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西太平洋海上用兵思路

 铁马冰河雄关 2022-08-0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2021年1月,美海军作战部发布了《海军作战部发展指南》,作为2020年底发布的新版海军战略《海上优势:以一体化全域海上军事力量制胜》,的推进。“指南”给出了美海军在未来“大国竞争”中用兵思路。

中美西太竞争格局
  1.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和困局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集中体现在东亚地区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力,以及对全球资源的强劲需求和对全世界政治的巨大影响力。今天,美国严重依赖东亚的产品和市场,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亚太贸易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率已经达到了30%,比美国与北美其它地区的贸易规模还要大。看着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变大,美国唯恐这里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智库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的负面影响有:获得地区(或)全球的霸权;建立不利于美国利益的地区性经济组织;扰乱美国军事力量在地区的自由行动;弱化美国与地区盟友之间的关系;单方面解决领土(海)争议等等。而从海权的发展历史分析,地区争霸的这种“零和”博弈对任何一方都是没有好处的,美国并不希望这种竞争局面的出现,但是也不愿意出现一个新的强劲对手。
2.美国战略文件直指中美竞争
2021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1年度战略竞争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这个法案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最新纲领。法案称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技术和意识形态方面成为美国在战略上势均力敌的全球竞争对手。为此,美国必须动用所有的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对抗所谓的“中国威胁”。可以说,这是一部“全面对抗中国”的战略。
2019年6月1日,美国防部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该报告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制定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2021年1月2日部分解密)在国防领域的具体落实。《印太战略报告》提出美国将通过做好在印太地区遂行高端战争准备、加强伙伴关系和促进网络化地区建设的举措,落实“印太战略”目标,并围绕做好印太地区高端战争准备提出一系列措施。
2020年12月17日,美海军发布最新版战略文件——《海上优势:通过一体化全域海军力量取胜》。这份文件可看作中美战略竞争展开后的第一份海上战略文件。战略文件认为中俄是当前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原因在于这两国有能力不按美国的要求改变区域的原有秩序,从而危害到美国的利益;其中与中国的竞争被置于首位。文件重新强调大国海上竞争而不是合作,强调夺取制海权。
美军西太平洋海上用兵思路
1.平时竞争——海上自由航行+穿越台湾海峡
美国《海军作战部发展指南2021》指出,在与中国的“平时竞争”中,美海军需要在西太平洋持续开展全球自由航行和飞行活动,遏制对手的海权主张;持续开展海上监视,扩大信息和决策优势行为。其用兵思路主要表现在:海上自由航行(FON)、穿越台湾海峡(TST)。
在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眼中,海上自由航行(FON)计划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海域(东海和南海)实施对中国的战略性竞争的首选方式。
海上自由航行是指每个国家均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其旗帜的船舶,船舶在公海上除受船旗国管辖外,不受其他国家的管辖或支配,不受任何强制性海上礼节的拘束,也不承担交纳任何通行税的义务。该权利已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7(1)a条加以法典化。但是,该公约并未获得全部联合国成员国批准,例如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签署了该公约,但从未批准。美国海军的海上自由航行(FON)计划始于1979年,主要内容就是美海军对其认为过度主张海洋权力的国家实施挑战,包括自由航行,甚至开展作战行动等。海上航行自由计划实施范围涉及全球所有海域,挑战目标不只针对某个(些)敌对国家,也包括其盟友国家。
理论上,穿越台湾海峡行动是美海军海上自由航行(FON)计划的一部分,但是美海军舰艇故意选择过航台湾海峡而不是走台湾岛的东部海域,而且经常擦边越界,则明显是一种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行动。
2.出现危机——联合军演+太平洋威慑计划
美海军认为,在西太平洋与中国“出现危机”后,美海军应提高并维持战斗力,持续动态部署作战力量,阻止对手获取更多海上利益,提高威慑可信度达到目标。其用兵思路主要是与盟国和伙伴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太平洋威慑计划等。
美军认为,联合军演是国际政治的需要和体现。利用国际联合军演显示对国际和地区政治的影响,可加强对关键地区的控制。其演习直接服务于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目的指向明确。调整战略布局,强化军事联盟。联合军演可以炫耀军事实力,威慑战略对手。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敏感地区”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目的是炫耀强大军事实力,对潜在对手施加压力。进入21世纪,美军开始把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频繁进行一系列环太平洋军演。近年美军频繁举行的美韩、美日军演,其意图不言而喻。环太平洋系列军演除了强化自身训练之外,演习目的也非常清晰,有着明显的战略威慑意图。
2020年6月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以25票同意,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 FY21)》,法案中有一部分内容十分引人关注,即“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PDI)”。尽管公开信息很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前太平洋威慑计划(PDI)的核心是投资强化西太平洋前沿部署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虽然没有具体的武器或部署地点的资料,但显然是在相对靠近中国大陆和西太平洋其他战略地区部署陆基导弹系统。另一方面,PDI还计划投资加强关岛等要地的导弹防御能力。
3.高端战争
美海军认为,一旦“发生战争”,美军将与各军兵种及盟友联合,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作战概念,通过海上平台分散部署、海上力量全域机动制造对手决策困境,利用大规模网络化武器实施饱和打击,限制或摧毁对手舰队及岸上防御系统等,实现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
美海军最新版战略文件对于分布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概念的定义为:“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充分利用分布式、一体化和机动性的原则,取得大规模压倒性的作战力量和作战效果的作战概念。这种分布式平台、武器、系统和传感器的集成,通过低概率的拦截和探测网络,提高了我们的战场感知能力的同时使敌人自己的侦察工作复杂化。通过在领域范围机动运用战斗力量,让我们的部队利用不确定性,实现突袭。”
对竞争环境濒海作战(Littoral Operations in a Contested Environment-LOCE)概念的定义为:“在濒海环境下面对新型威胁,为海军陆战队的创新型作战提供一个统一框架。它重新强调了争夺和获得制海权的重要性,包括使用海基和陆基海军陆战队的能力来支持制海作战。”
对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EABO)概念的定义为:“旨在应对潜在对手在地理位置、武器系统射程、精度和数量等方面的优势所带来的挑战,通过提高己方的机动能力和利用对关键海上地形的掌控来创造机会。通过完全整合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的舰队力量来实现海上拒止、海上控制以及舰队的维持。”
分析
1.南海自由航行与穿越台湾海峡

