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南烛子与天竹子(含乌米饭)

 王挺军 2022-08-01 发布于浙江

一、从乌米饭说起
多地有立夏时节吃乌米饭的习俗,这乌米饭的食材中,素来与一种植物的叶子有关,此植物即为乌饭树(南烛)。
旧时道家采南烛叶制作青精饭,亦名乌饭,以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蒸煮而成。李时珍谓之“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后来流传至民间,即为今之乌米饭。
本人早先在《野外几种常见野果》中曾介绍过“乌饭子”,即乌饭树的成熟果实,又名乌饭果,幼年时期喜爱的一种野果。其干燥果实可入药,为南烛子,浙江中药炮规有收载。
南烛入药,早在唐代有记载,如孙思邈《千金月令方》南烛煎:“益髭发及容颜,兼补暖。”通常以其枝叶与果子一并使用。
南烛子为一种滋补的中药,《本草纲目》谓之:“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另有一种用以治疗咳嗽气喘的中药品种天竹子,俗名南天竹子、天烛子、南竹子,因与前者名称近似,容易引起混淆,历来有人混为一谈。
南烛子与天竹子,两者的植物来源不同,功效相差甚远,不可混用,务须明辨之。

二、关于南烛子与植物基源
南烛,即乌饭树。陈藏器本草拾遗南烛生高山,经冬不凋。指出了南烛为常绿植物。
又《本草纲目》:“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所述植物特征,与今之乌饭树基本相同。
据《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南烛子的植物基源有两种,即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江南越橘(米饭花)Vaccinium mandarinorum Diels 的干燥成熟果实。本省有产。前者秋末采收,后者夏季采收,干燥。
性味甘、酸,平,归肝、肾经。具强筋骨、固精、益气、乌须发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筋骨不利、神疲无力、须发早白等症。

杜鹃花科越橘属(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又名南烛、乌饭子、饭筒树、草木之王、牛筋、苞越橘与墨饭草等。常绿灌木,高14m,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6cm,宽13cm,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先端锐头,薄革质,有光泽,侧脉57对,中脉有短毛,叶柄长24mm
乌饭树的总状花序腋生,长25厘米,微具毛,苞片披针形,长1cm,常宿存,花梗下垂,被短柔毛,花萼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浆果球形,直径56mm,被细柔毛或白粉,熟时紫黑色,内含白色种子数颗。宿萼约包果实4/5以上,萼片5浅裂。
花期67月,通常果熟期1011月。从低海拔的丘陵至海拔1700m的山地,生于山坡林灌丛或林下,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越橘属植物江南越橘Vaccinium mandarinorum Diels,又名米饭花、西南越橘。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5m,叶片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53cm,边缘具细锯齿,侧脉约10对。
江南越橘的总状花序腋生兼顶生,无毛,苞片披针形,早落,花梗下垂,无毛,花萼5浅裂,无毛,花冠白色,有时带淡红色,管状,5浅裂。浆果球形,直径45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至深红色,无毛。
花期46月,通常果熟期910月。生于山坡灌木和林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东至台湾,西达四川、云南、西藏。
江南越橘,比起前种,植株较为高大,叶片通常也更大些,果熟期稍早些,果实无毛。

三、关于南烛子的性状特征与变迁
南烛子在国内多个省区,包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等地炮规中均有收载,植物来源为乌饭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按浙江炮规(2015版),南烛子的植物基源有两种,为乌饭树和江南越橘的干燥成熟果实,故两者性状特征略有差异。
南烛子的大致性状为:前者(乌饭树果实)呈圆球形,直径3.55mm。表面红褐色至黑褐色,具皱纹和纵沟,被短柔毛。顶端具5浅裂的宿萼和点状的花柱基痕,基部具果梗痕。果肉质脆。内含多数长卵状三角形的种子。气微,味酸、微甘。
后者(江南越橘果实)直径46mm。表面近平滑,有光泽,无毛。

