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客效应

 唐长泉 2022-08-02 发布于广东

怎样让微博文章高端大气上档次?首先是构思,其次是开篇语,再则是内容,最后总结语很重要。

博客的兴起,旨在弘扬一种美德,表达人们观点,告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不为人知的黑幕,诉说自己的所思所感,给人们带来信息透明。同时,也为一些人的事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博主在自己的圈子里发表文章,多数是人们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当然也有写回忆录的,有抒发情感的,甚至有虚假的,博客的兴起在宣传思想和民族文化上,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从而使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1.让人找到发挥自我平台的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据了解,有99%的人写博客不用真实姓名,但有99%的博客作品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博客所说、所写、所拍作品是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社会现象。他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心里话,有效地表达了人们的真实需求,让人们找到了属于自我发挥的宣传平台。

博客作为网上日记本,可以写一些感想,提醒自己及时总结,将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博客是有督导作用,如果长时间不写,会感觉网上有许多眼睛在关注自己,在与自己分享每一个感想,鼓励自己坚持。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2.促进思维,又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写博客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写作时能促进自己的思考,因为多数博客是以个人体验为主的自我表达,通过自己朴实的语言发表观点。观点表达需要通过梳理自己的思路来阐述,博客的兴起大大促进了人们对问题的思考。

写博客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素养、见识、思维。这种提升希望与他人共享,所以写博客的人喜欢自己的作品点击率和回帖率高,这是一种鼓励。因此,网民在看他人博客的同时,应积极回帖,因为回帖可以点赞和支持他人的成长。相反,看完后去指责、谩骂他人的做法都不利于博客的成长与发展。对待那些通过博客写性爱日记的人,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因为性爱日记能满足人们窥私心理的同时,满足了人性的另一种需求。

3.有效减压,又为生活增添了色彩。

博客记录了生活,提供了谩骂的场所,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他人分享。通过交流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相互提高、互相鼓励。让写博客的人感受到与网民交流带来的情感,起到了减压作用,从而减少犯罪的心理冲动。

写博客没有职业限制,不分年龄、身份,只要有兴趣且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分享就可以。博客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愿意把想法呈现给大家,让生活增添色彩外,这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宣扬民族文化,促进教育改革。

普通民众要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宣扬一种文化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传统的纸媒都设有自己的门槛。无论推广的东西好坏,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审核过程,这样会导致很多有民族特色得不到及时宣传。博客大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是有价值的,人们喜爱的,宣传出来一定有人推广,由此可见,博客的兴起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推广与宣扬。

博客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大大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学习心理,这样使学生乐意去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作为老师,也可以通过博客等网络工具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在使用博客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利用博客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5.让人知道说真话的重要性,且赋予了话语权。

博客的兴起,让人们知道说真话的重要性。人们希望看到明亮的一面,对黑暗的一面会加以指责,希望说出自己心声,想听听他人的看法与意见,博客就是一种很好的渠道。所以写博客的人要用心写好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社会现象。

现实生活中,话语权被20%的人掌握,剩下的80%长期被压抑,博客的兴起让他们得到了较好的表达。因此,写博客不是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无理取闹,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来写,相信,话语权一定会属于自己。

6.满足了草根记者的心理需求,且催生了人才。

博客代表不了政府部门,但能反映人们的心声。可以发出呼吁,揭发一些事实,引导他人对一些事物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引起重视。博客替代不了记者,有一点是可想而知的,因为记者能报道出来的东西大多数是偏好的一面,而博客的兴起弥补这一缺陷,满足了草根记者的心理需求。

在博客上写日志是相对自由的,它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与网民交流。由此,通过博客这一宣传平台成为文人、艺术家、思想家也不例外。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人利用博客的便利剽窃他人的文章和观点。因为博客知识收集主要通过搜索引擎,把需要的资料在很短时间里搜索出来,既节省了写作的时间,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7.促进知识管理的同时带旺了广告。

博客以其独特的管理风格,把写的文章分门别类管理,让不少管理者借鉴了这一经验,从而记载和完善自己的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中央电视台曾采访过,国内首个在博客主页上投放广告的著名IT评论家洪波。当时,洪波坦率告诉记者,他与和讯签了3个月的合同,广告金额虽然不多,但价值值得肯定。当然,随着写博客的人数增长,博客竞争会更加激烈,在商业利益上也会逐渐地形成。

8.让传统媒体改变了选择新闻取材的同时,营造了话题。

博客的兴起,让很多传统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的取材上有了全新的看法,以往认为条条框框的顾虑有所释放。如发生在广州华南新城业主被殴打事件,当地多家媒体做了及时的采访,却不知何种原因一直报道不出来。后经博客披露后,在网友的大力支持下,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并作了翔实的采访报道。

中央电视台曾讨论过博客热潮这个话题,还专题报道了新浪名人博客,和讯、DONEWS等专业博客网站。2006年2月25日的CCTV-2《经济半小时》更是以《“老徐”值多少钱》的专题,热烈探讨博客个性服务所衍生的广告价值,以及这个价值到底属于网站及博客作者的话题。

9.博客拉近了普通人与名人之间的距离。

名人博客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娱乐了他人。政府官员也可以通过博客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由此可见,名人及政府官员可以通过博客这一平台,与人们交流一些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话题,进一步繁荣了市场经济。

10.促生招聘信息,减少了沟通成本。

以往的招聘是通过报纸、人才市场等猎头公司,博客的兴起大大方便了招聘方与应聘者的信息对接。以往找工作的人,要缴纳完一定的费用才能进行,博客的兴起,既方便了信息对接,又让人才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用工单位可以通过搜索博客发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综上分析,我更喜欢通过看他人的博客来分析博主的性格:如文章喜欢用“这社会到底怎么了?”他自然偏向于社会学家;如喜欢用“世事大抵如此!”他自然偏向于哲学家;如喜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自然偏向史学家;如喜欢用“这就是人生啊!”他自然偏向于文学家(唐长泉完稿于2007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