是苏联人当时做不到啊。

必须迎头赶上,苏联人在1958年交给了海军627型核潜艇,算是解决了核动力潜艇的问题。

从此苏联人也有了在水下的移动基地。

核潜艇比起常规动力潜艇好处就是不用时不常地上浮充电,隐蔽性能优越。

但是苏联人划拉了划拉自家的潜艇清单,真的有点哭笑不得。

627型解决了潜艇的核动力问题,但是只装备了鱼雷,威慑力一般。

点击加载图片

629型常规动力潜艇能在水面发射弹道导弹,隐蔽性不强。

点击加载图片

V611型常规动力潜艇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可是得时不常上浮“喘气“。

点击加载图片

苏联的潜艇为啥和女孩子的衣柜一样,总是缺最合适的那一件?

结合一下,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才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一个能一直在水下憋着气放冷枪的杀手,更有威慑力不是?

苏联的军工人员正加班加点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美国海军添了个“新兵”,并且开始上班了。

这个新兵,就是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

点击加载图片

苏联人是真心不服气,这个地球上第一枚潜射弹道导弹是他们在1955年首先发射的,虽然才飞了250公里,但毕竟是走在了前面。

没想到美国人弯道超车,提前实现了苏联人的“梦想“。

代号为658,研制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的任务立刻被加快了速度。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啥叫欲速则不达。

把美国人当做主要对手的苏联人,为了追赶美国人的进度,这样一个对苏联人至关重要的潜艇型号竟然没经过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只进行了技术设计。

缺了方案设计很重要吗?简单地说,658艇到底长什么样子,质量怎么控制,生产会遇到什么难题该如何解决,所有参与人员都是“懵”的状态,边干边说。

所以,1958年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生产伊始,K-19潜艇就状况频出。

点击加载图片

1959年2月,潜艇的第十隔舱起火,两名工人被烧死在艇内。

1959年3月,6位在潜艇内粘合橡胶的苏联女工人粘合剂中毒,虽经竭力抢救,但仍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K-19潜艇历经波折,终于在1959年10月11日举行了下水仪式。

但是,真的不愿意说但是。象征着对新艇祝福的砸香槟的环节又出现了问题。

这项仪式是由北方舰队司令官的夫人来完成的。

这么简单的事,用举手之劳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可是苏联人的军工人员“不给面子”,他们为了提高潜艇的隐蔽性,首次在艇艏的部分加装了消声瓦。

消声瓦,挺软的。

点击加载图片

于是,新艇员们的欢呼声在这个环节戛然而止,香槟酒瓶质量真好,竟然没碎!

亏得一位军官眼明手快,抓住那瓶不听话的香槟酒狠狠地砸了一下潜艇。

瓶子应声而碎,彩带飘舞,欢呼声重新响起,但是每一位K-19的官兵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概每个人心里都说了一句:我······

幸运的是,潜艇的舾装阶段,没再出现啥问题。

啥叫舾装?

潜艇下水之前完成的是船体的建造。

拿咱住的楼房来作比较的话,就等于楼房封顶了。

舾装呢,就相当于开始把楼里的上下水啊,电路啊,电梯啊啥的内部设施全部搞完。

1960年7月,K-19潜艇的舾装完毕,进入海试阶段。

万众瞩目中,核反应堆,出事了。

核反应堆一启动,冷却水系统压力立刻飙升到了额定最大值的两倍。

换句话说,这个反应堆就是个不合格的产品,应该拆下来彻底检查。

然而,美国人的乔治·华盛顿号不是已经上班了吗,苏联人不敢再耽误了。

既然这次事故只是损坏了核燃料棒,人员伤亡没有,那么,要不然,就算合格了?

12月21日,苏联的核潜艇管理委员会表示可以接收K-19,签字盖章,上班吧。

K-19潜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苏联人这种草率态度的不满。

就在签字的当天,导弹发射筒的舱门突然掉下来了,砸死了正进行维修作业的一位电力技术工人。

看到大家都无动于衷,六天之后,又一位造船厂的技师因突发事故死亡。

有人掰着指头数了数,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K-19艇还没正式上班呢,就已经背负了十条人命了。

这艘艇,也太邪性了吧?!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北方舰队司令戈尔什科夫一听赫鲁晓夫要欣赏K-19的风采,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是这艘艇透着邪性,二是K-19刚刚服役没多久,还没进行过实弹演习呢。

更何况,当时K-19的导弹发射舱内搭载的是只能在海面进行发射的R-13型弹道导弹。

这可咋办?

