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的人,其实不需要被纠正

 懿非宇 2022-08-01 发布于湖北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如果你认为内向是一种缺陷,如果你因为内向而感到自卑……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去纠正的内向性格,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困扰?

那种内心分裂的痛苦,那种被人否定的难受,那种自我怀疑的迷茫,都曾停留在内心深处。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内向。

无论是自己内向,还是身边的人内向,都能真正地理解,内向只是一种性格,并不是缺陷。

01


纠正内向,只是徒劳


从小时候上学那会起,老师更倾向于去关注活泼开朗的同学,这样的孩子善于沟通交流,也常常会让气氛变得活跃。而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通常被冷在角落,甚至还会被扣上一个“性格缺陷”的帽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鼓励我去改变内向这一特质。当然,我也尝试过改变,最终还是改变不了。

现在回头看,在那个年代,认知的局限性,让自己困扰了很多年。

内向这一特质伴随了我很多年,也可以说让我吃了很多的“亏”。

进入职场后,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埋头苦干的不如会写PPT的,会写PPT的不如会演讲的。本来写PPT是我的一个优势,就因为自己不擅长演讲,自己辛苦而做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的几句话就抢走了功劳。

尽管如此,我质疑过,改变过,也挣扎过,最终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

我依然还是那个内向的我,不喜欢被人群聚焦,不喜欢嘈杂的环境,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02


寻找内向的独特力量














直到我开始真正地认识内向,才发现内向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当然,这一认识是从他人身上发现的,很多名人本身就是内向的人。

比如奥黛丽·赫本就是一个内向者,她曾经说过:“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她在演电影时,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内向的人,所以要扮演外向的女孩对我来说是表演中最难的。”

这样看来,内向并不会阻碍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自己就有独特的一面。对一个小孩而言,一个人呆在家里几乎是呆不住的,要么吵着出去玩,要么需要家长的陪伴。而我是巴不得家长外出,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

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一个人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感到无聊,我总能找到事情做,无论是看剧、看书,还是玩游戏或其他,我总能在独处时获得快乐。这样的独处也让我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独处时做自己,在独处中获得快乐,这就是内向的独特力量。




03


与内向的自己和解














从我开始写作之后,接触了一些心理学的内容,才慢慢地了解,内向只是一种性格,并不是一种缺陷。它无关对错,无关好坏,仅仅是一种差异化的存在。

用了半生的时间为之做斗争,到头来,还不如真正地接纳它。做真正的自己,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是通过以下五种方式,与内向达成和解的。

1、坦然接受自己

内向,的确是给我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但是,不可否认,它有独特的优势和力量。凡事都有两面性,无论好坏都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无条件地接受就是自信的开始。

2、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过去的这些年,不断地受到别人的否定,也因为这些否定而质疑过自己。现在看来,别人只是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仅此而已。认清这一点,别人的否定都不会影响到自己。

3、认识内向的优势

内向的人,善于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深思熟虑,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内向的人,容易专注。不会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际关系上,而是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会被外界干扰。

内向的人,具有创造力。独处的生活方式,更容易激发创造力。

4、专注于自己,更容易获得能量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无论做任何事,都能从中获得能量,这种能量会持续地滋养自己。

5、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节奏

内向的人,并不完全是不擅长社交,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社交分为消耗型和滋养型。让自己感到很累,一直在流失精力的社交,就是在消耗自己。相反,有些人的交流会让自己获得灵感,不断地刺激自己产生新的创造力,这样的社交就是在滋养自己。

在社交中获得能量,会让自己更加充实。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