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一例——柯晓菁医师、闫福华教授

 新用户16325845 2022-08-01 发布于广东

本病例收录于星火计划2021年度病例

作者:柯晓菁  谭葆春 闫翔  俞青  闫福华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图片

病例信息

图片

 基本信息   患者44岁,女性。

 主诉   牙齿松动数年。

 现病史   数年来牙齿逐渐松动、移位,逐渐加重,影响咀嚼。无吸烟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史。

 家族史   否认牙周炎家族史。

 牙周治疗史   患者有洁牙史。

 口腔卫生习惯   每日2次,横刷法。不曾使用牙线或牙缝刷。


图片

   临床检查


图片

牙列拥挤、牙齿错位,重度深覆𬌗、深覆盖。全口牙龈充血红肿、龈乳头肿胀增生,多位点溢脓,龈缘探及较多菌斑软垢。全口可探及中-重度牙周袋,袋内较多龈下牙石。多颗牙松动移位(图1)。全口探查见牙周指数均呈高危状态(图2),菌斑位点达94%,出血位点达86%,近一半的位点溢脓,附着丧失超过5mm的位点达60%以上,89%牙齿松动。

图片

1 初诊口内照(洁牙后)

图片

2 牙周探查表

曲面体层片显示:全口牙槽骨广泛吸收至根中-根尖1/3,其中22、31牙槽骨吸收超过根尖区(图3)。

图片

3 曲面体层片


图片

诊断及诊断依据

图片

①慢性牙周炎(重度广泛型);

②安氏Ⅱ类错𬌗畸形。按照2018年牙周病与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诊断为广泛型牙周炎(IV期,C级):邻面最重附着丧失(CAL)>5mm,探诊深度(PD)>6mm,最重位点骨吸收超过根尖区,咀嚼功能障碍、继发性咬合创伤、咬合紊乱、移位等;骨丧失/年龄%=2.3(>1.0);累及牙>30%。


图片

  问题列表及预后评估

图片

 问题列表   ①重度牙龈炎症;②重度牙槽骨吸收;③广泛的牙齿松动、移位;④咬合紊乱;⑤咬合创伤;⑥美观功能缺陷。

 预后评估   75%的患牙为预后可疑和预后差(图4)。

图片

4 预后评估


图片

  治疗计划

图片

方案一:拔除所有预后差的患牙,牙周-修复联合治疗。

方案二:拔除22、31,牙周-修复联合治疗。

方案三:拔除22、31,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患者希望尽可能地保留患牙,我们基于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保存理念,所以暂时拔除明确无法保留的22和31。

但是,只修复缺失的22和31不足以改善患者的咬合和美观功能。因此,最终选择方案三,在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联合正畸和修复治疗。

图片

5 治疗过程流程图


图片

   治疗过程

图片


牙周基础治疗阶段


经过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5周复查(图6),可见患者的菌斑控制明显改善,牙龈的色形质有所改观,探诊邻面仍有较多超过5mm的伴有出血的牙周袋,需要进一步的治疗。考虑到该病例的骨吸收是以水平型为主,可能缺乏有利的骨再生条件;而且多颗牙齿松动明显,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另外,研究显示内窥镜可以检测到95%的根面沉积物,也可达到良好的清创效果,且术后牙龈退缩程度可能轻于常规翻瓣手术,因此采用内窥镜辅助根面清创术,术后2月评估可见(图7),患者牙周状况明显改善,探诊出血指数(BoP)(+)位点由初诊的86%降到了19%,超过5mm的牙周袋数量由63%降到了2%,无溢脓位点;部分患牙的松动度得到缓解。

图片

6 牙周刮治术后5

图片

7 内窥镜辅助牙周清创术后2个月



正畸治疗阶段

根据基础治疗后再评估的结果,患者的牙周状况满足了正畸治疗的要求。正畸治疗期间患者每3~6个月定期复查和维护,我们对局部出血位点及时干预(图8)。随后继续随访(图9~图10),可以看到患者的菌斑控制良好,至正畸结束,患者的牙列排齐,建立了正常的覆𬌗、覆盖关系,预留了合理的修复空间,牙周探查表(图11)可以看到患者的牙周状况保持相对稳定。

图片

8 正畸治疗6个月

图片

9 正畸治疗13个月

图片

10 正畸治疗结束19个月

图片

图片

11 正畸13个月(上)和正畸结束时(下)的牙周探查表




修复治疗阶段

修复治疗既要恢复缺失的前牙,又要稳定余留牙的咬合。考虑到患者的美观及尽可能微创的需求,经过充分的咬合评估,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了牙周夹板式粘接桥(3D打印)。