赫鲁晓夫可不管这一套,兴冲冲地登上了一艘战舰,就等着看K-19的表演了。

换装潜射导弹是来不及了,但办法还是有的。

赫鲁晓夫眼睁睁看着K-19潜艇潜入水中,然后指挥官一声令下,从海面下钻出一颗潜射弹道导弹,升到一定高度,呼啸着就向预定目标飞去。

赫鲁晓夫非常满意,比在乌克兰以外的苏联土地上看见大片的玉米穗还满意。

点击加载图片

据说赫鲁晓夫就是从这次K-19成功发射之后,对外,当然主要是对美国人宣称,苏联人已经实现了核导弹自由,可以像生产香肠一样批量生产核导弹了。

其实,赫鲁晓夫更想说的是,苏联人也可以穿越北极,从北方打击美国本土了。

那么,K-19是如何做到没训练就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呢。

答案很简单,K-19潜艇下潜的海域,一艘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K-142艇早就在海面以下待命了。

K-19下潜之后,啥事也没干,那枚潜射弹道导弹是由K-142艇发射的。

虽然靠这种李代桃僵的方法把赫鲁晓夫应付过去了,但是美国人的威胁,在那个冷战的特殊年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能够潜射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其战略威慑力,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因此,K-19艇的试航工作加速进行。

当年的7月份,K-19受命参加北方舰队的演习,扮演闯入北冰洋的“蓝方”,与作为红方的北方舰队进行对抗。

接下来发生的事充分证明,麻烦就是麻烦,不是你装作看不到他,装作没有发生,麻烦就不会给你制造麻烦。

7月3日,孤零零行驶在北冰洋中的K-19潜艇的右舷的核反应堆突然自行停止运转。

点击加载图片

核反应堆示意图

原因很快找到了,是冷却系统的水压不足,水压不足的原因也很简单,管道漏了。

只是停止运转还不要紧,麻烦的是,随着冷却水的大量泄露,反应堆的温度持续升高。

如果放任核反应堆的温度继续升高,必然会导致放射性污染,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反应堆的炉芯融解,艇毁人亡。

别忘了,潜艇上还载有三枚核导弹以及导弹的液体燃料。

更糟糕的是,他们此时距离北约的军事基地,大约100千米。

一旦发生爆炸,北约方面是会误判呢?还是会误判呢?还是会误判呢?

为了应对这次险情,K-19潜艇迅速紧急上浮,以防最危急的情况发生时,艇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弃艇逃生。

两个小时之后,核反应堆的温度已经达到了600摄氏度,辐射值已经达到了50伦琴。

短时间内,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值是小于119伦琴,相当于晒400多年太阳所接受的辐射。

少尉科尔奇洛夫勇敢地带领艇员进入反应堆,试图手动为核反应堆注水冷却。

一个小时过去了,反应堆所在的舱内温度降到了60摄氏度,但是辐射值却达到了危险的250伦琴!已经超出了人体短时间可接受的辐射值的一倍还多!

理论上相当于晒八百多年的太阳所接受的辐射在一个小时之内接受了。

点击加载图片

情况仍然在持续恶化,辐射值一度达到了500伦琴,眼看潜艇就要保不住了。但是艇员们却不顾自身安危,拼命地进行人工注水冷却作业。

K-19仿佛也被艇员们的牺牲精神感动,不再发脾气了。核反应堆的温度和泄漏值双双回落。

但是,人工注水冷却作业的恶果也显现出来,核辐射向整个潜艇蔓延。

更糟糕的是,潜艇的通讯器材此时也加入了捣乱的行列,罢工了。

备用的通讯器材距离有限。

艇外,是渺无人烟的北冰洋。

K-19的官兵们陷入了三难的境地。

自己返航,就相当于全艇官兵在充满了核辐射的“铁棺材”里,度过漫长的3天时间,而且不能吃已经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和淡水。

求救呢?备用通讯器材距离有限,作为红方的北方舰队其他舰艇能否收到他们的信号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潜艇的政委向艇长扎捷耶夫建议,向北航行到一个小岛,把潜艇沉掉,艇员们上岛避难。

扎捷耶夫立刻否决了这个建议。

因为附近最合适的岛,正是挪威的牙伊迈因岛,岛上驻扎着北约的部队。

点击加载图片

目前挪威人还不知道潜艇的核反应堆出了致命的事故,一旦被北约方面发觉,那后果,无限相当于苏联人在北约的家门口放了数颗随时能爆炸的核弹。

扎捷耶夫艇长选择了一个方向,南,返航!

所有官兵都知道这个命令的含义是什么,但是没有人反对,全都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起航,回程。

万幸的是,六个小时之后,两艘苏联北方舰队的常规动力潜艇找到了这艘历经磨难的K-19潜艇,他们获救了!

