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一“线”牵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追“根”溯源一“线”牵

濮阳市实验中学 李茹

(此文刊登在《少年先锋报》杂志上)

风筝,可以在蔚蓝的高空纵横驰骋,是因为有一根坚实的“线调控它的方向,这根坚实的线,承载着风筝的灵魂与根本。同样,《因为有根》这篇命题作文,也必须有一根坚实的线来承载“根”的主题与内涵。文中的小作者慧眼识珠,在众多的“线”中选取了“龙骨”这根线,借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以爷爷为代表的普天下中国老一辈劳动者的勤劳、憨厚、坚忍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

文章开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由无意之中瞥见眼前的苍翠欲滴的龙骨写起,并在“提水壶”的瞬间,想起了那个送我龙骨的老人。那个老人是谁呢?小作者没有说明。看似无意,实则是小作者用心独到之处的一种体现,睹物思人,新颖别致,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的眼球,也能让文章有波澜。

紧接着对老人的生存环境、外貌特征进行了具体细腻的凸显本真的描写,宛如一幅质朴的乡村风景画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让人难以忘怀在记忆的屏幕上背光走出的老人,氤着太阳的光芒,折射着红土的色彩,释放着庄稼人恢宏的能量和质朴的本色。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主人公很“接地气”。

为了让老人的“接地气”的形象更加地鲜明,小作者把他放在了带有浓浓的“乡土味”气息的恬静的环境里,进行具体的展现:暮色将临,小院内鸡鸭猫鸽恬淡又热闹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现它们的甜美生活,而是为了对老人朴实、勤劳、乐观、坚忍性格的衬托,让读者不得不扪心自问:这不正是老人辛勤劳动创造的幸福生活么?这不正是很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般宁静悠然的生活吗?在本段末尾作者这样写道:“可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的我,却再也无缘邂逅这种独特的风景。”更流露出对这种世外桃源般宁静悠然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直至篇末,才点明那个送我龙骨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龙骨就是老人的化身啊,小作者是借龙骨来写爷爷啊,并且用一个“放下水壶”的动作照应开头的“提起水壶”,结构完整,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望着水沿着土壤的轮廓缓缓渗入的弧线,仿佛能看见龙骨牢牢抓紧泥土的深根。”点明文章的主题,这哪里是龙骨抓紧泥土的深根啊,这分明是小作者对自己的“根”——故土的赞美与眷恋,而且龙骨也不再是龙骨了,它是老人风骨的化身,它包含着老人的朴实、勤劳、乐观的精神,包含着普天下中国老一辈劳动者的坚忍、憨厚、知足的品质,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这些精神与品质已经深深植根于作者的血脉之中,从而巧妙凸显主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下附原文:

因为有根

  走过阳台,无意间瞥见那株苍翠欲滴的龙骨,已长有和我一般高的个头,猛然想起有些日子没有给它浇过水了。提起水壶的一瞬间,眼前浮现的,却是那个送我龙骨的老人。

  记忆中的那个老人,总是背光出现。阳光在他的身后轻柔地摇摆着,就像是从他身上弥散开来的光辉。他那黑红的脸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宛若云贵高原上的红土,简单、朴实、敦厚,却让人从中读懂了什么叫“恢宏”。有时候,他会戴上一顶草帽,裸露的手臂青筋如同树根般盘踞。他喜欢赤着脚站在被太阳炙烤的水泥地上,宽厚的脚板也是大地的颜色。他说,这样做,接地气。

  在我印象里,他总是一个人在阴凉处静静地摇着蒲扇。在大家伙的眼里,他是村里尽责的播音员、水电工,也是每个人心中最好的老大哥。他好像知道许多我不懂的东西,明白许多我所难以理解的道理。小时候如此,现在我长大了,还是如此。尽管我确切地明白,他只是实实在在的种地人,但我还是会怀着虔诚与尊敬,听他讲那些大道理,听他讲那些跟着毛主席的旧时光。

  太阳慵懒地挂在西山上,山风吹来了傍晚的第一缕凉爽。他在小院里捣弄着家畜们今天的晚餐,母鸡探头探脑地溜达到了他身后,趁机偷吃了几口;猫儿趴在门后,怡然自得地摇着尾巴;鸽子扑棱棱地飞上了屋檐,家鸭一直扯着喉咙激情辩论或纵情演讲。而他,总是笑呵呵地看着他用双手所创造的这一切。曾经,我也陶醉于这种充满乡土味的恬淡意境,可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的我,却再也无缘邂逅这种独特的风景。

  他教会我很多,从被蚊虫叮咬要涂马齿苋汁这种小事,到时刻要追随毛主席的话语这样崇高的信念。因血脉相连的缘故,我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继承的血液在我的胸膛里澎湃;从他那里学来的东西,是名副其实的真理,将在我前行的路上霍霍闪耀。

当初,他刚送的龙骨只有手掌长短。如今长到这般高矮,我又不禁想起了他——我最敬爱的爷爷。放下水壶,望着水沿着土壤的轮廓缓缓渗入的弧线,仿佛能看见龙骨牢牢抓紧泥土的深根。我暗暗叮嘱自己,等放了暑假,一定立即背起行囊,马上回到那个乡下的村庄,回到那个热闹又祥和的小院——因为,那里有我的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