简而言之,南烛子之乌饭树浆果,表面被灰白色短柔毛、有的具霜,顶端具点状凹陷的花柱基痕;江南越橘浆果,表面无毛,有光泽,顶端具点状微凹陷的花柱基痕。
但在1986版浙江炮规中,性状描述有“顶端为点状凸起的柱基痕迹”,有人质疑此为短尾越橘的果实特征,而非乌饭树和江南越橘,好像张昌禧老师也曾为此作过鉴定的。

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Dunn,又名小叶乌饭树,常绿灌木,叶长35cm,宽12cm,先端尾尖,侧脉不明显。其浆果表面无毛,被霜,顶端具点状凸起的花柱基痕。
94版至今的浙江炮规中,南烛子顶端特征描述改为“点状的花柱基痕”,不再强调是否为点状凸起或点状凹陷了。
其它省区,如天津炮规中,南烛子的顶端特征描述为“顶端有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萼片和果柄多已脱落。”
据本人的观察,南烛子顶端特征为:顶端具圆孔状凹陷,周围一圈隆起,凹陷处中央为黄色点状的花柱基痕,花柱基痕微凸起,但不超出圆孔;花萼裂片间,呈5个凹陷的圆孔,形似“梅花状”。

四、南烛子近似种之天竹子
南天竹子入药,始载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用以治疗小儿天哮等症。南天竹子,为南天竹的果实,《中药大辞典》、多地炮规有收载。
记得我刚工作时其名为天竺子,浙江炮规94版后改名为天竹子,并沿用至今。因其名与南烛子相近,常见有人搞混。
以前在药房时,因南烛子常缺货,有时对坐堂医生指出处方中的南烛子没货,天竺子有的,医生说那就改用天竺子吧,说着就拿起处方改了药名。
其实,两者的药性是有明显差别的。两者互混,古已有之。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曾指出:“南天竹乃杨桐,今人植之庭除,冬结红子,以为玩者,非南烛也。”
又如,《植物名实图考》曰:南烛,《开宝本草》始著录。……开花如米粒,历历下垂。湖南谓之饱饭花。四月八日,俚俗寺庙染饭馈问,其风犹古。《梦溪笔谈》误以为南天竹,且谓人少识,殊欠访询。沈括先生也弄混了。

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仅1种,即南天竹,分布于中国和日本,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谷地灌丛中。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为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少分枝,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叶通常为23回单数羽状复叶,各级羽状叶均对生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全缘,革质,深绿色,冬季变红色叶柄基部常呈褐色鞘状抱茎
南天竹的圆锥花序顶生萼片多轮,渐移变为花瓣,花瓣6,白色。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含种子2,扁圆形。花期57果期811月。

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天竹子为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竺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长江中下游各省,本省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至次年春采收,干燥。
天竹子的大致性状为:呈球形,直径69mm。表面黄红色或红紫色,光滑,微具光泽。顶端宿存微突起的花柱基,基部具果柄或其残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凹陷,黄棕色。味酸、涩。以干燥、色红、完整者佳。
天竹子,归肺、肝经,具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等症。天竹子具小毒,用量36g,不可多服。
早先曾有报道,有老人采摘了许多南天竹的果实,煎服,因超限量而中毒,不得已送入医院抢救。毕竟,天竹子不是南烛子,后者为滋补药,无毒,而前者为止咳药,有小毒,须慎用,尤其不可超剂量、长期服用。

五、南烛子近似种之酸藤果
前段时间,发觉新收到的南烛子有些异样。其果实略小,直径35mm,表面红棕色,皱缩,具光泽,无宿萼,顶端具点状凸起的花柱基痕,有种子1枚,核果扁圆形,顶端凹陷,中间有一条稍浅的、纵向的结合缝。味微酸。
显然此物核果状,不是浆果南烛子,也不像杜鹃花科小米柴的蒴果,更非南天竹子。南天竹子也为浆果,直径69mm,要大些,而且种子两粒,内面凹陷。