真的是万幸,因为这两艘常规动力潜艇在接到K-19的求救信号之后,并没有按照条令规定向司令部会报并等待指示后再按指令行动,而是选择了汇报后立刻开足马力寻找K-19的战友们。

当天晚上18时左右,K-19的所有艇员登上了这两艘常规动力潜艇的其中一艘。而勇敢的艇长扎捷耶夫则选择与潜艇共存亡。

英勇的艇长担心潜艇被附近的北约海军拖走,从而泄露军事机密。他决心在接到司令部的命令之后,亲手击沉潜艇。

扎捷耶夫并没有等来想象中的击沉潜艇的命令,来的是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拖船,司令部的命令是把K-19拖回基地。

K-19的麻烦并没有就此终止。

这次援救K-19整个北方舰队先后出动了五艘舰艇。

而1972年K-19在北冰洋执行完任务返回基地途中,再次发生故障。这次虽然不是核反应堆出现问题,“只是”第九隔舱的二氧化碳处置设备出现问题,但是却引起了大火,导致28名官兵丧身火海。

因此,整个北方舰队出动了27艘舰艇对他实施救援。在救援的过程中,又有两名士兵死于救援的过程。

最后,北方舰队的将军们感觉再也伺候不起这艘老爷艇了,打算让他退出战斗岗位,转成非战斗岗位发挥一下余热。

弄成啥呢?改装成通信艇吧。

结果,就在把导弹发射舱拆除的过程中,又着了两次火,造成至少六名改装工人受伤。

到1991年,K-19艇真正退休的时候,这艘艇已经造成了至少一百多名海军官兵,造船厂工人,技术人员的伤亡。

其伤亡人数,可以算得上是非沉没潜艇造成人员伤亡的前几位了。

并且,临近退休,K-19潜艇仿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又一次发生了反应堆的事故。

不过已经三十岁的K-19确实老了,这次事故没有折腾起多大的浪花,反应堆很快就被控制住,并最终被拉到科拉半岛的核潜艇坟场,等待最后的拆解。

本来,这艘苏联的第一艘有远航能力的战略核潜艇就会带着这些秘密默默无闻地退出历史舞台。

外界了解他,也只限于1961年的时候,北约接受到了K-19发出的求救信号,并截获了他和那艘常规动力潜艇的通信内容,当北约方面问是否接受救援时,遭到了K-19的拒绝。

K-19再次被瞩目,是1969年时,他与美国人的小鲨鱼号攻击潜艇在巴伦支海相撞。小鲨鱼号遭到重创。

点击加载图片

小鲨鱼级潜艇

据美国方面说,小鲨鱼号本来想发射鱼雷报复,但是担心苏联方面会发动核报复从而引发美苏之间的核战争而作罢。

然而,2002年时,美国人拍摄的《K-19》把这艘艇的坎坷路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K-19号核潜艇一下子多了一个“寡妇制造者”的外号。

因为1961年那次事故之后,有数十名艇员死于放射病或罹患癌症。其余艇员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或多或少地感染上了核辐射带来的各种疾病。

以至于,当时苏联的官兵中的知情者,给K-19核潜艇起了一个他们认为更贴切的名字:广岛。

点击加载图片

广岛核爆

按说,这部电影在描述了K-19当时惊险一刻的同时,赞颂了艇上官兵的奉献精神和不屈意志,是向潜艇老兵们致敬的一部片子。但是当这部片子2002年在俄罗斯上映的时候,却遭到了潜艇老兵们的一致唾弃。

原因很简单,为了电影节奏的紧凑编剧把K-19号潜艇一辈子遇到的倒霉事都浓缩在几乎一次航行中了。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让老兵们的奉献精神和不屈意志更为凸显,影片安排他们受到了上级的怀疑和调查,直到二十年之后,老兵们才得以沉冤得雪。

这与实际情况更是大相径庭。

实际是,潜艇拖回基地后,苏联的海军事故调查委员会立刻展开了调查。

而潜艇的官兵们也遭到了克格勃相关部门的调查。

“叛国”,“人民的敌人”,“蓄意破坏苏维埃国家财产”等罪名被扣在了官兵们的头上。

但是,很快海军事故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就出来了。报告认为反应堆的事故,完全是因为反应堆的设计有缺陷,处理事故的规章制度,也是错误的。而当时艇上的官兵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来处理的事故。

官兵们不仅没错,反而是维护国家财产的英雄。

所以,被克格勃弄去调查的官兵们不仅很快就得到了释放,并且作为先进人物和抢救国家财产的典型来宣传,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所以,官兵们对好莱坞惯用的受委屈的英雄的电影套路十分不满。认为整部电影,除了香槟酒瓶没碎符合史实,其他一概都是跑偏了。

到2006年的时候,前苏联的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给瑞典和平奖诺贝尔的评委们写的一封信,让K-19再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点击加载图片

左为戈尔巴乔夫右为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认为,2007年的和平奖诺贝尔应给颁发给1961年K-19潜艇上的全体官兵。

因为,如果当年没有他们极力避免了核潜艇的爆炸,那么K-19一旦爆炸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将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十倍,甚至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戈尔巴乔夫的建议到底目的是什么,咱们没法确切知道。但是当年K-19潜艇官兵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奉献精神,确实值得称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