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在暑假干过的活 || 作者 邢瑞霞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8-01 发布于上海

那些在暑假干过的活

作者 ‖ 邢瑞霞

小时候的暑假很悠长,没有电视手机等切割耗费时间,农家的孩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干活。干活,辛苦不说,不能放开手脚玩耍。我常常想,那种想玩而不得尽兴的煎熬有没有拉长时间的嫌疑呢?那种对劳动辛苦的嫌弃有没有拉长时间的嫌疑呢?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为什么在那些年感觉过的那么慢,而现在感觉时间似乎长了翅膀,呼啦啦,都变成过去了呢?

记忆里,小时候的暑假真的很悠长。那时候,在暑假,农家的孩子要干很多活……

一、看门

每逢暑假,家里孩子多劳力尚足,力气小的小学生往往是留在家里看门的一个。门有什么好看的?实际上,看门有特殊的含义,看门的孩子有特定的任务。在我们家,如果是要去山上劳动,为了赶在天热之前多干些活,天还没亮的时候,妈就会叫醒哥哥姐姐,带着他们一起出发。因为胆小,我总是睁开惺忪的眼睛,艰难地下床,关好园子和院子门,继续睡觉。天亮睡醒以后,按照妈的要求,我扫院子扫门摊;从水窖里吊水装满厨房里的大桶子以备中午做饭使用;给鸡和猪搅拌食物喂养,猪往往看到食物来了就挤到圈门口,我需要找一根棍子把它或者它们赶到远一点的地方(生活好一些之后家里每年会养两头猪),然后抓紧把食物倒到猪食槽里,猪就一头扎进槽子大吃特吃,巨大的声响传递着特别享受的信号;从草垛上抽麦草,用小背篓装满背到厨房,放在灶头当柴火备用;我还要打扫驴圈,把驴粪用铁锨铲除到圈外面让太阳晒干,把干土弄进圈里均匀撒开,盖住被尿湿的地面,给毛驴创设一个干燥干净的生活场所。

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做完之后我就可以自由地玩耍了。我们居住的巷子很深,两边基本都是本家,美其名曰邢家巷子。年龄相仿的姐姐妹妹是我最要好的童年玩伴,我们各自麻利地干完妈妈安排的家务活之后,不约而同来到巷子,打沙包踢毽子抓五子……一直到大人从地里回来,各自回家。

二、煽火

中午,大人们从地里干活回家,淘洗一番之后,妈开始做午饭。这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在灶房里拉风箱煽火。柴火是早上准备好的,我需要划着火柴点燃柴火,对小小的我有点难度。刚开始很多时候需要找一张纸点着,放在柴火下面,才能够点着。我猛猛地一拉风箱,一股浓烟从灶门冲出来,呛得人直咳嗽;更有甚者,浓烟伴随着烈火哄地一下子扑出来,偶尔会燎焦了额头的刘海。刚开始妈就会过来帮忙,不厌其烦地教我怎么点火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用干树枝做柴火的时候,往灶门里塞树枝有点费劲,弄不好会划破手。刚点着的树枝火势不太大,就猛猛地垃圾下风箱,星火于是燎原,接着放慢拉风箱的节奏。火很大以后可以不拉风箱,只是看着往灶门里放树枝就可以了。烧火帮忙实在有点煎熬人,有时候拉风箱的时间持续长了,胳膊就会发酸,心里就焦急地盼着饭快点做熟。小时候我是不太喜欢干这个的,于是我学会了忍耐和坚持。