经过比对植物志及征询专家,初步确定此物为酸藤子的果实,即酸藤果。酸藤子Embelia laeta (L.) Mez为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攀援灌木或藤本,又名酸果藤、咸酸果、酸藤果、酸藤木、甜酸叶、信筒子等,主要分布于云南与两广地区。
按《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果藤以根、叶及果实入药。根、叶能祛瘀止痛、消炎、止泻。夏季采果,蒸熟晒干,为酸藤果,性味甘、酸、平,具强壮、补血作用,用于治疗闭经、贫血、胃酸缺乏等症。酸藤果,在《南宁市药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均有收载。
也就是说,这酸藤果为南烛子的伪品,却也有一定的强壮滋补的作用,性味均甘、酸,与南烛子略有近似。

六、南烛子近似种之蓝莓果
蓝莓果实因肉质细腻,甜酸适口,又富含花青素,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被誉为“浆果之王”,而广受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近些年来,国内的蓝莓种植业发展较快,蓝莓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小浆果树种。
蓝莓Vaccinium spp.),是杜鹃花科越橘属蓝果类型植物的俗称,多年生低灌木。野生蓝莓,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经过栽培改良可分为如兔眼蓝莓、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等树种。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各地相继开展引种试栽蓝莓,在江浙一带,栽培的蓝莓品种包括兔眼蓝莓、南高丛等。
兔眼蓝莓,为落叶或近常绿灌木单叶互生,叶阔椭圆形至卵形,长47cm,宽24cm,全缘或有锯齿叶面绿色,叶背常有腺体,密生毛茸或光滑。花白色或粉红色,花冠短壶形,呈吊钟状。因果实成熟前其颜色红如兔眼,故名为兔眼蓝莓,成熟后为黑色或暗黑色。
在中国东北地区,野生蓝莓资源也有分布,即笃斯越橘,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等地的林区、高山湿地中。

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落叶灌木,又名笃斯、都柿等,高0.51m,多分枝。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成熟时蓝紫色,被白粉。
笃斯越橘,在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人日常生活中,为经常食用的野生植物,他们还常在食用面食时佐以笃斯熬制成的果酱,鄂伦春族传统医学也将笃斯越橘作为习用的草药。
有人把乌饭果称作“中国蓝莓”,把笃斯越橘称作“东北蓝莓”、“中国北极蓝莓”,它们与源自北美的蓝莓一样,均富含花青素及多种营养素,皆为“浆果之王”。
这些越橘属浆果,不仅仅是美味的水果,而且还具有改善视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抗癌、抗氧化和减缓衰老等保健功能。

七、其它
记得在90年代初期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南烛子还是一种本地习用的常用中药,但在近些年来的市场流通与临床调配中,已经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了。
南烛子的正品太少,野生资源的产量有限,少见栽培,市场流通中鱼目混杂,风险较大,导致它的使用量日渐萎缩。
目前看来,南烛子的货源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日后,若能大力开发乌饭果的鲜果、果汁与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开拓出市场,那么乌饭树的种植业必定也会带动起来,正品南烛子的货源也将得到可靠的保证。
蓝莓,尤其是笃斯越橘,具有多种保健作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制定出中药标准来,而成为法定的中药品种。

《本草拾遗》在介绍乌饭时,曾提及“袋盛,可以适远方也”。也就是说乌米饭可以作为远行时携带的口粮,不易变质,这或许与乌饭树叶所含的花青素等成分的抗氧化作用有关,花青素成了天然的抗氧化剂。食用乌饭,还能强筋健骨、益气力,这也是乌饭树的别称“牛筋”的由来。
天竹子,又名天烛子、南天竹、南竹子等,能敛肺止咳,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果实,因与南烛子名称相近,常引起混淆,存在误用的风险。南天竹中的天竹碱,误食过量会麻痹中枢神经引起死亡。

早期有资料显示,某些地方曾存在把算盘子误作为南烛子的情形。算盘子有小毒,为大戟科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的蒴果,呈扁球形,直径11.5cm具明显810纵沟槽,与南烛子的外观特征差别较大,应易鉴别之。
近年来有些商家把紫金牛科的酸藤果,充作南烛子,尽管酸藤果无毒,也有一定的强壮和补血作用,但此物非彼物,需要正本清源,不可混用。
山间百草花,救病皆为药。作为药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正确鉴定原植物的种类,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药材品种的混乱现象,并设法消除风险和隐患,断乎不可放任自流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