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背后的美苏博弈

 梦想童年594 2022-08-02 发布于江西

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所有权和航行权,1956年时,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同埃及开战,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中,英、法、以一方大获全胜,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施压而未能获得实际利益。

战争中,英、法军队共20多人阵亡,100多人受伤。以色列军队170多人阵亡,800多人受伤。埃及军队可能有3000多人阵亡,5000人受伤,另有1000名埃及平民死亡。

苏伊士运河的背景是什么呢?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试图在红海与尼罗河之间开凿运河。拿破仑占领埃及后,计划开凿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但未能成功。1858年,在法国和埃及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开始开凿运河。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其公司股份由法国政府和埃及政府分别持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仪式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亚海运航路不必绕行好望角,给世界航运业带来极大便利。另外,运河上没有船闸,也便于大型商船、油轮和军舰通行。

1875年,埃及政府为解决债务和财政危机,将所持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卖给英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再次体现出来:欧洲所仰仗的石油供给,有半数以上来源于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1950年代,伊拉克、约旦与英国关系紧密,成为埃及夺取中东地区主导权的障碍。政变上台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敌视以色列和努里·赛义德总理领导的伊拉克,支持杀戮以色列平民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对蒂朗海峡实施封锁,并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支援阿尔及利亚的叛乱分子对抗法国。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埃及的合作也受到埃以敌对关系的影响。纳赛尔想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但拒绝美军派遣顾问团,也无法做出不将这些武器用于对抗以色列的保证,因此交易未能达成。于是,纳赛尔转向苏联,和力图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的赫鲁晓夫一拍即合。1954-55年间,埃及经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大量苏制武器。

埃及总统纳赛尔(中)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单方面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埃及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并禁止以色列船只、货物通过运河。这一行为激怒了英、法两国。10月,英、法和以色列举行秘密会议,制定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军事行动计划。

以色列军队将承担在西奈半岛进行的主要地面战斗任务:占领加沙地带,摧毁巴勒斯坦游击队的训练基地;占领蒂朗海峡周围,使以色列船只可以利用红海海域;摧毁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的指挥中心和屯兵要地。

英国、法国主要承担海、空作战任务,并投入了大量相关兵力,仅舰队就包括7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两国作战目标包括:夺取埃及上空的制空权;进行空中心理战,破坏埃及经济;在苏伊士运河区空降、登陆,收复苏伊士运河区。英国、法国原定在亚历山大港登陆,但亚历山大港人口稠密,为减少埃及平民伤亡,英军方面要求将登陆地点移至塞德港,并准备不用舰队主炮进行火力掩护。

现在的亚历山大港

兵力对比

开战前,以色列军队共有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埃及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接受训练,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兵力远逊于以色列。

以色列军队的作战情况:

10月28日,访问叙利亚的埃及将官团乘机返回埃及,在地中海上空被以色列空军的夜间战斗机击落。但当时埃及国防部长并不在机上。29日,以色列空军对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进行空袭,并用战斗机的机翼切断埃及架空电话线路。以色列伞兵在西奈半岛上埃及军队后方的米特拉山口空降,遭到埃及军队伏击,经过艰苦战斗,成功占领米特拉山口。在之后的战斗中,以色列伞兵和轻型坦克继续向西进发,在迫击炮支援下,突破了有坦克和重型火炮支援的埃及防线,迫使埃及军队撤退,但自身也蒙受了较重伤亡。这场战斗的指挥官就是后来屡立奇功、官至以色列总理的沙龙。11月3日,以色列军队基本占领加沙地带。

前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英国和法国军队的作战情况:

海战

30日,埃及海军一艘驱逐舰炮击了以色列海法市的石油设施,遭到法军驱逐舰还击,被迫撤退,又被以色列驱逐舰和战斗轰炸机追击,最终受创被俘。该舰随后被编入以色列海军,舰名则改为“海法”号,以纪念此次战斗。31日,一艘英军轻巡洋舰遭遇一艘埃及护卫舰,并迅速将其击毁。英军1人阵亡,5人受伤。埃及海军38人阵亡,69名幸存者被英舰救起。11月3日,以色列战斗机误击英军护卫舰,导致3人受伤,英军随即以猛烈高射炮火反击,可能击落1架以色列战斗机。4日,尼罗河三角洲东北海岸的英军驱逐舰受到埃及鱼雷艇攻击,英军击沉3艘鱼雷艇,迫使其余鱼雷艇撤退,自身未受任何损失。

空袭和空降

11月1日,在英、法航空兵的猛烈打击下,埃及空军大部分兵力被摧毁。纳赛尔恼羞成怒,摧毁了苏伊士运河中的所有民用船只,试图阻塞河道。5日,英军伞兵在塞德港空降,迅速夺取当地机场,掩护直升机运送的援兵到来。同时,法军伞兵攻下了塞德港的供水系统。塞德港的埃及军队大肆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苏联已经轰炸了伦敦和巴黎”,试图动摇英、法军队的军心。

1956年11月1-5日 西奈半岛军事行动示意图

登陆

6日凌晨,在舰队炮火掩护下,英军登陆艇抵达塞德港滩头,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部队和主战坦克投入战斗。他们准备避免塞德港的埃及军队硬碰硬,直接向内陆突进。纳赛尔违背战争法则,让埃及军队换上平民服装,混在平民中向英、法军队开火,又向平民发放枪支,意图让英、法陷于两难境地:如果英、法军队不向平民开火,他们的进攻就会被拖慢;如果英、法军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埃及就可以获得国际上的同情。英军一直试图避免平民伤亡,因此这种战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阻碍;法军则照打不误,其伞兵部队处决埃及战俘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中午时分,法军和英军攻下苏伊士运河公司大楼,埃军死守公司大楼附近的仓库,2名英军士兵阵亡。英军坦克从近距离轰击仓库,将埃及军队逐出阵地。埃及军队投入自行火炮冲击法军阵地,也被法军击退。下午,法军在和塞德港隔运河相望的福阿德港空降,并在轻型坦克支援下夺取了福阿德港,打死、俘虏埃军170多人,己方仅2人阵亡。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英、法军队将埃及军队和武装平民主力赶出了塞德港。如果再有24小时的时间,他们就能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当时的超级大国是如何对待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呢?

在苏联一边,赫鲁晓夫叫嚣要用装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袭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为防止赫鲁晓夫铤而走险,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正爆发,艾森豪威尔向英国施压,英国最终同意于11月6日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联合国指派的维和部队接管苏伊士运河区,并开始在西奈半岛的埃及 – 以色列边境驻防、巡逻。

1957年3月,在彻底破坏了西奈半岛的公路、铁路、电话线、定居点等基础设施后,以色列军队撤出西奈半岛。4月24日,苏伊士运河正式恢复通航。同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有经济困难的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以对抗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升级,但受到埃及等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1959年,美军空中侦察判明,当时苏联的核打击能力基本是赫鲁晓夫吹嘘出来的。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也写道,他当时既不想和西方国家开战,也没有能够打到英、法、以色列的远程弹道导弹。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局和影响是什么呢?

战争结束后,英国首相艾登引咎辞职,英国失去世界强国的地位。法国受到苏联核威胁的刺激,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由于英国此后的一系列裁军政策,美国坑害英、法传统盟友的做法使得北约的军事实力遭到削弱,对中东国家的后续经济援助也是吃力不讨好。以色列获得了红海的出海口,并树立了进行大规模作战的信心。埃及成为中东国家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对抗以色列的主心骨。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急剧扩张。

在战略战术层面,制空权在沙漠地面战斗中显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塞德港的战斗中,英军首次使用直升机机降作战,这是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的战术之一。

如今,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衰落,加之超级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该地的战略意义已经大幅度降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