三、洗锅和擀面

再后来大一些之后,我又增加了饭后洗碗的任务。那时候老家做饭的都是很大的大铁锅,倒洗锅水时我端不起来,就先用马勺舀着倒脏水,最后用抹布把锅擦干净。后来个子高一些了,手劲也大一些了,我就双手直接把大铁锅从灶台上拔出来,端着锅直接倒到桶子里。洗锅水一般放到傍晚给鸡和猪搅拌食物。老家以前少雨水,我们村里家家都有水窖,用水并不是很紧张,但是对淡水基本是充分使用不浪费的,这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洗完锅时间就是我自己的。那时候,巷子尽头山底下,是一条水渠。每到夏天,从上游南咀水库下来的水浇灌着沿途各个村子的庄稼。正午时刻,吃了午饭,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去水渠玩水。水一般不太深,挽起裤管也只到膝盖,我们在水渠里淌水,或者抱住渠畔的树干,让身子随着水流飘,既安全又惬意。阳光燥热,微风轻吹,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初一的暑假,妈让我学着擀面。第一次和面,水太凉而且偏少,面太硬死活和不到一起。折腾了好一阵无计可施,赶紧跑到叔家叫奶奶来帮忙。奶奶个子小,我家的案板高了些,奶奶的小脚踩在小凳子上,一边告诉我和面水的温度调试、水量多少等技巧,一边帮我收拾残局。从那以后,时不时地,妈干农活不在家的时候我会在早饭或者晚饭之前擀一大张面,这样妈回家之后做饭就容易多了。但是妈觉得干农活太辛苦,不愿意我们将来待在农村下苦力生活,除了农忙没办法要我们干活,她愿意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学学习吧,不特别要求我们学做饭。所以我只限于会擀面,工作以前没做过饭,导致现在做饭水平实在一般般,老被老公嫌弃。

四、拔草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暑假的早上,快快地干完看门类的活,我和小伙伴就会背个小背篓去给毛驴拔草。

刚放暑假的前后,毛驴需要精心喂养,保证吃得膘肥体壮,保证在夏粮收割结束之后有力气耕地。那几年农村家家有了自留地,家家种庄稼养毛驴,有的还一养就是两头,很费草料。每到夏天,前一年的玉米杆子谷草麦草等都被牲口吃的差不多了,新的秸秆还不到吃的时候,给牲口拔草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大人要收割庄稼,这样的任务往往主要落在了半大小孩的身上,他们还干不动收割庄稼的活,干这活倒还胜任。那时候,农民特别喜欢开垦荒地,山上有点山坡坡都会被抢占开挖,所以能长野草的地方就有限了,这是我们这些暑假拔草人员要面对的难题。

有时候我们去山上,庄稼地里有野草就挑着拔出来,或者去山涧,去山崖下。那时候给毛驴拔草的人太多,有时候需要走很远的地方费很大的劲才能完成任务。贪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了拔草只顾着玩,快中午了眼看着完不成任务,就折几根树枝放在背篓里面,上下铺一些垫一些再盖一些草背回家糊弄爸妈。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山上看到同龄人军宝家的洋芋地里有很多毛驴爱吃的茅草,就挑着拔。军宝的妈妈在山下自己家的园子里干活,远远地看到了,担心我们拔他家地里的萝卜,一边大声骂一边让军宝一路小跑着追上山来。我们几个想着反正也没有偷他家的萝卜,怕什么?我们就不逃跑,坐在他家的地头用铲子挖土房子玩,二十几分钟左右的时候,军宝终于气喘吁吁地来到地里,一看是几个小伙伴老同学,再一看地里的萝卜全在,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又下山了。“谁让你妈那么爱骂人的?就让你白跑一趟!”我们恶作剧之后开心地说说笑笑,继续往别处找野草完任务去了。

还有一次,我们几个去祖厉河的河沟里找地方拔草。不知不觉到了对岸山崖下,那是嫁到寨子村的大姑家的谷草地,是大姑夫挖掘的荒地,太陡了不好种庄稼,专门用来给毛驴种草。地埂上长了很多野草,我们开心极了。还没有开始拔草,读高中的表哥正在崖畔上背书,远远地看到有人竟然要侵犯自家的谷草了,一边喊一边追过来。我一看这有点尴尬,让自己的哥哥当贼了!赶紧跑!一根草都没开拔我们就撤回了自己的村子,远离了表哥的视线。他没有认出我来,所以后来去大姑家我也不会难为情。

