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中,粟裕其实捡了3个“小便宜

 莫为天下先 2022-07-31 发布于湖南

图片《大决战:淮海战役》电影截图

淮海战役中,粟裕其实捡了3个“小便宜”。

首先,围歼黄伯韬时,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与何基沣一起,在贾汪、台儿庄防地率领3个半师、23000余名官兵起义。

这样一来,就使得淮海地区东线的国民党军防线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解放军从而得以乘虚而入。

本来黄伯韬悍勇,粟裕的华野付出巨大伤亡才啃碎,试想如果没有张克侠与何基沣暗地里打“倒耙”,那么拿下黄伯韬难度会更大,可能打乱整个淮海战役的计划。

说起张克侠,那可颇受蒋介石器重。他素有“佩剑将军”之称,曾拥有过一柄总长380毫米,刃长255毫米,剑身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六字,剑柄上刻有“校长蒋中正赠”六字的短剑。

此剑名为“中正剑”,专门在德国定制的,能配有此剑者,都是被蒋介石视为心腹的人。

图片

另外,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时,110师的廖运周,他慷慨陈词,自告奋勇帮黄维打先锋头阵,先是加入四个齐头并进突围师,后又成为这四个师的最前部。

整个过程中,黄维硬是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最后自然是被坑惨了,110师精锐万余人加上前沿核心阵地,全部贡献给了我军。

尽管这样,中野还是啃不下黄维,最后粟裕派参谋长陈士榘率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7纵队、第13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前往,这才全歼黄维。试想如果没有廖运周神助攻,那么打黄维肯定会更艰难,我军损失更大,接下来打杜聿明所率3个兵团会吃力得多。

图片

还有第1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107军军长孙良诚也战场起义了。

所以说,淮海战役,粟裕虽然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但还真捡了3个“小便宜”。

说到淮海战役这个话题,每每都停不下来。

1948年11月下旬,当黄伯韬的7兵团与华野死死纠缠于碾庄,而黄维12兵团在宿县一带陷入中野包围之时,如果杜聿明弃碾庄而不顾,率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的16兵团直扑宿县、蚌阜一线,和黄维里应外合,中野必然难以应付,而此时华野完全腾不开手援助,那么杜胜算极大。

宿县一带距离徐州100多公里,直接可以用徐蚌铁路运送兵力,几个小时可以杀到。

图片

杜聿明原本有这样的想法,但老头子临时介入,硬要按照他国防部制定的方案。这导致淮海战役中,杜每每放弃最优解,选择下下策。

包括后面撤出徐州,杜聿明知道做战厅长刘斐是内奸,故意静默电台南撤,以防走漏消息而被蒋介石微操,但是蒋介石直接用飞机扔下手令,要他改变行军路线,去救黄维。

这样一来,时间耽搁,部署大乱,原本愁云笼罩的粟裕顿时喜出望外,立刻指引华野大军追上了杜聿明集团,将之包围在了陈官庄,从而一锅端。

图片


还是毛主席英明,给操盘淮海战役的粟裕充分的机断权,告诉他不必事事请示、汇报。粟裕得以放开手,大展才华,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战机,及时调整部署,最后取得胜利。

还有,淮海战役第二阶段,黄伯韬兵团撤到碾庄时,召集军官讨论对策。大部分人主张向徐州靠拢,黄于是拿出提前制定的行军部署。这时64军军长刘镇湘突然跳起来,说想要留下来和共军干一仗,这让大家再次陷入无休止的讨论。 

为什么刘镇湘突然提出意见呢?

原来黄百韬接下来分配给他的阵地是古时候的土山,相传三国时候关羽被曹操围住不得不降的地方就是这个土山,刘镇湘迷信,嫌其不吉利,所以不想走。加之他的64军是兵团主力,战斗力强,因此才这样。

这样一讨论,时间耽误了,黄伯韬走不了了,只好留在碾庄与华野决战。可笑的是,刘镇湘避开了土山,却没有避开关羽那样的惨败。最后全军覆没,自己被俘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