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者文之经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情者文之经
——“学习抒情”稿件小记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李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题记
“学习抒情”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次写作训练,对于这个单元的写作指导稿件,我已是第二次写作了。只记得第一次写稿是《学习方法报》的高编所约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没有见到样刊,估计没有采用。而这次是本报编辑李编的约稿,不同的是写作的体例大不相同。
第一次主要是以素材的积累为主,而这次的体例既有技法的指导,又有对经典抒情片段的解析;既有拟出一个醒目的大标题,又有对抒情片段的升格指导与点评。对于技法指导这一块,主要侧重于“微课堂”展示,以师生互动为主,展示的是一次“学习抒情”的微课堂。自我认为,这样的稿件写作,更便于学生们认识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今天为大家展示“写作微课堂”部分。
 

对于大标题,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一次写稿时的标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更是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抒情的重要性,再加上第一次的稿件没有被采用,所以这次的稿件也不耽误使用。
对于技法指导这一块,我先来了一段导入,大致内容如下——
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说“情者文之经。”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之一就是“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那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如何做到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来抒发真情实感,用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叩击读者心扉,让自己的文章最具内在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习抒情”这一写作实践中,来认识一下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并学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如何抒情。
之后,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4-45页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 什么是抒情?2. 抒情的方式?3. 抒情的作用?进入了师生互动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生1: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抒情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师:说的不错,下面我们就先来说一下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一般情况下语言比较简洁明了。比如,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冰心的《荷叶 母亲》的结尾:“母
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就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语言简洁生动,抒发了母爱的纯洁与无私。哪位同学还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运用直接抒情的例子呢?
生3:我们本单元所学习的光未然的《黄河颂》中的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也是直接抒情的一个应用,用极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以及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后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明白了直接抒情之后,我们再来谈一谈间接抒情。所谓的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它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记事抒情(融情于事)、议论抒情(融情于理)。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中的片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但是也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读完之后,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看似处处描摹景物,实则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哪位同学能结合例子谈一谈?
生4:《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中结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本段运用了间接抒情中之“议论抒情”的方法,即“融情于理”,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生5.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结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本段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流露出韩麦尔先生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依恋以及所表现出的内心的痛苦之情,震撼每个心灵! 这是 “借事抒情”方法的运用。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曾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这就是说在写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巧妙地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会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总之,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