初一初二的暑假,妈觉得我长大了,给我布置的任务是每天早上收拾好屋子,给毛驴拔一背篓草;下午去放毛驴。我常常和堂姐红红、改弟,还有堂妹小丹几个约着一起去完任务。好在这项技能以前练得差不多了,我们总是能够凭着自己的一点经验,驾轻就熟地背着背篓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寻寻觅觅,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圆满完成拔草任务,有时候可能要走的更远一点,耗费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工作以后,学校不远处是庄稼地。我和同事常常在晚饭后散步,看着田埂上一簇簇新鲜的茅草,可都是毛驴喜欢的草料,我常常在心里觉得这些草长在野外自生自灭浪费得实在太可惜,如果小时候有这么丰茂的草该多爽啊!

五、放驴

拔草不是难题了,下午放驴却很让人费思量。我们需要找一个地方,最好既有草又方便看管毛驴不去吃庄稼,这样一来我们在完成喂饱毛驴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玩耍。村里的小孩子基本都会去放毛驴,找地方大有学问。出发前大人经常会指点:谁家今早上在什么地方拔扁豆了,那块地里草很多,你们可以去看看!或者我们会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去山涧,那里面有冰草适合放毛驴。出发的路途中,有些伙伴会技术娴熟地骑在毛驴的背上,舒舒服服的样子很让我羡慕。我家的毛驴是头驴娃子,调皮捣蛋,我没本事降服它,唯一一次在伙伴的帮助下刚爬到它的背上,就被它一阵跳脚摔下地,顺带着肚子上挨了一蹄子,幸好没事。

1986年的暑假,在我们村子附近的甘肃省农业试验站的领导通情达理,允许附近村子的人去站里看电视了。那段时间,试验站的彩电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霍元甲》《陈真》……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开始不安分,大家都想赶在晚上七点以前干完农活吃过晚饭,然后跑去看电视。为了看电视,我和伙伴们决定中午一点就赶着毛驴上山吃草,下午五点左右毛驴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完全能给大人交差了,急急忙忙赶着毛驴回家、吃饭、去看电视剧。一开始,电视被放在试验站的一个大会议室里看,但是附近村子跑去看的人太多了,屋里实在挤不下,试验站的领导真善解人意,让把电视搬到屋子外面,放在一张桌子上。试验站会议室前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足够人们或坐或站地观看精彩的电视剧了。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一直到夜深电视台不播放了才回家。那场景,和小时候过年一样热闹。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似乎还听得到“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人说世外有神仙……”的悦耳歌声萦绕在耳畔……

1987年,巷子里邻居、发小虎林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暑假,我们再也不用跑到实验站去蹭看电视了。吃过晚饭,我们就去虎林家看电视。一开始也在屋子里看,天太热了就坐在大门口看。那一年上演的是《乌龙山剿匪记》,我的心一直被剧情提悬了,白天干活可勤快麻利了,表现优秀,爸妈就一点不阻拦我去看电视。现在回想起来,事实上,那个暑假,奶奶卧病在床,不久离世,爸妈忙着照顾她顾不上管我们。我们贪玩不知晓世事,懵懂之间就知道白天拔草、放驴,晚上看电视。什么时候做暑假作业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应该是完任务的成分多,认真是根本谈不上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但是大家假期都在干活、玩耍,学习的少之又少,开学了似乎影响并不大。我总是兴冲冲地去报名,开心地闻着书本的墨香味快乐地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觉得校园是那么美丽,学校生活是那么美好充实。

六、拔田禾

小学的时候,如果有一年家里种的扁豆多,为了避免拖延时间长豆角熟过头了掉落浪费,妈会带着我去拔扁豆,别看人小,能帮一把就能快一些吧。为了鼓舞士气,妈和爸会给我们姊妹四个每人划出一块,看谁先拔完就让他干别的轻松一点的活,比如把大人拢到一起的扁豆把子提到架子车跟前,让大人装车。我自小干活很实诚,就想着怎样赶紧干完自己的活。二哥可有点滑头,有时候太阳升高了天热了,他就乘大家不注意溜了,好几次被爸从树阴凉底下的架子车里找到,他呼呼呼正睡的香哩。

