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治“湿热型”湿疹的方子!救人一时,不如度人一世,请欣赏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2-07-31 发布于安徽

Image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外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以前,我听中医前辈说,医生能治病,但是救不了命。

为什么呢?运用医药,救你于一时。但是,患者从根本上,对一些问题认识不上去,回归恶习,于是到头来还是重蹈覆辙。对这样的情况,医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我觉得,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来理解中医,了解医学道理,提高全民的中医素养,那是不是可以起到,“救命”的效果呢?

Image

正因如此,文老师我,笔耕不停,通过这个订阅号,把中医理念传播出去。也许,这是有价值的事儿吧。

好了,闲言少叙,我现在给你讲讲,中医对湿热型湿疹的应对之道。

这个病,是中医皮肤科常见病。尤其是当下这个炎热多湿多雨季节,受次困扰的人更多。

我给你说一张,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前辈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的,28岁。什么毛病呢?忽然之间全身起红疙瘩和水泡,流水,而且瘙痒,已经十多天之久了。

最初,他就是全身出现丘疹水泡,瘙痒流水。后来逐渐夹加重,水泡抓破以后开始糜烂,流黄水不停,整个人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赤量少。

此人曾经都医院皮肤科就诊,被诊断为急性湿疹。但是经过治疗,效果不好,于是转投中医,求治赵炳南前辈。

赵师一看,患者当时脸上、脖子、四肢和躯干,到处都有红色丘疹和水泡,小的如针尖,大的如米粒。部分地方糜烂,流水较多。体温,超过了37摄氏度。舌苔白,舌尖红,右侧脉洪大,左侧脉弦滑。

可以说,这个人的湿疹,还是很重的。

Image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赵师就问及患者的饮食情况。患者说,发病之前,曾连续几次和朋友吃饭,饮酒不少。

都问清楚了,赵师就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龙胆草9克,黄芩9克,黄柏12克,泽泻9克,茵陈9克,车前子12克,生栀仁9克,干生地30克,地丁15克,竹叶15克,大青叶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皮肤逐渐好转。后来,原方随证加减,共服药26剂,临床治愈。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赵炳南前辈的临床经验专著里,可以说多有提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这里的经验,颇值得一说。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显然在于湿热。他属于一个湿热型的急性湿疹。

何来热?患者舌尖红,脉洪,大便干,小便赤少,口渴,这就是热象,对吧?

何来湿?患者脉弦滑,患处糜烂大量流水,这就是湿。更重要的是,患者发病前,曾多次饮酒应酬。这摄入的湿热之邪,可想而知。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湿热。

怎么办好?当然要清热利湿。来看看当时赵师用的配伍——

龙胆草9克,黄芩9克,黄柏12克,泽泻9克,茵陈9克,车前子12克,生栀仁9克,干生地30克,地丁15克,竹叶15克,大青叶15克。

这里头,有龙胆泻肝汤的影子。其中龙胆草清热燥湿。黄芩和黄柏,辅助清热燥湿。泽泻和车前,利水,引导湿热随小便而去。茵陈,乃是清湿热之专药。栀子,清三焦之热,利水,令热邪有路可退。生地, 则用于滋阴,一方面能清热,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苦寒利水之品伤正。

竹叶,清热泻火,利尿生津。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是治疗皮肤疔疮肿毒的要药。大青叶,则用于清热解毒,凉血。

Image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