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翔谈笔法:文字书法的金石气必须要有这两种力来参与

 书法古今 2022-08-01 发布于陕西

曾翔虽被人们誉为写丑书的书法名家,但是,有的书法家并不否认曾翔在笔法上的许多贡献,他是一位非常注重书法用笔的人,因此,一旦说起笔法,人们也不得不佩服曾翔的书法用笔,例如有的人认为,不要只看他的字形,更要看他的笔法,也有的人觉得,曾翔的笔法很高深,只是你看不懂而已,如果能从他的笔法中学到一些东西,那你的书法也就很了不起了。

曾翔的确很注重书法的用笔,这也可能是他书法的高妙之处吧。他认为,书法尤其民写远古时期的书法作品时,这里说的是临摹,要从临摹开始就要注意用笔方法的培养,他举例说到,人们在写金文书法时,不仅要在字形上注重写得像,更要把金文书法的那种金石气写出来,学会了这个笔法,就会在其它书体中形成一种书写的惯性方法,这个很重要。

写金文书法时,要有一种向前的“推力”和“拉力”共同组成的“力量”才行。“推力”就是将毛笔向前推送所形成的力,但同时,还要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是同时进行的,就好像一个大人嫌孩子不听话,用力要打孩子,但这不是真的打,而是用力朝着孩子打去,但落到孩子身上的手却没有了力量,轻轻地把手掌“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推力和拉力的比重,推力要大一些,因为不管怎么拉,毛笔还是要前行的,但这两种力量必须要存在,而且还是同时存在的。

写金文练习笔法时,为什么要有这种力量?它有什么作用呢?其实,这是曾翔在多年的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金文是商、周、秦时期的文字,它是铸造在金属上面的文字,经过几千年时间的存放和风蚀,这些文字也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就是线条上质感的变化,原来可能是平滑的,现在会变成边缘斑驳的,原来是平直的,现在可能是有交织的,这些种种变化,就让文字有了一种古质之感,加上是刻在金属之上的,它也就有了金石气。

曾翔用这种推力和拉力写出来的字,它的边缘是残缺的,不是平滑的,以此来表达金石气,这个表现方式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作讨论。他这种用笔的方法是否正确,我觉得应该值得人们去研究讨论。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曾经说过,学习书法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一著名书论,影响和带动了很多人对书法学习的研究与学习,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写金石文字时(刻在碑石上的文字),就不能完全按照碑碣上的刀刻文字那样去临摹它,而是要透过这个刀锋,看它“背后”的用笔方法。否则,有可能就不能学到古人写字的那个笔法了。

从启功的这个书论中可以看出,我们学习古人写字时的笔法,实际上是要真正去学习它的笔法,古人当时在书写时是怎么用毛笔书写的,并不是刻成碑子或铸造成金石文字以后的样子,这一点与曾翔的做法刚好是相反的,究竟我们写字临摹要写成斑驳的、残缺的,还是要写成平滑的、平直的?虽然我们没有从考古中得到那些当时真实的场景,但我想,书法的笔法,最初的书写才是古人真实的写字方法。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