初三的暑假,姐姐和两个哥哥都长大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妈开始正式带着我帮助干农活。记得那一年,我家唯一一次在川地种了豌豆,长得特别好。我学着妈的样子用手拔,豌豆杆子很长,互相纠缠在一起撕扯起来很麻烦。我基本保持和妈差不多快的速度,成了妈妈的好帮手,特别能吃苦。从那以后,拔扁豆、割麦子……上山下川,我俨然是一个家里的好劳力了。担心妈妈太辛苦累着,我干起活来很卖力,很麻利。尤其用镰刀割麦子,我站着,右手拿镰刀,左胳膊伸出去,弯下腰往身后美美地揽几垄麦子,右手挥动,一大抱麦子就被割倒。割麦子、捆麦子,快中午的时候往架子车上装麦子,一系列过程,这其间的辛苦不言自明,可是我干的挺带劲,觉得劳动也挺有意思。我们的山地都亩数很大,有时候让小小的我看不到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干完呢?爸总会给我们打气:“毛主席说了'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不能依赖他!’抓紧干,早干完早松活!”有时候,看到我们烦了没信心了,爸总是说:“劳动光荣苦难下!坚持就是胜利!”妈就会说:“年轻人的力气随身带!吃几碗饭睡一觉力气就又有了!”

每当麦子全部成熟,爸就会请几天假专门帮着妈拔麦子。那时候农村人家里钱还是比较少的,为了激发斗志,爸常常会买几大袋子西瓜放在家里。每次去地里拔麦子,我们在驾子车上放两个西瓜,另外装几大瓶凉滚水,装一些馒头,或者妈一大早做了糜面碗陀子就装几个。干活累了之后我们就会找个阴凉处坐下来吃西瓜喝水吃一些干粮。吃饱喝足,歇息一会活力满满,继续干活直到中午才回家。

结婚以后,老公常常调侃我:“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个壮劳力怎么就考上大学了呢?损失太大了!”

七、拉架子车

去拔田禾,拉架子车是必须的工作,收割后的庄稼总要拉回打麦场晒干碾压,收拾干净颗粒归仓。我们一般会乘着人多,拔完庄稼直接用架子车拉一车回家,这样后面就会轻松一点。否则,一趟又一趟地拉着架子车上山下川往家里拉庄稼,特别累特别熬不到头。拉架子车这活说实话想起来也很害怕。记忆里,我的脑海里常常会出现一个场景:天还没亮,月亮依稀挂在天边,我们在陡陡的山道上走,一个人拉着架子车,其他的人在后面一手扶车助力,一手背在身后,喘着气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上走。下山拉架子车不仅是力气活,还需要驾车技巧。力气小个子小的人在陡坡上够不着也撑不住车把,力气大个子高,如果还懂得怎样调整驾车的姿势,怎样合适地用力、迈步,就不至于把高高的一架子车庄稼拉到陡坡或者逼仄的山路上给翻车了。我们家一般下山驾车的是爸或者大哥,我常常是在下山时踩在车后面充当刹车作用的一个。遇到坡陡,还需要双脚踩稳车后面的两个刹车撑,一边双手抓牢捆绑庄稼的绳子,一边把身子往后面使劲地后坠,增加后拉力量让车走得慢一点更慢一点。后来上了高中,两个哥哥不在的时候,我不想爸太辛苦,下山我也会拉架子车,当然是爸在的时候,下山路不太陡的时候。装了一车庄稼的架子车下到坡底,撑车人猛地用力压平车把,继续拉着车快走着冲向下一道上坡。车速很快,脚步如飞,风轻轻地从耳畔吹过,一想到即将到家休息,心里很愉悦。我们村里的人见过我拉车的夸我干活像个小伙子。

八、喊雀儿和耕地

暑假接近尾声,夏粮基本进了打麦场,谷子糜子茂盛成长,疯狂抽穗。好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个时候,父亲们一般都去县城打工挣钱了,母亲们毕竟是女人,耕地太累还要干家里的活,很多大一些读初中高中的男孩子会成为家里耕地的主力。他们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挽缰绳扶犁回犁吆喝牲口,干活很快上手并且游刃有余。

