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随谈

 9tx22v工人 2022-08-01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抛弃手动步枪

美国军队是一支从西部打斗中出来的军队。这些经历使美军非常注重单兵武器的火力和技术进步。早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军就发现格拉格·乔根森1896式步枪在装弹和推拉枪机上比西班牙军队的7毫米毛瑟枪繁琐。当时曾经提出过自动上膛步枪的设想,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最终还是采取了毛瑟枪手动后拉枪机的设计。1903年这种短管的斯普林菲尔德1903型步枪正式成为美军装备,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大量装备短管步枪的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针对装备后拉枪机步枪的步兵火力薄弱问题,美军重新加快了单兵自动武器的研究。

文章图片2

一战后期,德国的MP18冲锋枪显现了巨大的威力,但在100米以上的距离,该枪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那些习惯于单打独斗的美军士兵常常用准确的射击抢先敲掉了德军的冲锋枪掷弹兵。在这些近距离的战斗中,最令人困扰的问题是旋转后拉枪机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上膛太慢。

文章图片3

装备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的美国海军士兵

1917年,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郎宁设计了一枝使用M1906型7.62毫米枪弹的自动步枪,1918年由柯尔特、温彻斯特、马林·罗克维尔三家公司生产并装备美军。这就是著名的M1918式勃郎宁自动步枪。该枪与其说是一支自动步枪,不如说是轻机枪更合适。因为M1918全枪重达7.26千克,比步枪重了1倍多。

当时自动步枪的设计是基于步枪弹,中间威力枪弹概念还没有产生,加上当时冶金技术的限制,枪重控制到7千克已经很不容易了。由于士兵们携带这种枪无法灵活作战,因此后来在勃郎宁M1918的改进型上加装了两脚架,但只配备于美军的步兵班作为班用轻机枪。将自动步枪开发成了轻机枪也算是歪打正着,这种枪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被M60通用机枪取代。

文章图片4

结构精巧的半自动步枪

美国军方继续努力寻求适合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由于各种观点争论不休,直到1924年才制定出自动或半自动上膛步枪的设计说明书。美军首次明确了需要一种“口径.30(7.62毫米)、重量不超过9英磅(4.08千克)、制造和维护极其简单的单兵自动上膛步枪”。

约翰·坎特厄斯·伽兰德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1917年他首次设计了一挺手提轻机枪。1919年11月他进入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从事自动上膛步枪的设计工作。M1918自动步枪的出现后,伽兰德发现由于受材料和弹药的限制,连续发射所需要的加重枪管和机构十分笨重,而且大威力的M1906枪弹在连续发射时后坐力相当大,不适合步兵抵肩射击。于是伽兰德侧重于半自动步枪的方案。

文章图片5

约翰·坎特厄斯·伽兰德

1936年伽兰德设计的半自动样枪几经周折终于全部通过了军方各种挑剔的验证。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美国军方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半自动步枪。1937年伽兰德的半自动步枪被军方正式命名为M1半自动步枪,并获准在斯普林菲尔德和温彻斯特兵工厂生产,成为美军第一支正式装备的半自动步枪。

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武器。在枪管的前部有整体化的导气和动作筒,枪管前端有导气开孔,并有固定导气装置的堵头。其活塞杆比较特别,是与拉机柄连为整体的一个部件。从外形上看,与拉机柄相连的部分似乎嵌进上下护木之间,这也是伽兰德自动装置的主要特征。

文章图片6

击发时子弹通过枪管前部的导气孔后,高压燃气会进入动作筒,冲击活塞杆部件向后。活塞杆带动整个枪机完成开锁、开膛、抓壳。在枪机回退过程中,将击锤扳回到待发位置,同时抛壳装置将空弹壳向右上方弹出去。此时动作筒中的燃气泄放殆尽,位于枪机底部的复进簧将枪机迅速推回原位,将下一发子弹通过机匣坡面送进枪膛。1940年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改用尖头平底的M2勃郎宁铅心步枪弹。

文章图片7

M1半自动步枪最有特色之处是供弹具。这种容弹8发的半自动步枪使用冲压而成的弹夹。弹夹中的子弹相互交错排列。弹壳底部的拉壳沟卡在弹夹底部的内筋上。装弹时,连弹带夹都塞进弹仓里。弹夹有双圆开口型和单开口型两种,双圆开口弹夹可以不论开口上下往弹仓里塞,而单开口型则只能开口向上装进弹仓。

文章图片8

由于弹夹不一定使子弹对齐开口,所以美军士兵在装弹时常用手指拨或在硬东西上磕弹夹使之对齐。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M1的枪机会空仓挂机。此时一直被紧紧压在弹仓底部的退夹器会猛地弹起,将空弹夹向上抛出弹仓。

文章图片9

在很多反映二战的影片中,我们常能看见美国大兵的M1步枪射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弹夹“叮叮当当”地跳出弹仓的镜头。

