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首次见全自动机枪,没谈价钱而是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James5291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导语:清朝末年,一场鸦片战争跟随着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饱经战乱之苦,但是我们也先后进行了很多探索救亡的道路,比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也有一个著名人物,才华非凡,无数军功加身而名气盛大,然而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他就是李鸿章,他也是有功有过,但是总得来说李鸿章还是很有功绩的,因为他是个务实派。不过也因为务实令他被无数国民唾骂,只因为他不管中国的国情,只是一心一意地干着自己务实的行为,而忽略了劳苦大众。

关于李鸿章的故事也有很多,有一次李鸿章就在德国工厂参观全自动手枪时说了一句话,让洋人听过之后就沉默了,那么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当时清政府虽然武器不先进,但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是很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武器的,尤其是后来李鸿章主导洋务运动的时候,他对于武器更加的重视了。

当时有一种武器叫做机枪,李鸿章听到之后,对这个武器很感兴趣,于是就亲自前往德国工厂对这种武器进行参观。这个工厂名为马克沁机枪,这个工厂的老板得知是李鸿章来了之后,专门给李鸿章进行了一个震撼力极强的表演,那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一颗大树在几十秒内击断了。

当时李鸿章认为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宝贝,清朝如果也拥有这样的机枪必然可以打败入侵中国的列强。但是当时李鸿章认为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应该要问清楚,于是他不问这些机枪的价格,而是先问这些机枪刚才用了多少发子弹将那颗大树打断的。

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则回答一共用了三百发子弹,李鸿章沉默了,之后说了一句,这些子弹太多,消耗也太快,以如今大清国的经济状况,这种机枪我们用不起了。于是李鸿章就拒绝了马克沁机枪的老板,也没有大规模地采购这种机枪,而那些老板听见理由是采购不起的时候,也沉默了很久。

谁知道曾经的万国来朝的中国,现在竟然连机枪都买不起了。其实李鸿章才是真正明白大清朝为什么打不赢列强的人,所有人都以为是武器落后,清朝兵力不足之类的理由,可是只有他才清楚是如今的大清朝的经济已经全面崩坏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收税的时候连五百万两银子都收不上来,但是如今的大清朝各种苛捐杂税竟然一年的收入还能收到接近九万两白银。但是越是表面上的繁华却越隐藏了肮脏的黑暗,明明收了那么多的钱,可是能拿出来用于国家建设的,却是寥寥无几

每年清朝皇室贵族贪官就能贪污一大半,加上清朝的八旗集团就又掉很多,最关键的是现在列强入侵了,慈禧太后却宁愿拿足够重整军备的钱拿去过寿宴。就是此等行为,才让清朝要么打不赢列强,要么就算好不容易打赢了,却也不敢做些什么,反而是上赶着和别人签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经济一旦垮了,百姓起义了,大清就彻底亡了,这是李鸿章最清楚不过的事情。当时正是因为李鸿章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不能拿出那么多钱去购买军备了,所以才会拒绝工厂老板采购的建议。

因为李鸿章一旦拿了那么多钱去采购军备,就算军队打赢了列强,可是百姓的经济也会垮掉了,因为购买了军备就意味着发不出来工资,发不出来工资就意味着百姓没钱花,百姓没钱花总不能饿死,那只能起义。

结语:当时的李鸿章其实也处于一种深刻痛苦之夜膊钟中,他作为大清的臣子,自然想要大清在这些列强侵略的须最战争中还能够存活下来,可是他同样也明白自己每次签订的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势必会毁了中国,让中国陷入到一种更他社突危险的境地里去。

可是他找不到一种更好的办法了,因此在这种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了先保大清。另外有一本书叫做《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这本书中就很深刻地写出了李鸿章这种矛盾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