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6、贞观之治,官好民安社会和谐

 清水边2021 2022-07-31 发布于福建

原则:郭羡英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登基后,放掉宫廷花园中所养的鹰犬,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放宫女三千人回家。王朝刚建立,国家经历多年战争,可以说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但皇室却这样的富有、奢华。

唐初算出3,003,202户,12,311,698人,三百多万户,一千多万人口。平均每户4口人。但是,该统计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旧唐书》脱漏了洛州等要州的人口数字。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新罗帝王的治国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历史还记载,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贞观七年秋天,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资治通鉴》讲了二点:粮价便宜,犯罪率低。粮价便宜:说明生产搞得很好,粮食很多。李世民以亡隋为戒,使农民能够安定生产,安定生活,在农业方面做出努力。

李世民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均田制”就是按人口分配土地,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还给官府。农耕时代农民有土地,就能够安居乐业。

李世民在分配土地上,大大减少有爵位的贵族的土地,从一百顷递降至五顷。一品到八、九品官员,受永业田从六十顷递降至二顷。其他官员受永业田从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递减幅度极大,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更缩小贫富差距。

“租庸调”的内容是:租,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调,每丁每年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是每年每个男丁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这种赋税是不高的,但累积起来皇家就有粮有物有钱了。

李世民还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李世民还重视商业,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犯罪率低李世民在治国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他建立了一支清明的官员队伍,从中央到地方。他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且不计前嫌,从敌对势力中选拔好人才,如魏徵、王珪都是李建成旧臣,还有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也都得到重用。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解决官员太多的问题;派李靖等13名黜陟chù zhì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自励廉洁高效,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李世民最具统治特色的是纳谏,即让官员提意见。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敢提意见出名。

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李世民任用了一批清明的官员。官员贪腐、不贪腐,影响力太大,而且官越大影响面越大。因为一个贪腐官员常会带动一大批贪腐的人,他们要互相勾结,才会从中鱼利,还会带动一批人为非作歹,欺压危害百姓,由此也滋生出坏人来,社会就不安定了。

贪腐的官员又常不作为,一个是他们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该处理的问题不处理是;甚至是非颠倒,失去公正;另一个是只在乎乌纱帽,做事就看上级的脸色,那在乎百姓的利益。

官员不贪腐,有正气,社会有正气,百姓也有正气。政治清明,老赖恶棍会成为好人,政治腐败,好人会成为老赖恶棍。官员不贪腐又有能力,就敢作为,可以不顾势力、关系、情面,秉公行事,促进社会发展。中外历史对李世民评价最高,他才是千古一帝。

实际上皇帝、官员的生活,比百姓好得多。李世民刚登基厉行节约,后来也在陕西南部的终南山麓建造了一所“翠微宫”,成为唐朝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避暑行宫。还有皇帝老婆成群自不用说了,他年老时还娶了十四岁的武则天。但百姓要求很低,也很容易满足。官员好一点就感激感动,心甘情愿,任劳任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