文章图片10

M1步枪射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弹夹跳出弹仓。

恶战显身手

20世纪30年代,养尊处优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是难以受到攻击的,于是对于装备的更新并不急迫。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多数美军部队装备的还是斯普林菲尔德1903步枪,半自动的伽兰德M1只换装了1/3。不过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手中的少量M1步枪还是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图片11

二战中的日军轻武器没有一件算得上好用,在武器设计上都带有岛国因资源贫乏而留下的痕迹。美军的伽兰德M1虽然工艺粗糙,但既准又远。日本兵手里加工精细的友坂三八式步枪在火力和威力上都远不是对手。

文章图片12

1942年,M1步枪取代1903步枪大量装备美军,这使美军成了整个战争中自动武器最普及的军队。大量的自动武器在战斗中很快就体现了巨大的优势。那些一直使用手动枪机步枪的日本兵在战斗中平均射击一次要遭到美军60发子弹的回击。在太平洋植被茂密的岛屿上,往往难以直接看见对方。日军精确射击的战术原则此时已经不起什么作用,而美军只要听见动静,就朝树丛中猛扫。伽兰德M1节奏分明的射击声让日军心惊胆战,很多日军还没有看到对手就被撂倒。

文章图片13

美军两枝伽兰德M1的火力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班,所以美军步兵班常常分成两人一组轮流射击,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火力,甚至能够压制日军射击时还要不断涂油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文章图片14

日军自以为夜战能力出色,喜欢利用黑夜掩护发动夜袭。他们从多方向靠近敌方,然后同时发动冲锋,使美军旁顾不及。这种战术最初有一定效果。不久美军步兵班采取一种所谓“疯狂时刻”的夜间反击战术,使日军在夜战中饱受自动武器之苦。美军在夜战中只要听到事先约定的“疯狂时刻”的口令或信号,所有人立即隐蔽,然后用所有的武器向站着的或移动的目标同时持续开火。不吸取教训的日军在战争后期更加崇尚体现武士道精神的夜间“敢死”冲锋,加上美军开始在M1步枪上试用早期的夜间瞄准装置,使日军在夜战中伤亡人数更是直线上升。

文章图片15

随着北非和欧洲战场的开辟,伽兰德M1步枪伴随美军转战各地,自由法国等盟军部队也大量装备伽兰德M1。美军还将M1空投到各国反法西斯游击队手中。纳粹军队开始尝到了伽兰德M1的苦头。由于德军部队装备冲锋枪比例大,使用手枪子弹的冲锋枪需要接近到100米以内才能形成有效的压制。

对于自动武器装备数量庞大的美军,德军要接近到那种距离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德军的步机枪手常常被伽兰德准确的远距离密集火力杀伤,使失去火力掩护的冲锋枪手难以发动有效冲击。在欧洲战场,很多伽兰德M1还被当成狙击步枪,可见这种外形粗糙的步枪精度非常不错。

文章图片16

狙击版伽兰德M1

改进并走向世界

尽管伽兰德步枪深受士兵欢迎,但其重量还是偏大。太平洋战区交通不畅,美军士兵在极其恶劣的气候下负重穿越丛林非常艰苦,因此需要一种轻便的枪械。此外,欧洲战场的机械化程度虽高,但城市巷战非常多,也需要一种火力强大的轻型自动武器。1940年由伽兰德设计、使用7.62毫米半底缘短步枪弹的卡宾枪为美国军方所采用,1941年正式定型为M1卡宾枪。这种枪的自动原理是“活塞短行程”方式,具有与M1步枪类似的拉机柄前伸结构,使用15发或30发弹匣供弹。M1卡宾枪也是最早装备的中间威力弹药自动武器。

文章图片17

与M1步枪不同的是M1卡宾枪可以全自动射击。这两种不同的伽兰德自动武器从编号上很容易使人混淆。它们都能发射枪榴弹及安装红外瞄准镜。为防止射击时的枪口焰导致红外装置短暂致盲,还在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型消焰器。M1卡宾枪后来成为美国产量最大的枪支。

二战结束后,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及卡宾枪继续在美军中服役,并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各国的步兵自动武器也都开始换装,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成了许多国家的标准步兵装备。其中意大利贝雷塔公司仿制的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不仅装备本国军队,还装备了印度尼西亚和丹麦军队。

文章图片18

1959年意大利人维托里奥瓦尔完成了对伽兰德M1步枪的改进,缩小了全枪尺寸并减小了重量,加装了榴弹发射瞄准具和两脚架,采用20发弹匣供弹,能够单发和连发射击。新枪命名为BM59,成为意大利军队的步兵标准武器,后来还发展了多种改型。除意大利军队外,印度尼西亚和摩洛哥也获得制造权大量生产,装备本国军队。现在BM59依旧在这些国家使用。

文章图片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