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专才到通才的突破口: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内涵、结构与培养

 新用户5228KeDY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这两天——7月31日整天至8月1日上午,跟着听了国际STEAM联盟教育研讨会。这种特殊时期里网络上能够分享得到的高规格研讨会是难得的学习的机会,而在以往则较难获得。再者,只有有机会接触这些高端的东西,才能知道自身所处的层次。常处井底,自得其乐,殆矣。

以下的文字,实际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教育研究所冯秀梅老师在会议上的报告。它是面向教师的,面向师资培养的,但是,从题目“从专才到通才的突破口: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内涵、结构与培养”,我们能够看出来借鉴的内容。群里有东南大学的老师发了一条消息,当前各种跨学科名称STEM、STEAM、iSTEM、C-STEM、STE@M、A-STEM、5E、IMH等眼花缭乱。事实上这个时候以某一概念或主题为作为核心,之后辐射向外延伸、拓展和扭结在一起的各种模型、框架之类的很多,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失去了多样性,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我国提出的跨学科,包括钟院士的IMH,非要区分出来个一二三出来,其意义大略不是提出者的本意,真正的意思,很可能还是中国教育的2035。而2035也没几年了。拭目以待。(以上感悟和理解,阿璇瞎想的,对错与讲座专家无关。)

目录

背景与意义、跨学科教学素养内涵、跨学科教学素养结构、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

背景与意义

1.时代背景:跨学科教学素养引领教育未来

美国、英国、德国、芬兰:培养的人,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K12科学教育框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从理念到标准,战略站位:指向未来

2.政策导向:教育改革推进跨学科教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指导综合性学科教学活动;

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着重提升师范生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3.实践需要:项目化学习趋势下教师面临跨学科挑战

大概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2020修订)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项目化: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化学习。

研究性: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大单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跨学科教学素养内涵

1972OECD:相互联系;1989年,研究中心主题、问题、主题或经验;1997,解决单一学科无法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产生新的知识。1999,整合。1997,问题和任务。2004,框架和过程。

1.跨学科的内涵

刘仲林: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突破学科壁垒的科学研究或教育活动通常被称为跨学科。

张华:跨学科既是知识与生活、科学与人文、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彼此融合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又是互动建构、合作探究知识的学科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

跨学科: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将知识与方法进行整合,以达到深化现有知识、产生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教学素养的内涵

3.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内涵

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反思、知识、管理、技术、研究、情意/理念

跨学科教学素养评价-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分析

2.课程设置分析

3.跨学科教学素养分析-课程分数

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

互动环节:跨学科和STEAM的范畴问题,跨学科范围更宽泛。

跨学科教学的评价,基于证据,正有人做。

怎么跨?尝试和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