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还在这样学古诗吗?错了错了!(该文内有李白《将进酒》、杜甫《绝句》)

 qiangk4kzk8us4 2022-07-31 发布于云南

常听到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底蕴深厚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差。

但是在真正学习时,往往也是问题多多:

孩子每次读古诗,就犯困;

哪怕会背了,过一阵子就忘记;

对诗词一知半解,不会运用到写作表达。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非就是这两个:

1. 诗词创作年代离生活太遥远,再加上孩子的阅历浅以及知识储备贫乏,理解起来是很有难度的;

2. 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太过古板、枯燥无味,孩子不感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小编特别总结了学习古诗词常见的3大误区,赶紧来避坑吧!

误区1:只顾着读古诗,不知道创作背景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讲古诗词多数会侧重在朗诵和背诵上,关于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只是简单地过一遍。

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我们与诗词内容脱节,不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

因为古诗词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仅是机械地在字面上理解诗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了解这首古诗词的作者是谁?他的简介和生平是怎样的?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什么样的环境里写出来的?

这些问题对于古诗的学习非常重要,梳理清楚,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因为作者在不同的年龄创作的,在不同的境遇下创作的,所表达的情感自然也是不同的。

比如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写此诗时李白已50多岁了,除了当过3年的官职外,一直浪迹于江湖。

这位怀有抱负的志士,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满腹雄才而无人见用,他怎能不感到苦闷和忧愤呢?

所以诗人在与友人聚会的时候,借酒兴诗情抒发不平之气,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磅礴大气的《将进酒》。

如今对古诗词的考察越来越灵活,有时候考的并不是学过的作品,遇到不熟悉的诗词那该怎么办呢?就只能靠自己了!

根据已有的诗词信息,比如诗名、作者、注释等,然后调动大脑的知识库,从知识库里去筛选关于诗人的简介:是哪个朝代的,生平事迹、知名作品、创作风格等。

这就需要孩子对古诗创造背景、各朝代的大背景事件、常见诗人的生平事迹等知识进行积累,要建立起一个大的框架。

误区2:光看字词句释义,没有用心感知诗意

古诗学习离不开这三部曲:生字学习、字词解释、理解诗意。

一首古诗词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往往蕴含着深远的寓意。

通常经过逐句翻译,基本上能弄懂古诗词的大概意思,很多人到这里就止住了,并没有充分去感悟诗中意境。

但是你发现了吗,这样的学习是很难记住的,孩子也并没有学会如何运用。

我们需要再深入一点,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含义,可通过这两点去锻炼理解诗意的能力:

 梳理诗词中出现的情景和故事元素,通过营造“画面感”完成对古诗的解读。

找到与古诗词情感共鸣,弄懂作者在诗文中预设的情感指向,这需要做到“知人论世”。

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增强记忆力,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文学魅力之所在,具象的美和抽象的美之间隔着的是一段审美的距离,寻求诗歌的意境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情感的捕捉和释放。

那要怎么营造“画面感”呢?可以通过筛选信息,进行文本细读实现。

比如品读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整个春意盎然的景象马上就呈现在我们脑海中了。既有翠柳又有千秋雪,应该是还在初春时节,空气清新凛然,大地开始复苏。

·  有门、窗,诗人应该是在家里,正欣赏着外面的大好美景,但是为什么会突然写诗呢?估计是看到什么,心中有感而发。

·  有西岭、东吴、万里船,景象更开阔,抒发了一种不远万里,终于前来的感慨。

通过构建这个画面,以及感受这个画面传递出来的讯号,我们就能大致知道这首诗词要表达的情感了。

比如这个《绝句》要表达的应该就是经历了一场大劫难后万物复苏的的情境,比如战乱平息,对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万分、或者是坎坷仕途后获得的升迁之喜。

当然这对小学生而言,自然是不容易做到的。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要能完整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这已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信息解读能力。

误区3:死记硬背完成任务,不会拓展学以致用

理想的古诗词学习,应该有如下收获:

  知识积累:指掌握的词句、理解的大意、悟到的情感等较为显性的价值;

  素养提升:指习得学习方法,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底蕴的沉淀等相对隐性的价值;

  归纳运用:指学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加以运用,去辅助理解更深更难的诗词、去运用到写作表达当中

这里面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都是潜移默化的,而归纳运用是最难的,需要多进行训练的。

比如可以先明确学习的古诗词属于什么类型,再回顾以前学的这个类型的古诗词,或者是拓展这种类型其他的古诗词,然后进行系统的感知。

比如古诗词的分类有很多:

按内容上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

按情节上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我们也可以根据古诗词中的一个字进行联想拓展,就像我们平时玩飞花令那样。

比如表达思念之情的带月字的诗句: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袁枚《随园诗话》中“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还能够根据孩子情况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知识,多角度发散与诗歌相关的各种风俗、文化、事物等等。

以古诗词为载体,更全面地去了解这首诗背后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诗词的发散和延伸,了解更多科普知识,能够反过来帮助理解其他诗词含义。

小结:学习古诗词三重境界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闪耀着美的光彩,还可以带来深刻的启迪。在不同时期读同一首古诗词,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而且随着孩子的阅历越丰富,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会越深,有点类似于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学习古诗词的第一阶段,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不能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尽管学习古诗词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却不后悔,所有的困难都是我们前进的阶梯。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我们与诗人同游,领悟到诗歌的无穷韵味。

读透古诗词,与诗人隔空对话,就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