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中,林彪和粟裕都有战神之誉。 对比两人,林彪起点更高,机遇也更好,而在军事成就方面,粟裕却能与之匹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粟裕更厉害。 粟裕完全是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九死一生,最后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区主帅。 或许有人存在一个疑问,粟裕没有上过军校,为什么带兵打仗方面这么牛呢? 如果你了解了粟裕在红军时期是怎么当连长的,就会找到一些答案。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余部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所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并合编,南昌起义余部编为二十八团,粟裕在下面担任连长。 连队该怎么带?当然有基本的培训,但要带成出类拔萃的连队,那就该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总结了。 粟裕通过分析,发现从三河坝转战到井冈山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山地游击战,而且在井冈山也得靠这个生存。 连队怎么带?围绕并抓住这个关键字来下功夫。 别人十分重视,他就十二分重视。 具体操作也很多,这里列举三个: 一、晨练只有一个项目:爬山大清早起来,一些连队都是出操搞操练,比较规矩,尤其是军校风格的连队。 而粟裕连长则集合部队爬山,不管山有多高,粟裕总是带头冲刺到山顶,休息几分钟后又冲下来,完成后才吃早饭。 浅显来看,感觉粟裕带连队也忒不正规了。其实,粟裕这是从实际出发,从实战出发。 江西山多,打仗几乎都在山林里。粟裕连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后,战士们既把身体锻炼好了又掌握了爬山技能。在山上打仗时,可谓得心应手。 井冈山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粟裕连队跟随朱老总在遂川突然遭遇国民党军第三十一军一部,开战后,该部迅速落败,然后撤退,粟裕连队跟着朱德猛追,翻山越岭,一口气追了35公里而不颓,速度、体力和耐力都好于其他很多连队。 当然,国民党军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早已上气不接下气,溃不成军,营长以下官兵300人被俘虏,被缴枪支也有250余。 二、练枪法因为条件艰苦,弹药奇缺,一支枪一般只有三发子弹,所以粟裕那时候经常琢磨怎么样最大效率使用这三发子弹。 最后,粟裕结合实战情况,规定:冲锋前统一打一到两发,形成气势震慑敌人,冲锋时不开枪,追击时才使用第三发。 同时,还要提高射击的精准度,也就是练车好枪法,争取打出去一颗子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 为此,粟裕连队苦练枪法,而且粟裕增加了难度,他按照自己的经验(粟裕也是神枪手),练习单手无依托举枪瞄准,经此,很多战士练出好枪法。 三、练夜战。粟裕非常重视夜战训练,连队晚上直接开进荒山坟地进行训练。 有的战士一开始不适应,在坟地废穴旁趴着,心里瘆得慌,怕碰“鬼”,但粟裕给他们讲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最后连队克服了困难,掌握了高超的夜战技能。 粟裕从实战出发训练连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打仗还要讲究战术。 粟裕没上过军校,不过,他悟性高,又非常擅长学习。 井冈山上,他主要学习朱德、毛泽东的军(作)事(战)思想,例如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粟裕学到后就牢记于心,然后就琢磨,怎么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 1928年6月,七溪岭战斗。 粟裕连队迂回赶到时,敌先头部队已抢占制高点。粟裕几次攻击未成功,这时候开始动脑筋,想到了“敌疲我打”方针,于是保持攻击状态,从早上到中午,半天不停。中午突然暂停攻击,已经疲惫不堪的敌军立刻躺下休息,松懈起来。 这时候,粟裕带领连队猛攻,一举突破敌人阵地。不过,率先冲到制高点的只有10个人,而敌人越过山顶正在逃跑。 粟裕当机立断,把其余9人分成两组,6人控制制高点接应后续部队,其余3人跟他追击敌人。 翻过一座小山坳,粟裕发现有一百多名敌人窝在一起,但他毫不畏惧,冲上去大喊:“放下枪,你们被俘虏了!” 这时候,留在制高点的司号兵机智地吹起冲锋号,敌人瞬间蒙圈了,以为红军大部队来了,乖乖缴枪投降。 就这样粟裕等四人抓了百名俘虏。这件事当时在军中广为传播,朱老总还称赞粟裕为“青年战术家”。 这个七溪岭战斗过程中,司号兵也是值得点赞,多亏他的神助攻。这说明粟裕打仗灵活,他带的兵也非常灵活,粟裕连队不愧是一支既勇猛又灵活的连队。 …… 参考资料:《粟裕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