图12中可见粘接桥有效恢复了前牙美观,修复体的外形既保护牙周组织健康、不会妨碍口腔清洁,而且,桥体延长牙位起到分散力、稳定咬合的效果。

图片

12 上下前牙区粘接桥




牙周维护治疗

自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即进入维护治疗期,每3~6个月定期随访和维护治疗。在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后至今3年余,患者的牙周状况保持稳定(图13~图14),满意度和舒适度保持良好。

图片

13 随访24个月

图片

14 随访34个月


图片

    病例小结


图片

患者初诊时的牙周状态非常严重,多颗牙面临着拔除的可能。但患者强烈希望保留患牙。一项5年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92%的预后无望患牙能够行使良好的功能;另外,基于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保存理念和临床经验,因此我们尝试尽可能多地保存患牙。

经过牙周-正畸-修复多学科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逐渐好转,炎症、咬合、美观逐步改善(图15)。影像学检查可以见到牙槽嵴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建(图16);随访期间前牙区的骨高度和骨密度也保持稳定(图17)。

重度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常常伴随着继发性咬合创伤。在本病例中,患者既有原发性咬合创伤,也有继发性咬合创伤,在牙周炎症控制以后,如何解决咬合创伤并保持稳定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图片

15 多学科联合治疗前后的口内照对比(由上至下依次是初诊、牙周基础治疗后、正畸治疗后、多学科联合治疗后34个月)

图片
16 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对比(由上至下依次为初诊、牙周-正畸治疗后、牙周-正畸-修复治疗后3年)

图片
图片
17 前牙区的影像学检查对比(A~C为联合治疗后;D~F为联合治疗后34个月)

研究显示,对于依从性良好且牙周炎症控制的患者,正畸治疗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还能帮助更好地控制微生物群,减轻咬合创伤力,最终改善总体预后。因此,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我们通过正畸治疗有效纠正了患者的咬合紊乱,阻断了进一步的咬合创伤,并为后续的修复治疗提供了合理的空间。随后,采用微创的牙周夹板式粘接桥,达到了稳定余留牙咬合的目的。
基于上述病因,首先我们采用了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为患者保存了大多数预后可疑和预后差的牙周炎患牙,恢复了患者的健康、功能和美观,较好地改善了牙列整体的咬合情况;其次,令人欣慰的是,患者的依从性较好,菌斑控制较佳,定期牙周复查和维护,确保了疗效的可预期性;再者,我们始终采用微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和维护,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了长期疗效的稳定。

[本文提供的病例资料现已发表,Multidisciplinary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advanced periodontitis: A case report.World J Clin Cases. 2022107):2229-2246.


图片

   病例点评

图片

 闫福华教授:重度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也常引发咬合创伤、咬合紊乱等问题。单纯的牙周系统治疗及局部的咬合调整有时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而需要正畸、修复或种植的联合诊治,并且需要个性化的方案来满足临床目标和患者需求。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在患者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依从性的基础上。

对于重度牙周炎,想要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彻底的清创。无论是进展快速或进展缓慢的重度牙周炎,炎症的控制都是首要的目的。本病例在常规的牙周刮治术后,采用了内窥镜辅助清创术,有效地控制了牙周炎的进展,避免了创伤更大的翻瓣手术。这种相对微创的治疗手段对于存在广泛深牙周袋、牙齿松动明显、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第二,功能的恢复。在牙周炎控制的基础上,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移位以及缺失就是接下来面临的难题。如果是个别牙松动、咬合创伤,有时候局部咬合调整或松牙固定方式就可以解决,但是如果累及的牙位较多,可能需要将正畸及修复治疗列入治疗计划,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本病例中,采用了个性化的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稳定住了整体咬合,也因此使得患牙得以保存和行使功能。如果广泛的咬合问题不能完善解决,即使炎症暂时控制,后续也可能因为进一步的创伤而无法继续保留患牙。

第三,菌斑的管理。在牙周序列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生的治疗外,患者有效的菌斑控制也是消除炎症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达到长期疗效的稳定,一方面需要患者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要求我们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必须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辅助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邻面清洁工具去除牙齿邻面的菌斑,这是牙周病病因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还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治疗,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总之,一个完善的重度牙周炎诊治病例,需要综合全面的治疗计划、规范的治疗程序,更需要定期、长期的复查与维护。

-观看病例讲解完整视频-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柯晓菁主治医师

柯晓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主治医师。201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参与3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2篇);参译专著3部。

图片

   点评专家

图片

图片

闫福华教授

闫福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口腔医学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首任及第二届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十三五”规划教材《牙周病学》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工程与牙周再生治疗、牙周病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牙周病的种植修复治疗等。先后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26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1项。已培养毕业博士28人、硕士55人。
扫描二维码 进入壹生APP    
观看45个2021年度口腔病例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407期03~05版

编辑:CMT小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