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至今,这些人高寿的秘诀居然是练习书法!不同字体适合不同人养生

 繁星1 2022-07-31 发布于河南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平均寿命为62岁。但有人做过统计,古代一些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却高达88岁——比如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龢85岁,何绍基74岁……

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书法有很强的养生功能,古、近、现代书法家高寿的这么多,就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书法会有很强的养生功能?

让我们客观、科学地分析一下:写字要入静,要一笔一划书写,心中没有挂碍,全身心关注下来,放松、入静、安详、心平气和。

图片

古人对写字入静的状态是这样描写的:“执笔如处子”。意思是当人们拿起笔写字的时候,要像未婚的女孩子一样:稳重、端庄、非常安静。这时候,会呼吸匀称,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一画上,一切杂念被排除脑外,有点类似于佛家的打坐,其实就是一种静态锻炼,让大脑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可见,常年写字、常年入静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来看看古人笔下的书法

柳公权《金刚经》局部

图片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周星莲《临池管见》说:“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

曹全《曹全碑》局部

图片

隶书沉重稳健,如人林泉之乐,使人气血平和,情绪稳定,对头痛、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患者能起到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

周兴嗣《千字文》局部

图片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图片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对于心情抑郁、身体虚弱、情绪消极、缺乏生气的人,能激发其热情,增加其生活活力。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图片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除了书法,画几笔国画也有益健康

张大千《梅花图》

图片

画梅,特别是寒冬将尽,早春来临之际画梅花更加有益于身心。梅之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脏属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讲,春天宜解带松巾。常画梅花可焕发生机,散去冬季心肝郁积之寒热,调理内脏机能,以解淤化闷。

张大千《兰花图》

图片

画兰,兰属火,五脏属心,情志为喜,故人谓“喜气画兰”。画兰可令人心旷神怡,文雅风流,心平气和,精神振奋,至老弥坚。

柯九思 《墨竹图卷》局部

图片

画竹,竹属木,方位属东,五脏中属肝,脏属胆,情志为怒,故传统画界称“怒气画竹”,偶遇烦心之事,可运笔挥洒竹之精神,排除胸中怒气,养肝护脏。经常画竹之人,邪气不易侵肝,脏腑和顺。

徐渭 《菊石图》

图片

画菊,特别是对年高之人,可滋润肺腑。菊属西、属金,秋风霜降,惟黄菊繁花密蕊,东篱傲霜,能助人不畏艰难,以昂扬健康向上之气度和不屈不挠之精神向前。

翁方纲《墨松图》局部

图片

画松,可得心灵之正气。松方位属中,五行属土,脏属脾,腑属胃,经常画松之人,可得“海纳百川”之胸襟,多福多寿。

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怎么样,要不要每日练上两笔,感受书法的养生之道呢?


本文来源:国开老年开放大学

编辑:汪先强(实习) // 责编:夏恩博 // 监制:张磊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