女孩子这个时候也有任务。谷子糜子快成熟的时候很招鸟雀,尤其麻雀,总是成群结队飞到庄稼地里抢吃粮食。农忙的时候人们会在地里扎个稻草人吓唬麻雀,但是麻雀也很聪明,稻草人逐渐不起作用。夏粮一进场,女孩子就会拿着撩鞭子来到自家的糜谷地,在田埂上来来回回地走动,看到空中有成群的麻雀远远地飞来,就大声地吆喝吓唬它们不让落到庄稼地里;麻雀饿极了可不管你喊多大声,它们会飞到地的远处的一头,扑啦啦落在稻穗上一顿猛吃。女孩子们捡一块小点的土块,夹在撩鞭子的中间,拉紧绳子使劲一挥,土块嗖地飞起来,朝着麻雀所在的方向,麻雀们受惊呼啦啦飞走……如此雀来土块打,雀飞土块追,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我也常干这活。但是,八十年代后期老家种糜谷的人家并不很多,而且田地比较分散。常常好大一座山上只有几家人种了谷子或者糜子,喊雀找不到伙伴,一个人在山上很无聊,我的积极性就不高,很不情愿。据妈说,我读三年级的那年,家里在川地山地各种了一块谷子,长势特别好。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没人喊雀,爸在县城挣钱,妈一个人干家务,看着这么好的谷子被麻雀猛劲地吃分身乏术。妈想着我还小,耽误一年不要紧,就和我商量去喊雀等谷子收了再去上学,但是我态度坚决,说什么都要上学,妈也没舍得让哥哥姐姐们辍学,豁出去颗粒无收了。那一年收获的谷子确实很少,基本都喂了麻雀。妈总说从小看大,她一直太忙没顾上管我,但我一直读书比较上心自觉,后来考上大学,让爸妈很是开心宽慰。 

后记:回望

可惜我的老家在县城旁边,从2000年前后开始逐渐征地城镇化,我渐渐远离了土地,远离了暑假干农活的生活。2017年老家的平房彻底被拆了,村里很多人家都搬上了楼房,我和父母一样不舍不情愿。

我喜欢回老家,我希望我的孩子喜欢老家不忘根本。我常常带着孩子去村里到处走走,陪父母聊天。早晚我喜欢带着孩子去爬山,走我小时候经常走的山路,看我小时候撒过汗水的土地,听风吹过山坡田野。每每站在家乡的山上,望向山下的一马平川,望向生我养我的小村庄,看着山下高楼拔地倏忽起,平房院落和田地猛地消失殆尽,浓烈的怅惘笼罩着我,无言而失落。回望着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回望那些年那些暑假干那些农活带来的所有的充实,一切辛苦不再。贴近庄稼和大地的踏实感,让我觉得在所谓的城市混迹职场的虚幻浮躁。我是那么地热爱我的家乡贫瘠的土地,热爱我的那些暑假生活……

那些暑假干过的很多活啊!

我们打小就帮着父母,收获的不止有庄稼和日渐富足的生活,更主要的,我们打小收获了勤劳简朴、坚韧踏实、体恤悲悯。我们担当、负责,我们自律、践行。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习生活和自我筹划学业和未来,我们学会了合作互助和乐观豁达,心智成熟稳健走向自己的未来。尤其遇到困难遭受挫折之后,短暂的焦虑困惑是必然的,我们很快就会调整心态、直面现实,然后勇毅前行走出困局,精神丰盈地打拼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那前后年代的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和素养。

暑假过半,在新冠疫情肆虐被迫居家的日子里,看着孩子们刷手机刷题的贫瘠日常,不由得回望属于我们的那些暑假,无比留恋那些能干农活的日子和氛围。

感谢那些年代!感谢那些暑假!感谢那些暑假里干过的活!感谢一切生活的馈赠!

2022年7月13日初稿

7月31日修改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