首先,近年来美军南海自由航行的次数和频率明显上升。在战略重心转移和审批权下放的作用下,自由航行行动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导致行动频次的上升。即使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海军舰艇仍然在南海地区频繁挑衅。其次,兵力来源出现多样化趋势。实施南海自由航行行动的舰艇不再局限于第7舰队,隶属于第3舰队的舰艇已经多次执行南海自由航行行动。此外,盟国的海军舰艇也开始配合美军在南海开展自由航行行动。最后,与验证作战概念结合。2018年以后,双舰联合航行成为主要模式,加上P-8A巡逻机、RC-135侦察机。这种兵力运用方式显然是为了验证“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

图片

图片

2.联合军演与太平洋威慑计划
据统计,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亚洲地区每年要举行超过100场演习,即我们所谓“贴近实战”。演习目的归纳为三点:(1)在实际的海上,以及联合作战的环境中,检验和训练美国海军部队的战斗力;(2)通过联合演习,检验海军作战实验室的成果,以及新的作战思想,不断完善和促进战术/技术创新;(3)与该区域的盟友和其他国家增强协作,提高在人道主义行动,救灾,搜救等方面的能力。

图片

根据报道,印太司令部向国会提出的投资方案,主要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兵力结构设计和姿态;演习,实验和创新;联合部队杀伤力;后勤与安保;加强盟友和伙伴。投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进攻能力。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至“第一岛链”一带部署一支远程精确打击网的“一体化联合部队”,包括陆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根据递交国会的PDI文件,将沿着第一岛链部署具备高生存能力的精确打击网络,这些网络必须是去中心化的,地理上分散部署于西太平洋群岛。二是防御能力。在“第二岛链”部署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以提升导弹防御能力,包括投资新的天基和陆基的传感器,另外还需要确保美军拥有进入机场、港口和重要设施的能力,以支持导弹防御和分布式作战。
图片图1 美军在西太地区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现状
3.高端战争
根据美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未来美军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高端战争将做如下准备:一是探索多种新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新质远征能力;动态化的海军和空军部署和驻扎;能够遂行非常规和非传统战争的特种作战部队;反潜能力;具备多域作战能力的网络和太空团队;独特的情监侦能力。此外,还要发展新的作战概念,以提高杀伤力、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二是增强美军联合部队应对最紧迫情况的军事准备。主要举措:在太平洋阿拉斯加联合靶场投资建造高级训练设施,以创建更真实、更具代表性的训练环境;投资于美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建制和基地级维修,实现2019财年年底使80%的战斗机达到战备状态的目标;投资发展先进导弹防御系统,并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系统实现互用。三是对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满足高端战争需要。关键投资如:加快发展和前沿部署美陆军多域特遣部队,通过安全部队援助旅提供伙伴能力并加强多国部队,拓展美陆军“太平洋通路”概念以深化与伙伴的关系;投资发展新型“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加强战略威慑;购买110架四代机和五代机(F-35)、约400枚AIM。
2018年美海军研究生学院的一个课题组为DMO作战概念开发了一个作战想定——“海战2030”。“海战2030”以南中国海海域为主要战场,作战海域范围大约700000平方英里的国际水域和领海,作战双方以中美两国海军为主,美方海包括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盟国和友好国。

图片

图2 海战2030作战想定示意图
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思路:
1)重视电子战技术发展和应用。美军作战将非常依赖先进雷达和网络能力,美军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敌人实施电子战对电磁传感器主导的作战空间带来的影响。
2)重视兵力结构调整。美海军将持续努力将无人系统集成到当前的兵力结构中。TERN(战术侦察节点无人系统)可能成为未来海军兵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TERN无人系统在作战概念中的价值并不在于其自身的作战功能,而是由于成为敌人需要处理的目标,而带来了敌方作战决策的困难。
3)使用蜂群战术。美海军可能在应用蜂群战术实施对敌欺骗的同时,这些无人平台也可以成为打击敌人的武器平台。
4)增加进攻性导弹。一方面增加能够发射大量进攻性导弹的平台,如驱逐舰和巡洋舰;二是增加现有驱逐舰和巡洋舰舰载进攻导弹的比例。三是确立“先发制人”的作战理念。

※ ※ ※

创新体系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

推动系统工程理论再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