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做一个明白人

 IdleGossip 2022-07-31 发布于北京

怎样生活得更好,芸芸众生孜孜所求。这也是哲学层面的话题,甚至是宗教层面求索的终极启示。

为人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地努力和付出。为孩子健康,尽其所能搜罗安全食品;为孩子读书有成,咬着牙齿也要报天价辅导班。有趣的另一场景却是,父母为了省一点小钱,究竟是打车还是乘公交,算来算去;休息日东跑西颠,陪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无聊无趣围坐在身边的,是同样心境的家长们。

事实上,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看人看事有主见,不盲从,不盲信,做个明白人,孩子成人后就会过着美好的生活。佛家苦苦求索“悟”,就是要做个明白人。“难得糊涂”,其实也是明白人装糊涂。培养孩子做个明白人,是父母不可或缺的责任。

要做明白人,就得有辩证思维。听一句话,既要听话也要听音;看一个行为,不能就事论事,要从不同的角度看。用通常话说,就是凡事不要想当然。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话本身没错。夫妻之间没必要为你对我错脸红脖子粗,父子交谈也不好总是大道理的灌输。但是,就大事、要讲原则的事,比如子女教育理念、家庭重要财产处置,这句话就不能适用了。“扶弟魔”利用夫妻的财富无休止帮扶弟弟,还振振有词;父母偏心,财产都给儿子,赡养推给女儿;爸爸管孩子,妈妈唱对台戏。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你家唱罢我家登场。诸如此类,口口声声“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要么就不是一个明白人,是网络鸡汤文的牺牲品,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很辩证的。当你被溢美之辞包围,如果你有着什么被他人惦记上了,比如美色、财富、权力,接着发生的很可能是欺骗、背叛,甚至是人身安危。这句话之所以辩证,是它不绝对。“鲜矣仁”,不是绝对排除“仁”。能够辩证理解这句话,身陷巧言令色中,就能提示自己,既不认定对方居尽心不良,也能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反对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的歧视,是美国极力宣扬的价值观。美国大学中,中国学生常常被白人贴上歧视黑人的标签,这其实可能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不过那些白人不歧视黑人吗?在美国,通常黑人住黑人区,白人住白人区。一旦白人区有黑人入住,要不黑人不久知趣地搬走,要不白人逐渐搬离。这里的辩证思维一是,不要被白人所标榜的“反对种族歧视”谜惑”,他们对黑人也是歧视的。二是进一步,正因为白人内心存有种族歧视,他们才会宣扬反对种族歧视。更进一步的辩证思维是,之所以美国存在对黑人种族歧视的现象,这有着黑人族群自身的原因。仅举一例,在美国黑人抢劫司空见惯,造成美国鼓励夜不出户。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孝顺,似乎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不然,对孝顺也要辩证理解。孝顺的前提似乎是,父母给予儿女生命,养育儿女成人,所以儿女就应当孝顺。繁衍后代是动物的基因本能,动物不存在孝顺一说,以此苛求人类,其实也不太符合人性。父母一方面喋喋不休,要求子女孝顺,另一方面父母对爷爷奶奶却往往做不到孝顺。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孝顺长者,这是人类被长期教化后对自身的克制,不是天性,不是自然的。一个人孝顺,值得赞扬,确实不容易。一个人不孝顺,其实也符合人性,只要不太过分,也不必过多的苛责。父母既不能道德绑架子女孝顺,子女亦不能因为愚孝,尽不到夫妻相扶之责、尽不到子女养育之责。老舍的《四世同堂》里,紧缺食物被孝顺给行将就木的祁老太爷,活活饿死了重孙女妞妞,一个幼小的生灵。亦不知道作者是否借此有意提示读者对孝顺做一番辩证思考?

生活中辩证思维的事例很多,只要父母时不时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辩证分析,就会打开他们辩证思维的空间。慢慢得孩子们成长了,离开父母时,迎接他们的将是美好的人生。他们已经成为了有思想的人,是生活中的明白人,他们能够抵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品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